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2024-04-24李钧臣
李钧臣
近些年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病虫害防治,虽然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但始终无法良好应对病虫害的威胁,导致每年损失大量林木资源,对林业建设发展造成冲击。因此林业部门要通过科学的营林技术,根据林业发展现状对病虫害展开治理,结合地区林业病虫害流行特点,通过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降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另外植树造林过程中要注意筛选树种,尽量选择品质优秀的树种,同时落实混交林培育模式,加强植树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制定病虫害预警机制,从而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
一、营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概述
1、营林技术
我国林业发展离不开营林技术的支持,尤其近些年自然灾害增加,对林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而营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森林资源的抵御能力。比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营林技术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林业技术人员会利用营林技术控制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对森林资源展开全方位保护。营林技术是目前最为科学的林业发展手段,除了抑制病虫害的威胁外,还能起到恢复森林系统生态等作用,是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林业病虫害
虽然我国林木资源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害发生概率随之增加,容易造成病虫害大规模传播,还有很多外来病虫害,在短期内缺乏天敌制衡,加上极快的繁殖能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发展。从以往的林业病虫害案例来看,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诸多林木资源受到影响,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发育。另外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并且各地区的病虫害流行特点不同,其中部分病蟲害繁殖速度与传播能力较强,若不加强防控便会蔓延至整个林区。
二、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性分析
1、保障林木资源发展
营林技术是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促使林木资源健康成长,属于较为科学的林业经营管理手段。营林技术可以应用到林木的全生命周期内,从林木栽种入手一直到后续的抚育管理,充分发挥出营林技术的优势,结合林区气候环境特点,实现对林木资源的规划管理。另外根据病虫害的流行特征,有效抑制病虫害全部蔓延,比如通过改善林木资源种植密度、加强消毒处理等,防止病虫害造成林木资源死亡,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2、强化林业抵御能力
营林技术能够强化林业资源本身的抵御能力,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传播,一般来说营林技术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病虫害特征进行预防控制,有效提高林木资源的抵抗能力,有效应对病虫害的侵袭。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比如结合病虫害流行特点选择适当的树木品种,即可起到预防效果,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促进林木资源的稳定成长,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3、提升防治技术水平
病虫害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威胁,若出现病虫害便会造成大规模林木之间死亡,所以我国林业部门始终致力于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营林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化发展,相比以往在防治效果上得到大幅度增强。通过营林技术的应用实践不难看出,病虫害得到有效地限制,包括病虫害的滋生、传播、蔓延等,避免病虫害扩散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另外营林技术具有长远效果,有利于维持林区环境的稳定性,切实控制住病虫害。
三、引发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1、林业树木品种单一
目前来看我国森林资源存在单一化问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选择的林木品种较少,虽然人工建林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但树木品种单一化可能会造成病虫害蔓延,并且植物与生物种类也会单一化转变,无法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中明显缺少病虫害的天敌,并且相同种类的林木,容易造成病虫害感染,尤其在林木资源距离相对较近的条件下,很难进行有效的防控,导致病虫害在森林内部肆意传播,甚至因此蔓延到天然林木资源中,对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2、药物使用不够规范
对于病虫害防治来说,部分技术人员会采用化学防治技术,通过各类药物抑制病虫害的滋生,主要利用飞机等大型设备对整个林区进行喷洒,但林木资源相对密集,相比其他农作物在防治上更为困难,农药喷施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另外农药成分与剂量使用不够科学合理、不符合安全规范,比如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剂,病虫害会形成明显的耐药性,并且使用后产生药物残留,影响到病虫害天敌等有益昆虫的生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临近环境污染。
3、缺乏综合治理手段
当下林业部门未能构建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主观意识,没有立足预防为主的原则,导致林区遭受病虫害侵袭,只能在事后进行治理,但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林业病虫害治理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由于管理模式上存在缺陷,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所以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控,最终病虫害迅速扩散蔓延达到无法控制的局面。总而言之,林业部门缺乏合理的控制手段,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较差,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病虫害的传播加快
近些年病虫害种类愈发多样,并且繁殖与传播速度加快,这也是目前林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从病虫害的滋生到传播,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出现病虫害滋生便无法完全治理的情况,所以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规避病虫害大规模传播。另外病虫害的耐药性增强,部分药物已经失去作用,加上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大大提高了病虫害治理难度,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大面积灾害。
四、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1、及时清理病虫害携带林木
林业病虫害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一旦出现便会影响林木资源的正常生长,是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我国森林资源面积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对林业造成冲击,当下应加强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加大各地区林业资源的排查,对存在病虫害的林木予以清除,这是降低病虫害存量与密度的有效措施。对于林业病虫害来说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理大多作为辅助手段,提前预防才是治理病虫害的关键,为了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相关部门要深入林区将已感染的树木清理治疗,并与未感染的树木隔离处理,有效阻隔病虫害传播。受到病虫害感染的林木会分为能够治愈、无法治愈两类,已患病但无法治愈的林木要及时清理,注意加强病虫害的研究,结合发病条件展开分析,为林木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发病严重的林木区域,应采取砍伐病株、集中处理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密度,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不过砍伐后会减少林木资源面积,所以应在处理过程中加强林木资源栽培,充分发挥出营林技术的作用。
2、筛选树种阻断病虫害传播
