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价5000+一斤的刀鱼,究竟“鲜”在哪儿?
2024-04-23金庭
金庭
细说刀鱼,邂逅春潮
莺燕纷纷的早春时节,最叫人魂牵梦萦的口腹奇货,自然还数那体侧扁形如刀,颜色皎洁如银,如水中精灵般起舞的“骨鲠卿”——刀鱼。长江禁捕的这些年,刀鱼还是我们记忆中的“第一鲜”否?价格居高不下的海刀、湖刀能否填补江刀缺席的遗憾,重续这一期一会的春日之约?
五代吴越文学家毛胜叹刀鱼身形优美、清秀脱俗,宛如傲骨铮铮的美男子,在著作《水族加恩簿》称其:“令惟尔白圭夫子,貌则清瞿,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由此,刀鱼获封“骨鲠卿”的雅号。
有关刀鱼的种种,我们请来素有“刀鱼王”美誉的「永·江臻」餐厅主理人张永亮,且听他怎么说。
以前吃“江刀”的时候,为什么独独是江阴打响了“地理标志”?
刀鱼属洄游鱼类,每年春季溯游而上,自浅海进入长江口的淡水区,一直可以游到湖里。清明前后,刀鱼抵达江阴这一“江河锁钥”之时,刀鱼脂肪与肉的比例近乎完美,腹中盐分也基本淡化。
身在鱼米之乡的江阴人不仅会吃,吃得还讲究,用竹筷从鱼腮处捅进鱼肚,拖出鱼肠,即便是最简单的清蒸、煎烧,都鲜得不可方物。久而久之,每逢农历二三月开始,江阴这座小城总会涌入一群争“鲜”恐后的饕客。因此,在 2019 年长江开启十年禁渔之前,“江阴刀”的美名便传遍天下。
长江禁渔对您餐厅的经营,以及整个“江阴刀”市场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为保护长江生态,十年禁渔以来,我们转而“求其次”,选择用“海刀”来填补“江刀”的缺席。但即便是海刀,不同海域出品的质量也大相径庭,海域的选择不容小觑。「永·江臻」在最接近长江口的黄海水域、可以合法捕捞的海域寻找刀鱼,这里出产的刀鱼也是当下市面上品质最佳的。黄河海域继续往上,有射阳的刀鱼;吕泗港往下则有温岭刀鱼,一直到韩国都有刀鱼,但品质均稍逊一筹。
奇货可居,如今海刀的价格也一年胜过一年。今年黄海刀的产量是小年,价格比往年高,二月份统货就要 1800 块左右一斤,三月以后更是直超 3000 块,对我们经营的挑战也更大。一方面需要食客与刀鱼间养成的默契,愿意为它花费不菲;另一方面,我们的毛利率也很低,坚守品质的同时,维持收支,这方面挑战很大。
在食材选择受限的情况下,如何让“刀鱼宴”最大程度还原食客记忆中的刀鱼之味?
首先,在菜单的编排上,我们还是强调突出江阴的特色,不管是红蒸,还是古法刀鱼饭,都是地方饮食文化中对刀鱼这个食材的经典演绎。我们尽量在传统的基础上研发菜品,把长江下游两岸饮食习惯重新归纳,在古人智者的后面学走路。
落实到具体的烹制,会根据时节和刀鱼尺寸调整做法。比如明前刀普遍偏小,2.5-3 两重的鱼一般会以碗蒸、清蒸、刀鱼饭等形式呈现;有些菜品需要更大的刀鱼,等农历三月刀鱼长到 3.5-4 两重时,肉质够厚、鱼油够丰,就用江阴传统的煎烧来做,吃起来入味又过瘾。而小的刀鱼,我们会取肉,做成刀鱼馄饨,或是借鉴上海特色熏鱼做法,做成熏刀鱼。
尽管刀鱼在清明后便“骨硬如针”,赏味期有限,但也不妨以其他形式入馔。我们会挑选 3 两以上的“明后刀”,腌制后自然晾晒存放,制成刀鱼鲞,待到夏秋两季,将它与安徽的刀板香一起清蒸,让客人过过吃刀鱼的嘴瘾。
但不论哪种做法,想要保持刀鱼细嫩幼滑的口感,同时增加它的香气和鲜度,对烹制时间和调味轻重的拿捏至关重要。另外,做刀鱼,我还有一大法宝——黑猪油,黑猪油脂浓醇香,而且更加细腻润泽,用它蒸或者煎出来的刀鱼,不仅更香滑,而且腴而不腻。
除了拥有全上海滩,乃至全国最好的刀鱼外,您的刀鱼宴还“胜”在哪里?
好的食材是烹飪的夯土,是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尤其是做鱼类,如果不新鲜或者品质不够好,是无法靠烹饪手段去弥补的。
正如之前介绍的那样,「永·江臻」的刀鱼宴,不仅有煎烧、红汁碗蒸、刀鱼馄饨、古法刀鱼饭等突出江阴本地做法的道地菜式,我们也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致力于探索刀鱼这种珍贵食材更极致的风味表达。
比如,这一次我们大胆推出“清酒佐刀鱼”模式,大米发酵带出的丰沛香气,以及轻盈凛冽的口感,可将刀鱼的鲜甜之味更进一步提升,既达到“鲜上加鲜”的效果,也呼应江南独有的“鱼米香韵”。
是怎么打响“刀鱼王”名号的?如何掌握第一手渔货?
“刀鱼王”是大家抬爱,我和刀鱼打了近二十年交道,从 2006 年到江阴做餐饮开始,便与刀鱼结下不解之缘。长江禁捕前,一到刀鱼季,我每天凌晨一点半就要准时赶到市场抢购刀鱼,一般都要熬到凌晨四五点才能入睡。刀鱼不仅有水域之分,每条船、每个渔网,捕捞上来的鱼都有所不同,只有通过专业的眼光精挑细选,才能选到足够肥、够香的刀鱼。
在水涨船高的供需关系里,想要拿到最好的渔货,首当其冲是要和渔民建立起良好稳固的关系,互相信赖才能长期合作。和船老大们混熟了以后,也曾跟随渔船亲历捕捞的过程,亲历“前线”,学习渔民是如何辨识刀鱼的。好的刀鱼,先要看外形,鱼鳞完整、银光闪亮,还要看它的须和背部,须要黄、背要厚,颜色银光发亮,香气足。
致敬风物,谱写长江风物志
张永亮的老家在安徽宣城,“母亲河”宛溪河,一路向东流入长江,与巴山蜀水、荆楚大地的无数支流交汇,一同奔腾向海。其梦想之地上海,又占据长江入海口,大江大海在此激荡交融,孕育出包容开放的文明,也享受着鲜美淋漓的口福。而成就其“刀鱼王”美名的江阴,地理位置更为特殊,春秋时期曾是万里长江的终点、东海的起点,被称为“江尾海头”。
厨师、食材供应商、餐厅老板……从安徽到上海,辗转江阴「名豪」,重返上海打造「永·江臻」,张永亮的菜,就像是他个人经历的一个缩影。
一路走来,他始终行走在食材供应链的最前端,与渔民共赴江河湖海,出没于晨昏的码头鱼市,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只为那一口最应季的时鲜,而长江始终眷顾着他,给予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长江沿岸的湖海河溪的渔获、山川田野的珍味被悉数网罗,长江下游流域波澜壮阔、依时而行的风土民俗,也在张永亮的手中随“食”上演。
与静候江刀回归的渔民一样,“刀鱼王”也静静守候着属于他的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