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探究

2024-04-23林成秦太兴游世彬王思卓屈慕超

时代汽车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应用型

林成 秦太兴 游世彬 王思卓 屈慕超

摘 要: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可持续交通领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一兴旺市场中,锂离子电池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对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产教融合成为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锂离子电池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策略。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创新班同学的培养方法,探索应用型大学校企深度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建立可参考、可复制、易推广的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

关键词:应用型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投资于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储存装置,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对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1-3]。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与毕业生数量相比,就业岗位的增长相对有限,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对应的,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度不够等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产教融合作为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的有效手段,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4-5],培养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令人瞩目的增长,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电动汽车销量自2010年以来每年增长超过30%,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辆。这一趋势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消费者对环保出行方式的需求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以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和购买。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免费充电和减少市中心内燃油车辆的许可等,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并且,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极大地改善了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充电速度加快,续航里程增加,这些都增强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此外,电动汽车领域还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车辆电气化,使电动汽车成为未来出行的标志。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的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无论是快速增长、稳定增长还是缓慢增长,所需的人才规模分别为:2021年的6.1 -7.9万人、2023年的7.7-9.9万人和2025年的9.2-11.6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员工大多是从传统燃油汽车行业转型过来,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技能和素养还有待提高。为了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高品质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增强国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首先需要从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开始。因此,针对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人才的知识体系,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改革和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我们以新能源车的基础原理和大学生新能源车比赛为核心,搭建了一个融合“教学-科创-科研”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训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培训那些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做出积极贡献的综合行业专才。

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1 传统教学与新工科课程改革相结合的精品课程体系

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采取传统教学与新工科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基础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对于专业课程,则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6]。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先确定该课程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充分分析后,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若教学效果良好,总结相应的教学经验并归类分析,若教学效果欠佳,则调整授课方法,探寻更好的教学方式。

2.2 “教学-科创-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课程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教学演示性实验的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立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热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对于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电芯制备与电池组装能力。此外,通过广东省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提供的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汽车底盘及车身结构进行改造与优化,使其适应于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模拟外观设计,并利用3D打印工具创建了对应的模型,进而构建了从理论授课、虚拟设计到3D打印制作的完整实践框架。通过参加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赛等比赛,使得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开展赛车的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如图1所示。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学生不只完成了他們的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成果,他们还可以亲自参与赛车的设计、生产、加工和组装,从而构建了一个融合教学、实验和工程产品的综合教学培训体系。

2.3 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高校、行业企业是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协同育人的主体。高校可以引导企业共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在“专业导向—面向应用”的课程模式[7]的基础上,跟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广州海天塑胶有限公司等开展项目合作,承接相关的科研、生产任务,从而更好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规划如图2所示)。

对企业而言,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生产和组装标准化产品不仅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实现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合作目标,还为企业提供了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从而为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对学校而言,学校与企业合作引入了真实的生产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在与企业项目的接触可以帮助其更有效地与实际问题对接,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企业项目不仅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更早地掌握工作环境和职业需求。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企业项目来深化对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策略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提出了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重点培养年轻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核心教师为目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现阶段主要的策略和措施如下:

3.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师德师风方面,积极地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坚守教师的职业伦理,并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敬意。学院还特地邀请了行业专家和杰出年轻教师代表来校进行相关讲座,以便及时向教师传达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术伦理方面,加强学术精神的培养,反对学术失范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并致力于构建一支对教育事业和学生都充满热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3.2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满足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从更新教育观念出发,提倡把教学模式从以教材为中心向实际应用为中心进行转变。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整合了虚拟仿真、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工具,旨在激励和帮助年轻教师加强和完善他们的基础教学技能。

3.3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必要充分利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实施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助责任制,以便新教师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快地取得成长。倡导年轻教师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互动和科技合作,从而增强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 结语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多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培养出一批具备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近两年参加了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赛等比赛并获得奖项,使得学生、企业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逐年升高,实践教学改革已具有一定成效。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将紧跟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卓越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剑峰. 锂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J].科技信息,2009 (35): 1070-1072.

[2]周国华,陈倪莉.高校锂电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2):50-51.

[3]冀杰,任玥,李云伍.面向“新四化”的车辆工程新工科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19(25):22-24.

[4]姜红,李师萌,盖金龙.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产教融合政策适配性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63:83-99.

[5]刘海涛,许期英,肖乾.新工科视域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101-103.

[6]林成,韩雷,高群,刘燕林,汤继龙.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育论坛,2023(12):73-76.

[7]余孟辉.地方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5(3):27-29.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