营林技术对病虫害有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尤其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树种、把控种植密度,达到科学育林的目标,防止林业种植种类单一,加上选择优良的树木品种,全面提高林业病虫害抵御能力。通过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每种病虫害在流行阶段所需条件存在差异,其中树木品种是关键因素,各类树木品种引发的病虫害类型不同、危害程度不同。比如青杨树苗大多会出现青杨天牛等虫害,而此虫害对其他种类的白杨木危害较小,所以在营林建设规划阶段,应全面分析该地区的林业病虫害流行规律,筛选出不易感染病虫害的树木品种,强化林木资源的综合抗性,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另外重视该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土壤地质条件等因素,在造林工程开始前,对种苗进行无菌和消毒处理,确保达到无害化种植目标,有利于提高林木资源的成活率,目前在育林过程中主要采取伐根嫁接技术,加强树木与树木之间的隔离处理,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扩大林木资源面积。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高发区应设置隔离带,部分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必须设置无林木地带,根据需求合理规划长度与宽度,有效抑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由于病虫害与病菌孢子可以通过风雨传播扩散,从病原株转移至其他树木,设置隔离带有利于控制病虫害迁移,大多数情况下建设50m的隔离带为宜。
3、利用混交林提高抵御能力
混交林大多是指2种或以上树种构成的森林,并且每个树种在森林资源中的比例不小于10%,通过多种树木搭配种植,全面提高植树造林的生产率和稳定性,同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将会降低。对于森林系统来说必须保证植物的多样性,所以在造林过程中要选择多种林木类型,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确保树木种类单一化,有效限制病虫害的滋生和傳播。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混交林技术,强化森林资源的抵御能力,种植过程中控制好不同树种的分配比例,严格按照林业发展需求种植,避免树种比例存在不协调等问题,有效减轻不同树木之间的干扰,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混交林技术主要涵盖多种方式,包括行内混交将2个或以上的树种彼此隔株种植,主要用于乔灌木混交,行间混交是将2个或以上的树种彼此隔行混交,带状混交每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或以上,并与另一个树种形成混交种植。总而言之,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森林资源面积、树种比例进行调整,利用混交林限制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
4、加强植树造林的抚育管理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遵循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的原则加强抚育管理,造林后幼苗成长管理至关重要,由于该阶段苗木个体小、根系生长不够发达,所以抵抗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病虫害会造成致命打击,以往因疏忽管理导致造林成果毁于一旦的案例较多,因此林业部门要结合以往的经验,制定抚育管理方案提高苗木成活率,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在进入夏季后气温逐渐提高,应对幼苗进行遮蔽处理,根据树木生长习性与种类,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在不影响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成活率。另外每年4月到5月份应加强林区除草、松土工作,主要将散落的树枝集中处理,尤其是部分受病虫害影响掉落的树枝,做好松土工作还能杀死部分幼虫,切实清理林木资源周边环境,压缩病虫害的生长空间。很多虫害会在杂草中产卵,所以清理杂草有助于降低病虫害滋生,加上翻耕松土清理土壤中的害虫,切实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另外重视林区透光间伐工作开展,主要在幼林进入郁闭期2~3年之间开展,解决林木资源密度与积压问题。
5、实施封山育林与生物防治
封山育林是我国近些年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用于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持续扩大森林资源覆盖面积。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前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封山育林方案,有效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目前封山育林主要分为全封、轮封、半封三种形式,主要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封山育林方式,比如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条件下,最好采用全面封闭措施来控制传播蔓延,同时促进单层林朝着多层林的方向不断发展,有效控制病虫害,增加林木资源密度,改善森林内部的生态环境。封山育林还能起到恢复生态平衡的作用,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生物种类越丰富虫害天敌数量越多,即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林业部门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在封山育林的前提下增加更多保护益鸟、益虫,或根据虫害特点进行设计,利用天敌消灭森林中的害虫,为林木资源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在不断丰富鸟类与昆虫种类的条件下,森林内部会形成完整的生物群落,结合营林技术有效抑制病虫害,对森林资源展开科学化管理。
6、引入现代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愈发丰富,林业部门应及时引入新型病虫害防控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治理,促进林业资源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比如合理引入生物工程技术,强化林木资源的抗逆与抗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引入新型技术时要注意林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以及生态条件等重要因素,充分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高效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升林区树木管理成效。比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采取杂交技术提高存活率,搭配化学与物理防治方法,即可从根本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喷洒低毒性药剂保护好病虫害天敌,避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如无人机技术、GPS技术,打造森林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及时获取森林资源的生长数据,若发现病虫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目前我国林业部门主要应用了物联网营林技术,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的融合,动态化监控林木资源,同时选择适当的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获取详细的数据信息,为林木资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7、构建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
当下林业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营林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出台有关引领技术应用的法律规范,同时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的侵害,可以适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并鼓励科研人员加强创新,提升营林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成效。由于大部分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特点,所以应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掌握林业资源的发展情况。首先,定期进行检疫工作,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发现病虫害的存在,明确哪些植株、种子带有病菌,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检疫过程中要保证按照要求,结合病虫害特点进行巡查分析,若发现病虫害应上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治理措施防止病虫害迅速蔓延。其次,构建预警系统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明确病虫害的发生动态,获取详细数据对病虫害展开预测,同时还能为后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林业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做好数据记录等工作,包括病虫害的类型、特点、发生时间等,根据提前预订的方案加强管理。
总之,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三害”,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以及森林滥砍滥伐等,其中病虫害的影响最大,容易引起大范围林木资源生长障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林木死亡。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森林病虫害面积可达1000多万亩,最终造成的损失则在2000多万立方米,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遏制病虫害。目前来看营技术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显著效果,主要利用国土资源提升林地生产力,同时加大林业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不过林业病虫害防治具有长期性,林业人员要做好巡查,引入多元化的营林技术,对病虫害展开高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