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金石之都新铸魂
2024-04-23高文刘燕
高文 刘燕
甘为城市铸魂金石之都?盛世共襄
2013年陈介祺诞辰200周年之际,在潍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海内外第一个陈介祺研究机构——陈介祺研究会在潍坊市潍城区诞生,旨在集中名家和民间智慧,深入挖掘研究陈介祺金石思想;潍城区还拨专款重新修缮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和“万印楼”。
如同一座青铜宝鼎从历史深处醒来,在新时代的和风下金声玉振。
十年来,潍坊市先后举办了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六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举办“陈介祺奖”和“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金石文化高端展览50余场次,国际金石文化学术研讨、交流和讲座30余场次;中国书法家协会先后两届全国篆刻年会在潍坊召开。十年来,组织并参加潍坊金石文化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个;海内外参加潍坊金石文化活动的金石篆刻专家、学者和作者达58000余人次。
如果说陈介祺艺术节是一次次穿梭于拓印之间的艺术洗礼,那么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就是一次次与古为新的文化交融。潍坊以一座城的力量,提升着中国金石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用坚定的文化自信托举起享誉海内外的“金石之都”。
一城金篆印天下,万方石文刻春秋。连续十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西泠印社、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印社和日本篆刻家协会、韩国篆刻协会等国内外权威艺术、学术机构对潍坊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等各项金石文化活动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帮助。
在潍坊,传承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持续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已被潍坊市委、市政府确立为长期文化发展战略。
2021年,潍坊市政府专门建立传承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传承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工作;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始,一年一度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由潍城区政府主办升为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
“金石之都”潍坊,正向世界展现着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煥中华现代文明的笃定信念和使命担当。
重振万印雄风精品典藏?以望高山
富藏精鉴,宗仰海内。在金石收藏研究方面,陈介祺的收藏不仅仅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器物,更是人类文明史的片段、一个民族的魂魄与风骨。但令人扼腕的是,自清末以降,陈介祺身后大量藏品和著作几近散佚,部分在20世纪初流失到海外。陈介祺故居仅存“万印楼”和“十钟山房”两座建筑。
作为金石大师故里的潍坊,坐拥万印名楼,广揽古韵遗风,唯有重开金石收藏山门,汇集天下名家精品,才能以当代金石篆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金石雄风,致敬先贤和历史,泽被桑梓与后世。
2017年9月,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全体委员在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举办的“致敬陈介祺——中国书协第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书法篆刻精品展”40余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万印楼”。此次捐赠就像星星之火,激发了海内外名家向“万印楼”捐赠的热情。
近年来,苏士澍、王丹、骆芃芃、李刚田、童衍方、徐云淑、孙慰祖、朴元圭、萧春源、黄尝铭、吴沧海、尾崎苍石、和田大卿等海内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精品印章、秦汉古玺印等文物藏品。
一幅幅拓片,是经典的见证;一枚枚印章,是技艺的传承;一次次相聚,是文化的交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收藏工程,在陈介祺故里——“金石之都”潍坊吹响“集结号”。
十年来,潍坊市通过向海内外当代名家征集、设立“陈介祺奖”举办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开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以及发动国内外有识之士捐赠等途径,并严格经国家级评审,收藏“万印楼”的当代精品印章已达10086方,精品印屏7349件,精品书法2743件,各类文物藏品1195件,累计藏品21642件。
2023年10月22日,2023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式上举行了当代“万印楼”揭幕仪式,这也标志着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10年时间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的目标如期实现。当代“万印楼”与十笏园文化街区文昌阁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汇四海之文气,聚八方之精华。当代“万印楼”既是历史上万印楼文脉的延续传承,又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传递金石薪火公共教育?普及大众
汉字金石文化园是潍坊三中2016年建设的,依托古建筑万印楼,与篆刻研修室、书法云教室、汉字体验馆和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五位一体,形成以金石文化为主体,融合汉字书法文化元素,集教育、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文化园区。
十年来,潍坊三中坚持开展金石篆刻进课堂,收集历届学生临刻的印章近8000方,富藏于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并向全潍城区中小学生开放,为传承书法篆刻艺术搭建了全新平台,为广大师生学习书法篆刻提供了新的实践基地。
依托“万印楼”等资源,潍坊三中以篆刻文化为切入点,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推进篆刻课程落实,同时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篆刻教师队伍,成立了一支百人篆刻社团,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如今,学校篆刻社团不断壮大,已经培养出200多名“小小篆刻家”,创作作品数千方。他们多次携篆刻技艺走进全国文展会,受到高度赞扬。
近年来,潍坊市教育局将金石篆刻列入书法进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五年计划,重点抓好潍坊市100所有条件的中学开设金石篆刻课,聘请专职教师,设置专业课程,安排专门学习场所,不断推出新成果。
