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小儿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
2024-04-22吴冬兰李小琴
吴冬兰 李小琴
(兴国县人民医院创伤骨一科,江西 赣州 342400)
四肢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作用所致的创伤性骨折,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较为常见,在骨折后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受限。手术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操作可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以促使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但由于手术操作,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在术后对肢体功能锻炼的配合度不高,不利于预后。尤其是小儿患者,患儿易哭闹,依从性差,术后康复进展受到影响[1-3]。为改善四肢骨折患儿的预后,在患儿围术期需采取护理措施,以往的常规护理对患儿围术期护理问题的针对性不足,护理措施落实后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以增强患儿舒适度为主要目标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措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2 年7 月—2023 年5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0 例四肢骨折患儿为对象,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 例四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8~13 岁,平均年龄(10.29±1.45)岁;ASA分级为Ⅱ级23 例,Ⅲ级12 例;骨折类型为股骨骨折19 例,胫骨骨折16 例;致伤原因为车祸33 例,高空坠落2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8~14 岁,平均年龄(10.44±1.32)岁;ASA分级为Ⅱ级24 例,Ⅲ级11 例;骨折类型为股骨骨折18 例,胫骨骨折17 例;致伤原因为车祸32 例,高空坠落3 例。2 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1)纳入标准: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年龄7~14 周岁;具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指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围术期无意识障碍,有患儿家长陪护。(2)排除标准:合并骨性关节炎、骨肿瘤;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术前访视患儿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科普手术的具体流程、围术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让患儿及家长配合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如遵医嘱在术前禁食、禁饮。(2)术后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为患儿及家长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如患儿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查明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再针对性地给予处理措施,同时,对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让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组建舒适护理小组,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围绕四肢骨折手术患儿围术期影响舒适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制订舒适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认知心理护理:结合卡通图片、动画等工具,为患儿及家长讲解手术对四肢骨折治疗的作用,列举既往经手术治疗成功的小儿四肢骨折病例,使患儿及家长得到激励,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手术的信心。向患儿及家长阐明心理干预的作用,再与其开展具体的交流和沟通,询问患儿及家长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鼓励患儿勇敢说出内心关于手术的想法,对其所述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依据患儿及家长所述分析其心理状态,判断患儿及家长在心理层面是否有不良情绪,如有不良情绪,应对不良情绪的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根据心理分析结果给予患儿卡通贴纸、玩具、小红花进行安抚。(2)术后疼痛护理: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手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科普疼痛缓解方法,纠正患儿对术后疼痛的顾虑和对镇痛药物的认知误区,并在术后出现疼痛后,对患儿术后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记录,规避可能加重疼痛的危险因素。(3)术后切口护理:嘱咐患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在病房内不要吸烟,注意观察患儿切口情况,如切口出现红肿情况,需立即告知护士,由护士处理,并嘱咐患儿及家长切忌用手触碰切口处,注意保持切口处的敷料干燥、清洁。(4)术后加强康复指导: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指导其在术后尽早开展肢体锻炼,选择CPM机作为辅助器械,在术后早期患儿尚无法下床活动时开始锻炼,让患儿平卧于病床上,将患儿患侧肢体放置于CPM机的滑动梁臂上,根据患者患侧肢体长度对机杆长度进行调节,保持肢体外展10°,再对患侧肢体进行固定,使其处于中立位,指尖或脚尖朝上,3 次/d,30 min/次,活动幅度逐渐增加,10°/次,最大幅度控制在110°,应用CPM机进行持续4 周的锻炼,从被动卧床练习逐渐过渡至关节抗阻力训练,如在锻炼时出现不适,需及时调节角度。
1.3 评价指标
(1)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功能锻炼时,如患儿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即依从,反之则为不依从。记录2 组术后切口渗液、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
(2)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1、2、3 d评估患儿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疼痛感;1~10 分表示疼痛逐渐加重直至无法耐受。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疼痛程度越严重。
(3)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包括28 个条目,总分值范围为28~112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舒适度越高。
(4)睡眠质量:采用国际标准化儿童睡眠评估问卷评估,将分值范围设置为33~99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睡眠质量越差。
(5)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4 个维度,各个维度的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6)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将量表分数上下限设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焦虑、抑郁越严重。
