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赏析与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2024-04-24丁海岚李发海余豪朱礼胜

客联 2024年1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古诗词数字化

丁海岚 李发海 余豪 朱礼胜

摘 要:《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整首诗以反衬、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古诗教学有利于中华诗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引导学生勾连古诗与生活的情感共鸣,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

关键词:古诗词;数字化;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与人性内涵,是世界性的文明遗产。中华古诗词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华人的成长,是我们美感与体验的启蒙者,教会我们如何感受感受春花秋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以及如何行走生命之路的种种方式。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华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古诗词教学中,传统老师一般大多停留在字词解读上,拓展知识有限,没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条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激兴趣-读诗文-解含义-赏情景”四步骤模式情景化教学。用现代动画技术,重现诗词具体画面、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拓宽学生思维,结合国外文化对本诗进行分析。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二、系统设计与制作

(一)前期设计准备。本次微课内容围绕古诗词方面展开,为了明确表达《从军行七首·其四》本诗的内涵,团队成员查阅并讨论了相关资料。重点查找王昌龄代表作诗集,了解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相关人物背景。团队成员一起鉴赏《从军行七首·其四》,分享学习心得,构建学习教案框架。完成古诗词分析后,查阅相关微课制作书籍,了解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中期设计。在明确《从军行七首·其四》本诗所需表达的核心内涵与微课制作技巧之后,团队成员进行任务分配。中期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模块:教学设计模块和微课作品制作模块。在教学设计模块中,团队以《从军行七首·其四》的主题和意义为中心,结合动画制作材料的选择,将全诗分为三个场景,明确三个场景的表达任务、动画以及配音内容。

其次,在微课作品制作模块中,以内容表达为基础,通过动画制作、视频剪辑、配音以及古诗词翻译等,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从军行七首·其四》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着重于将数字化技术与古诗词核心主题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侧重于诗词含义的传达。

(三)具体制作内容

1.前期规划。本次制作分为教学设计和微课作品制作这两大模块,首先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从军行七首·其四》的诗词鉴赏开展,在《从军行七首·其四》诗中主要描写了在边塞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战士们不畏艰、奋勇杀敌、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整首诗以壮阔的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对边塞战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守卫边疆、英勇无畏的精神,情感基调豪迈而悲壮。所以在诗词内容表达时,展现出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战士们誓死如归、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从而完善翻译时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

2.微课内容。从诗词内容出发,将诗词分解成几个部分。1.首先,对王昌龄生平与代表作品简要概述,介绍《从军行七首·其四》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创作的缘由。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到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的古城和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着戍边战士。该句描写的画面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是对当时西北边境,戍边战士生活、战争的典型环境。用经典的景物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酣畅。在微课动画制作时,主要体现战争环境的艰苦,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奠定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戍边战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减。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还家乡。由“黄沙百战穿金甲”该句写出了戍边时间长、战争频繁战斗艰苦、边地荒凉。“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出战士们誓死如归、保卫国家、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在微课动画制作时,重点展示戍边战士的形象特征。

3.翻译部分。在翻译部分,通过网上查阅材料和相关书籍,将《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每句古诗用白话文的形式解读。在此过程中,将细节描写重点解读,使学生在学习本诗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更好掌握课程要求。此后,通过英文翻译本诗,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以英文翻译的形式,拓宽了受众渠道,让更多人能够感受中华古诗词之美。

4.动画制作。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规划结果进行动画制作,我们使用剪映专业版软件完成本次创作。诗词内容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入,彰显盛唐时期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通过影视中对边塞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再通赏析每一句话,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通过对古诗的鉴赏和对应画面的展示,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分析能力,由面到点,由浅入深。

5.声音录制。动画制作后,利用AU进行配音。经过声音调试无误后,结合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视频,按照动画内容,配合诗词翻译进行朗诵,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情感饱满,表述完整。在动画播放时,旁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加强重点字词上的理解。

6.剪辑。利用OFFICE,创建PPT展示文稿,导入制作好的动画视频及配音,在网上选择合适的bgm,经过剪裁,调整音乐速率,使得音乐与微课视频相符合,用背景音乐和诗词解读,增强影视渲染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剪裁完成后,保存并导出,微课初步制作完成。

三、后期

(一)初调。微课初步完成之后,由团队成员一起观看,与预期设想进行对比,发现微课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完善之处及时进行修正,确保微课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使用者意见修改。经过小组成员检查之后,我们找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英语专业的老师,通过观看学习,给我们找出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意见,小组成员进行记录,并按照意见完善微课。

四、结语

在完成本次微课制作后,团队成员共同观看了《从军行七首·其四》的微课视频,再次研读了《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与预期的成果进行对比,发现了部分问题:(1)经过次赏析古诗后,发现对于该诗的理解水平,制作水平有限,其中包括音乐的渲染、动画的制作技术、场景的构造与专业视频制作存在一定差距。11111.3.3(75.42 KB, 下载次数: 4)1在微课的优势方面: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动画展示的方式,能让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創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作者简介:丁海岚(2002—),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资助项目:2023年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313248004)。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古诗词数字化
踏青古诗词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