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探索实践和发展思考

2024-04-23汤天然陈清乐穆仕超周治黔陈果李登文杨林潘伟杰姚昕金周艾琳

中国信息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流通气象交易

汤天然 陈清乐 穆仕超 周治黔 陈果 李登文 杨林 潘伟杰 姚昕金 周艾琳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2022年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1.5%。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各行各业,并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仍具有极大的驱动潜力。

气象数据作为气象工作和服务最重要的载体,具有标准化、结构化、高频率、长序列、无缝隙、及时性甚至“到手即用”的高质量属性,且绝大部分不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并作为“先导性”数据要素可高效配置在经济社会各个行业中,赋能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趋利避害、提质增效、降本增利,因此,气象数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供需关系。本文通过调研和实践相结合,根据传统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对气象数据价值释放的影响,分析问题原因,并结合问题导向,介绍贵州省气象部门在探索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具体实践以及发展思考。

二、当前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现状

(一)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模式

气象数据作为气象有偿服务中最重要的要素载体,已开展多年的传统气象数据流通服务工作,在流通模式和交易模式上都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流通层面主要分为在线数据流通和离线数据文件流通。其中,在线数据流通主要面向产业数字化较高的行业,配置在需要气象数据实时與行业行为数据和进行融合的数字化系统中;离线数据文件流通主要面向评估、科研、人工智能开发等行业,面向需要大量历史数据进行离线融合的分析研究工作。从交易层面,主要分为综合数据服务购买、类似加工使用权交易、实体数据购买,其中,综合数据服务主要伴随着软件、算法、设备等各类标的进行“打包”整体服务,且易形成较高收益,且由于数据按照现有采购规则并非标准采购科目,因此主要以项目建设采购为主,因此,用户通常会采用工程总承包(EPC)的模式进行综合数据服务购买;另一种“类似加工使用权交易”一般是通过推送云化的可视化平台,如部署软件、网页、终端等,通过收取信息技术服务费等方式开展交易,用户可查看气象数据和进行简单云加工,但数据文件不会推送至用户端,但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对加工使用权的司法解释,因此本文对此类模式暂称为“类似加工使用权交易”;实体数据交易即通过在线或离线传输,用户以采购资料的方式购买,但因各项目对资料科目预算有限,整体交易价值较低。

整体来看,传统气象数据数据流通交易虽然也涉及了数据流通和交易两个环节,但本质上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在交易过程中还缺乏确权登记、产权交易、场内结算等符合新数据要素市场的数据流通交易环节。

(二)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的问题

气象数据由于可配置场景多,具有需求广泛、复用性强、生命链长等特性,由于当前数据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尚待建立健全,在传统气象数据流通交易过程中,一直存在确权难、定价难、合规交易难、权益保护难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同时,还出现大范围的“盗版数商”开展“黑市交易”,“数据通胀”导致“价格内卷”等不规范现象,即用户方或部分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气象数据的主体也在同步向市场销售气象数据,使得气象数据的生产者在市场上丧失了独占性和排他性,形成了大量的同质化数据在市场上流通,并开展价格战,导致广泛的供需关系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气象数据经济效益。因此,建立健全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制度管理体系将是气象数据价值释放的关键一环,并且亟需通过完善确权、定价、市场治理等机制,构建一个流通可监控、交易有秩序、产权可保护、市场可调控的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从而引导气象数据能够高效、合规、安全的流通交易和使用。

三、贵州在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工作的探索实践

贵州省气象部门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机遇,推动相关单位企业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以深挖确权难、定价难、权益保护难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导向,以提升数据内控管理、借助外力治理市场、开放合作共筑生态为主要策略,以推动从业务型单位转型为数据要素型单位、数据资源管理转型为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流通转型为产权交易、劳务外包企业转型为金融资产企业为推进主线,并探索建立“统一出口、统一品牌、统一流程、统一管理和统一定价”为工作目标,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管理制度、共建交易专区、培育创新中心、开展确权登记、研究估值定价、合办创新大赛、推动法治建设等为具体举措,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共同研究解决气象数据价值释放的“难点”和“痛点”,初步构建出新时代贵州气象数据价值释放的“四梁八柱”,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工作开辟“贵州气象路径”。

一是推动“市场化”。为助推贵州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关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贵州省气象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联合印发《贵州省气象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共20条,围绕构建基础制度、管理服务、定价估值、数据供给、场景应用、收益分配、人才培育等体系明确了11项任务,为下一步各项工作开展建立清晰的指引。

二是探索“制度化”。为进一步保障气象数据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益为目标,围绕探索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出台全国气象部门首份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办法——《贵州省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提出气象数据分三级授权经营的模式,以分级授权主体并赋予在资源、加工、经营环节不同的权益,探索构建气象数据资源市场、加工市场、运营市场的“三级市场”协同模式,并对数据行为登记和使用限制做了进一步说明。

