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站在大思政课正中央
2024-04-23梁营章
梁营章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小学阶段是基础和前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秉承“让儿童站在大思政课正锕中央”的理念,不断思考与实践,探索如何讲好现实生活中的“中国故事”,提高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今日之儿童成为未来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立足课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系统关照课标教材,以整体价值图景指导教学。挖掘教材内涵,形成以“生活律动、学科互动、任务驱动、工具联动”为基本特征的“思政生活‘四动课堂”。例如,四年级在学完“环境污染大搜索”后,学生与生活链接,确定了以调查与保护清华园社区“两河一塘”水质,保护荷塘生物多样性为任务的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采用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等方式,历经一年共计20余次的研讨,形成《“两河一塘”丰水期的水质调查与改善》报告。
教学设计坚持儿童视角,用真理引导学生真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投入使用后,学校思政课团队立足小学,探索面向未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内部积极教研,形成“读悟联动”四步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辨。同时,先后和史家小学联合,举行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例如,讲授“我有一个中国梦”时,在完成教材4个榜样人物学习后,融入时政内容(增补4位戍边战士的事迹)。同时,鼓励学生采访保安保洁、老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理解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更让学生在层层拉近中理解书中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到真懂、真信。
团队共同体教研,以全局视野反哺课堂教学。学校联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院。每年举行一体化专题研讨会,统筹思政课重要的教学活动;撰写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简报,积累日常教学经验;将主要文件汇编成册,供思政课教师备课和查阅。教研组先后承担教育部同上一堂直播课的任务,以及读本教学示范引领任务。
2.协同学科,促进学科德育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
学科联动,提升大思政育人意识。在立足课堂主阵地基础上,教研组与其他学科积极互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涌现出如语文《军神》、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美术《画家徐悲鸿》、数学《阅兵里的故事》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德育与思政课协同的教育案例,通过以点带面,提升了各学科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也拓宽了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视野。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刻,校长带领思政课团队精心备课,把时事政治、历史故事以及当下的成长挑战融入其中,形成了经典的大思政课。
学段三进阶,实现小学六年的衔接与贯通。思政课要从儿童的角度考虑,既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在思政课与学科协同育人基础上,思政课教研组积极参与构建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课程。从一年级入队,启程180天的政治启蒙到二年级8岁成长礼,以《民法典》第十九条为依据,启蒙学生的责任和法律意识;从三年级诚实守信,四年级自律自强的10岁天空进阶仪式,到五年级勇于担当,六年级尊重感恩,召开毕业修远成长报告会,既总结小学,又面向中学和未来。
3.联通家校社,整体推进大思政育人
链接生活,在实践中主动建构。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重要仪式和关键事件中寻找思政课的教育契机。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实践活动等,实现思政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例如,“六一”儿童节,学校与狼牙山红军小学手拉手,共讲红色故事,共话成长心得;疫情期间,小韩同学在核酸检测中发现有一个环节消毒效果不佳,于是,他开展现场调研,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了一个装置并带到社区进行测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
家校社共育,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不仅靠教师和课堂,也需要家庭的参与。学校连续10年评选“十大成志好家风家庭”,并进行积极宣传,营造了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以榜样学生家长为代表,参与学校的日常值周、交通安全督导,开展家长课堂。学校形成了涵盖1至6年级的家长进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家长参与学校,共建共享共治的机制。
契合重大主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附中,利用重大节日開展实践活动,如青春告白祖国主题活动、清明祭扫英烈活动等,让学生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战略项目“教育强国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小学高质量思政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XSZ2023ZL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