(7)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估。问卷总分100 分,0~59 分为不满意,60~80 分为一般满意,81~100 分为很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8)术后恢复时间:记录2 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n,%)
2.2 2 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s)
表2 2 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卧床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w)对照组 35 6·81±1·04 8·34±1·22 13·64±1·31观察组 35 5·72±0·93 6·95±1·08 11·79±1·14 t 4·622 5·047 6·302 0·000 0·000 0·000 P住院时间(d)
2.3 2 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术后1~3 d,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术后VAS评分对比(±s,分)
表3 2 组术后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对照组 35 4·32±0·87 3·64±0·65 3·10±0·58观察组 35 3·16±0·61 2·95±0·54 2·47±0·51 t 6·459 4·831 4·826 0·000 0·000 0·000 P
2.4 2 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对比
护理前,2 组GCQ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对比(±s,分)
表4 2 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GCQ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81·32±5·27 95·86±5·91 76·39±7·10 64·98±5·13观察组 35 81·67±5·04 104·59±6·32 76·03±7·24 56·45±4·81 t 0·284 5·969 0·210 7·176 0·777 0·000 0·834 0·000 P
2.5 2 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2 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WHOQOL-BREF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WHOQOL-BREF评分对比(±s,分)
表5 2 组WHOQOL-BREF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72·65±4·89 79·31±5·44 72·37±5·18 79·12±5·93 72·08±5·02 78·59±5·72 71·94±4·75 77·85±6·08观察组 35 72·94±4·72 86·29±5·68 72·68±5·31 86·53±6·20 72·43±4·79 86·41±6·12 72·28±4·65 85·37±6·24 t 0·252 5·250 0·247 5·110 0·298 5·523 0·303 5·106 0·801 0·000 0·805 0·000 0·766 0·000 0·763 0·000 P
2.6 2 组家长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2 组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 组家长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6 2 组家长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54·38±4·15 45·61±3·96 56·27±4·30 46·98±4·37观察组 35 54·19±4·26 40·92±3·74 56·03±4·54 41·85±3·81 t 0·189 5·094 0·227 5·235 0·851 0·000 0·821 0·000 P
2.7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四肢骨折主要是指发生于胫骨、股骨等四肢部位的创伤性骨折,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等,在骨折发生后,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肢体功能出现障碍。针对四肢骨折,临床治疗时主要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通过复位和固定患者骨折端,可促使骨折线对齐,使骨折端逐渐愈合,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4-5]。
手术对四肢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得到临床一致肯定,但是由于发生四肢骨折后,患者普遍会出现疼痛症状,加上手术为侵入性操作,术中需作切口,对患者身体产生刺激,术后切口处伴有疼痛感,还易发生切口渗液、切口红肿等并发症,易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锻炼,致使骨折愈合进展延迟[6-8]。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其年纪小,更容易出现抵触行为,导致其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受到影响,对于预后十分不利[9-10]。
为改善四肢骨折患儿的预后,在手术围术期需采取护理措施,以往在围术期开展的术前一般宣教,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对于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未能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后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舒适护理在围术期护理中得到应用,舒适护理作为融入舒适服务理念的护理模式,将护理目标定为“提高患儿舒适度”,主张在制订护理方案和落实护理方案时始终围绕这一护理目标,以确保护理方案落实后能够对于患儿舒适度进行全方位的提高[11-12]。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方案,以患儿为护理服务核心,利用卡通图片、动画等工具开展认知心理干预,并在术后针对患儿术后切口疼痛感和切口并发症开展预见性的干预,采用器械辅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相比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更加灵活,彰显了护理措施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特点,弥补了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不足、全面性不足的局限性,对于患儿的合理需求予以充分地尊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及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舒适护理对于四肢骨折患儿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并对其躯体舒适感、睡眠及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家长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舒适护理可使患儿家长更安心,对护理服务作出更好的评价。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儿,可减轻其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儿舒适度,改善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