三是创建“专属区”。为进一步统筹全省气象数据有序对外流通,在全国首家以大数据命名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立全国首个气象数据专区,也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第一个行业专区,并上架多元化的气象数据目录和建立需求入口,为统一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出口和品牌建立载体。

四是建立“融合体”。为推动气象大数据“双创”工作,2022年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批复组建贵州气象大数据创新中心。目前已吸纳20家企事业单位、院校参与共建,也为结合气象数据“三级市场”模式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建立基础。

五是推广“确权码”。以贵州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MOID)为载体,开展全省对外服务登记,2023年已实现登记528条,并探索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登记OID行业节点(DOID)开展登记信息互通互认,实现双重登记,为后期产权确认提供更精准的信息链。

六是研究“定价理论”。为探索解决气象数据定价难的问题,联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普华永道中国深入研究定价理论在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度量衡”作用,并基于气象数据价值特征提出了动态估值框架和适用当前发展状况的气象数据资产估值方法论,形成了《解锁气象数据价值新方程》《构建气象数据价值发展新引擎》《撬动气象数据价值新模型》三本白皮书,为构建气象数据估值定价体系、推动气象数据规范定价建立理论基础。

七是组织“创新大赛”。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数据场景应用創新大赛”,设立“气象数据安全流通方案赛道”,以众创模式为建立气象数据安全合规流通交易体系贡献出10余项优秀方案。

四、新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当前阶段的新问题

虽然贵州省气象部门与贵州省数据主管部门等单位围绕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的各类既有问题做了一系列初步探索,但相关工作关系国家经济战略,且难以完全依照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改革,因此,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法论的同时也引出了新的问题。

1. 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有待充实

虽然当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关于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制度在不断释放,但整体看还处于框架和探索阶段,在落地性和微观操作层面还有待完善和深入,离实现制度规则市场可用甚至实现数据交易“区块链”管理还有较大距离。

2. 数据市场管理服务模式有待探讨

2023年“两会”后,国家数据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气象数据流通交易未来将形成气象、数据、金融以及更多管理部门协作管理的形式,但现阶段各部门针对数据市场的管理边界、责任边界、权益边界如何建立还有待探索。

3. 气象部门内基础支撑能力偏弱

数据流通交易已不局限于传统气象服务和信息技术,是一个深度融入经济发展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的课题,在贵州气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大量政策、法律、税务、会计、贸易等问题亟需破解,但现有的气象专业为主的人才结构已难以支撑相关工作纵深推进。

4. 数据要素市场的社会共识亟需加强

当前社会对数据有价、数据合规交易、数据是资源资产、数据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共识还未形成,行业内外数字经济素养整体偏低,行业内对气象等数据如何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认识偏弱,认知不统一,也严重影响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

5. 数据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数据开放是数据价值释放的关键,而开放效率和规模是价值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当前过于复杂的分类分级、对非敏非密数据资源的过度限制,可能会导致进入交易市场的数据资源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经济规模难以提升。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在相关机制搭建遇到阻碍和争议时,建议通过聚焦在行业和地区上,针对数据产权、数商权益、数据合规、数据市场、数据定价、管理治理等板块进行试点示范建设,相关工作应以探索研究和落地试验并行,以点带面逐步充实基础制度体系架构。

二是在探索实践中,气象数据以及各行业数据应加强与各领域主管部门和数据交易机构的协作,逐步通过实践和制度融合明确各部门的权利、责任、义务等边界和交集,以此避免出现“管理的独立王国”或是“无人监管的真空区域”。

三是各涉数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交叉学科和市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例如现代企业经营需要的企业会计、企业法务、企业人资、投融资和风控人才团队,并推动与专业市场化主体合作保证相关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用好各类培训、科普、宣传渠道,提升各涉数行业和部门内外的数字经济素养,将有利于推动气象等数据更有序、更快的完成市场化配置。

五是由于包括气象在内的公共数据都聚集在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中,因此为全面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应进一步优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关系和管理模式,开展数据资产管理的探索和业务。

六是完善开放促进的政策制度,尽量将不涉及国家安全、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能开放尽量开放,以最少、最低的红线平衡好开放、发展、安全、合规的矛盾,以此提升气象等数据的市场规模。

七是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将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探索过程,应建立包容创新、允许试错的创新环境,尽量避免用传统的行政考核抑制创新工作的扩展。

作者单位:汤天然,陈清乐,穆仕超,周治黔,陈果,李登文,杨林 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潘伟杰,姚昕金,周艾琳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猜你喜欢

流通气象交易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吃饭的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