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溶山区公路厚层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4-04-23张潇敏王约斌

四川水泥 2024年4期
关键词:路堑坡脚灰岩

张潇敏 王约斌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4100)

0 引言

山区公路建设常遇山高坡陡地形,人力无法到达,勘察、设计、施工也受到地形地貌、技术手段的制约。对公路边坡进行切削开挖,常引起坡脚失去支撑,体内应力场发生改变,极易在后缘形成裂缝,并逐级向后发展,形成牵引式滑坡[1-3],严重制约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影响后期运营安全。本文以四川山区某公路边坡工程为例,对岩溶山区公路厚层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单元属于构造溶蚀中山地貌,属构造剥蚀、溶蚀作用形成。斜坡整体东南侧高、西北侧低,原始地形陡峭,植被发育,坡度约35°~50°。

拟建公路位于斜坡中下部,整体坡向约310°。道路为半挖半填设计,道路内侧原设计按中风化灰岩1∶0.3开挖,坡高6~8m,外侧采用衡重式挡墙路肩墙支护,设计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灰岩。

1.2 地层岩性

研究区土体自上而下依次为:(1)第四系崩坡积(Q4el+dl)粉质黏土:红褐色,可塑状,含少量角砾;(2)第四系崩坡积(Q4col+dl)含粉质黏土块石层:稍湿,稍密~中密,母岩粒径5~40cm,粉质黏土含量约20%~30%;(3)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产状约225°∠78°,发育两组陡倾优势结构面,岩体有明显溶蚀孔隙,节理裂隙发育。

1.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斜坡位置汇水面积较大,坡顶未见地表水体。坡脚为长江五级支流水系,宽约50m,常水位469.8m。公路为库区复建公路,在库区蓄水后,库区正常蓄水位为562m,该段道路设计标高585.15~585.24m,比库区蓄水位高约23m。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浅表分布少量第四系孔隙水,以上层滞水为主,下伏基岩构造及风化裂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基岩裂隙水。

2 滑坡变形特征

施工期间发现,K3+860~K3+920段路堑边坡按坡比1∶0.3开挖后,揭露地层岩性为厚层土体。雨季期间,该段路堑土质边坡发生浅表溜滑,变形区平面呈不规则的“圈椅”状,主滑方向为307°,顺公路纵长约55m,横向长约60m。滑坡后缘高程约613m,前缘高程约为585m,高差为28m,平面面积约1250m2。溜滑土体总方量约5000m3,堆积于公路路堑边坡坡脚。

补充勘察查明,本段上覆粉质黏土、含粉质黏土碎块石土层,基覆界面沿道路纵向呈V字形,两端浅中部厚,土层最大厚度约30m,为典型岩溶冲沟地形,见图1所示。沿边坡剖面方向,土体上薄下厚,基覆界面上陡下缓;左侧路肩填土为开挖挡墙基础未见持力层后回填,见图2所示。同时,边坡后缘距坡口线1~2m处及两侧已产生明显张拉裂缝,处于欠稳定状态。

图1 边坡横断面地质图

图2 边坡纵断面地质图

3 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3.1 成因分析

边坡岩体为反倾层状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坡面局部地形易于汇水,基岩面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坡面排水通道。同时,由于场区岩层为灰岩,地表水易进入基岩裂隙,区域岩溶发育,在长期物理化学作用下,排水通道逐渐下切形成V形溶槽。在此过程中,崩积、坡积、残积物逐渐堆积,形成中间厚两侧薄的碎块石土堆积体。

因本次工程开挖扰动,破坏土质边坡坡脚抗滑区,使得路堑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遇连续降雨,坡体产生局部失稳,滑体土堆积于路堑坡脚。

3.2 稳定性分析

3.2.1 计算方法及参数

定量计算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计算工况选取见表1所示。

表1 计算工况选取

滑动面根据地质情况,结合初步计算结果,选择潜在滑面1、潜在滑面2(见图2所示)进行计算。根据室内试验成果结论、工程类比及相关工程经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基本参数取值见表2所示。

表2 基本参数取值

3.2.2 计算结果分析

选取V形溶槽中部,滑体最厚、坡面最长的剖面作为计算剖面,计算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计算结果计算剖面

从表3可知,本滑坡治理设计应着眼于潜在滑面1。基覆界面较陡,计算结果显示边坡剩余下滑力较大,可采取措施增强路堑边坡稳定性,减小上部土体剩余下滑力,可降低对下部抗滑段的抗力需求。

4 防治措施

基于边坡地形特点,采用“治坡先治水”的理念;基于滑体特点,采用“强腰固脚”的措施,重点针对潜在滑面1进行综合治理(见图3所示)。

图3 边坡剖面布置图

4.1 路堑边坡截排水设计

边坡为溶槽段,汇水条件相对较好。为避免基覆界面继续下切,采用后缘及两侧设截水沟截断坡面水,引流至道路边沟经涵洞排走。坡面设仰斜式排水孔排出土体下渗水流。

4.2 路堑边坡支挡防护设计

为保证路堑坡脚局部清方的稳定性,路堑边坡设挡墙临时护脚,而后施作锚索增强抗力。同时第一级路堑边坡设锚索框架梁防护,保证永久稳定性,锚固段进入中风化灰岩,框架内采用喷锚防护进行隔水,二、三级边坡进行绿化恢复。

4.3 路堤边坡支挡防护设计

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现场实际,路堤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考虑后期蓄水后对坡脚含粉质黏土碎块石土有一定软化作用,抗滑桩嵌入中风化灰岩,桩顶纵向设置双排拉力型锚索,锚固段进入中风化灰岩,路堤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减少坡面水、雨水下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岩溶地区地表水汇集部位,由于岩溶溶蚀作用产生的溶槽易分布于斜坡中下部地形变缓处。受地表水的冲刷,溶蚀作用不断进行,常常形成较厚的崩坡积、残坡积堆积物。

(2)雨水在V形溶槽处相对易于下渗,溶蚀作用容易继续对边坡进行下蚀;为避免V形溶槽继续下切造成边坡失稳,对此类边坡,应考虑增强坡体排水措施,排走内、外部水流,从而提高坡体稳定性。

(3)边坡滑体厚度较大,滑面较陡,为确保路堑边坡整体安全性,边坡防治工程设计时,应确保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可提高防治措施效果。

(4)拟建道路位于库区内,水库正常蓄水位低于拟建路堑位置地面高程,蓄水对斜坡中下部地层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降低土体抗剪强度,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时,需考虑可能产生的边坡失稳。

猜你喜欢

路堑坡脚灰岩
软土路基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监测与分析研究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高边坡路堑监控量测技术控制要点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某高速公路复杂地质路堑高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顺层岩质边坡坡脚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预裂爆破技术在路堑施工中的应用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