本为小众的高雅艺术,潍坊却在传承金石文化、打造“金石之都”的过程中,拓开了大众普及的空间,以公共教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形成沟通,告诉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传统的瑰宝不能丢,薪火相传,还要发扬光大。
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潍坊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和黄河流域高等院校金石书法联盟在潍坊正式成立,中日韩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也正式落户潍坊。
在潍坊学院建成海内外第一所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发挥潍坊金石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金石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影响的施教实践。
为推广普及陈介祺金石文化,让金石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日常。2023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举办期间,首个金石文化公园建成开放,金石文化公园依湖而建,汇集了先秦古玺、历代著名印章以及明清近代中日韩名家精品印章等123方石刻,再现篆刻艺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之美,为“金石之都”增添了一抹文韵。
推进文化交流金石丝路?连接世界
“2014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潍城区委、区政府,站在挖掘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新起点上,通过每年举办的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日韩金石篆刻家带着作品前来展览交流、学术研讨。名家云集,精品荟萃,艺术和学术水准都比较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金石之都,十年见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这样评价。
这座城市带着金石文化之光走出去,架起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国际金石篆刻发展的风向标。
日本篆刻家协会、韩国篆刻协会、新加坡书法篆刻协会、马来西亚篆刻研究会、英国篆刻协会、法国篆刻联谊会和中国香港篆刻研究会、中国澳门濠江印社、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篆刻艺术家投稿参展,组织直播收看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开幕式盛况。
对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毛公鼎的首藏地潍坊“万印楼”,篆刻名家黄尝铭内心满怀敬仰。受聘陈介祺研究会顾问后,他在中国台湾成立台湾篆刻家协會,发动组织台湾金石篆刻界同仁参与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每年都与陈介祺研究会策划“两岸情金石缘”主题展览。为了推广宣传陈介祺金石文化,他跑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即便腿部做了手术,也不停止奔波的脚步。同胞赤诚,金石可鉴!
历届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都有不少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篆刻家怀着“朝圣之心”来潍坊参加活动、拜谒“万印楼”。自2020年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始,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在潍坊设主会场的同时,陆续在日本大阪、韩国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国外城市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设立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让海内外更多金石篆刻爱好者领略金石文化盛事风采,跨越山海联结世界汉学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筑就一条金石文化的美丽丝路。
陈介祺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学术机构,先后与韩国、日本等国的金石研究学术团体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大批国际篆刻大师形成经常性学术交流,包括日本篆刻家协会顾问尾崎苍石、理事长井谷五云,韩国篆刻家学会会长朴元圭、篆刻名家黄宝根等。国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来到潍坊拜谒“万印楼”,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不懈地为金石之都代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潍坊的金石故事。
印篆做媒,金石结缘。如今,“金石之都”已成为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传承着城市的文脉,接续着人们的追求,蕴含着时代的创新,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赋能添彩。
Each rubbing is witness to clas- sics; each seal contains the inheritance of certain craft; each meeting stand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s. The beneficial collection project of quality relics has sounded the trumpet in Weifang, the city of epigraphy and hometown of Chen Jieqi.
Taking promoting and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Chen Jieqi epigraphic culture as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he municipal and district-level authorities, along with scholars of epigraphy, are committed to collecting exquisite works, organizing exhibitions, facilitating public education, and engaging in foreign exchanges. Over the course of a decade, they have continuously explored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qualities and public cultural demands to forge the cultural brand of Weifang as a “city of epigraphy”and contribute Weifangs strength to promoting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