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斤澜:世界上的小说,都从短篇开始

2024-04-23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林斤澜凿子瓦刀

世界上的小说,都从短篇开始。短篇一统的局面有多长久?各处不一样。中国最初是异人、异事、异言、异情的记录文字,叫做笔记体。无异不记,又称志异,这是起源了。记录不免增删,根据各人或众人的趣味,或添枝去叶,或加油减醋,把片段组织成情节,发展成故事。这时也还离不开奇异,又叫做传奇,無奇不传也。后来小说变路子去写人写平凡写实生活,摆脱史传的影响,逐步成熟,产生了“纯”小说。形容作家能力的“纯”,常用一句话“炉火纯青”,从颜色上看,“纯青”也是色彩的淡化,也可以说是抽象化吧。

小说道上的基本功,少说也有两件事:语言和结构。结构,有人借用日常用语——组织,也在理。这两事可磨性子,十年八年不一定起成色,不见成色,枉称作家。

小说的文野之分,我想是分在语言;文体之分,分在结构。作家的面貌之分,我以为分在语言;体格之分,则分在结构。

文学摆到读者面前的只有无声无色的文字——语言。我们汉族使用的是砖头般的方块字。作家干活如同砌墙,如同瓦工石匠。学这行手艺得分三步走:一是说中国话。二是说好中国话。三是说你的中国话。瓦工凭一把瓦刀,石匠用一把凿子走遍天下。可是瓦刀凿子拿在你手里,只怕寸步难行。因此还不能够掉以轻心。试看报刊,迈出第一步说中国话,也得费点劲吧。到了第三步,一张嘴,人就知道谁在说话,别人说不了那样的,还总有几句在你,也只可凑巧那么一说,一字不易。作家磨蹭一辈子,也不一定磨蹭得到这款式。

小说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小说家在语言上下工夫,是必不可少的、终生不能偷懒的基本功。先前听说弹钢琴的,一日不练琴,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大家都知道了。这话说得恳切,特别是“自己知道”一说,当有启发。

(节选自《林斤澜文集》,有删改)

猜你喜欢

林斤澜凿子瓦刀
万年基业
第12个凿子
第12个凿子
第12个凿子
第12个凿子
汪曾祺:我又不给我自己打电话,记什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呀
三重门
寂寞瓦刀

——让他挖
林斤澜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