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在潍坊的“七载春风”
2024-04-23姚双玉
姚双玉
從古至今,“文化”二字始终贯穿在潍坊的历史文脉中,生生不息。潍坊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郑板桥笔下的“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郑板桥,被众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画、诗、书”三绝艺术家,也是有名的清正廉洁的好官。公元1746年,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开启了在潍县当官的七年生涯。
郑板桥是南方人,又爱纵情山水,所以刚到潍县时,他对这个地方并不满意。“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一首《恼潍县》,可以看出郑板桥对潍县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当时他也没有意识到,七年后的自己将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
潍县原本非常繁华,在国内号称“东莱首邑”。然而,郑板桥初来时,正值灾荒连年,他到潍县的第一个重任就是“救灾”。据《重修兴化县志》记载,“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郑板桥采取一系列措施,他自己节衣缩食,捐出自己的俸禄,关键时刻打开官仓,把粮食发给百姓,救百姓于水火。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爱民事迹,说不完,道不尽。就连现在口口相传的“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潍坊萝卜皮”也来自郑板桥的故事。
在郑板桥的带领下,几年后,潍县逐渐得到恢复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郑板桥对当地的感情与日俱增,眼里的潍县也美了起来。在他的《潍县竹枝词四十首》里,“集散人归掩市门,市楼灯火定黄昏。白浪河水无情甚,不肯停留尽夜奔。”写出了他对社会安宁和黎民福祉的热忱期待。“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写出了潍县的美丽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与初来时的《恼潍县》形成强烈的对比。
郑板桥在潍坊的七年,救济百姓、修筑城池,也给潍坊留下了“重修城隍庙碑记”的三绝碑,留下了“难得糊涂”和40首竹枝词。
如今,潍坊的郑板桥纪念馆位于十笏园文化街区中段,是一处集板桥文化、廉政文化、衙署文化为一体的景点,再现老潍县县衙原始风貌,将县衙与郑板桥纪念馆相融合,展示了郑板桥一生诗书画的成就,传承了老潍县历史文化传统。
于郑板桥而言,潍坊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于潍坊而言,郑板桥的出现,是潍坊收获的巨大“文化宝藏”。
Zheng Banqiaos “Seven Years of Life” in Weifang
Zheng Banqiao, known as one of the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was an excellent artist in “painting, poetry and calligraphy” in Chinese history. He was also a famous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In 1746, Zheng Banqiao was transferred to be the magistrate of Weixian County and began his seven-year career as an official in Weixian Cou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