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的抢救手术护理要点
2024-04-22姜秀琴
陈 琳 姜秀琴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腹部是人体最为脆弱的部分,在遭受外界的高能量侵袭后,很容易会出现损伤。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是显著提高,而交通事故也是造成腹部外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创伤外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意外事故所致的腹部外伤更为常见[1]。而人体的消化道器官及肝脏都位于腹部,一旦腹部出现外伤,不仅会给人带来十分巨大的痛苦,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及低氧血症等诸多问题。同时腹内器官破裂失血过多、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将会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2]。所以,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对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抢救,而做好对患者的相关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将会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避免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1]。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 年6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接受抢救手术治疗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抢救护理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我 院2019 年6 月—2021 年12 月 收 治的80 例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 例。纳入标准:(1)因为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3]。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2)伴有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3)伴有其他恶性肿瘤;(4)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5)伴有严重代谢性、免疫性病变认知功能障碍[4]。研究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 龄18~69 岁,平 均 年 龄(33.75±9.16)岁;创伤至急诊手术治疗用时36~97 min,平均创伤至急诊手术治疗用时(55.41±17.33) min;体重42~89 kg,平均体重(64.91±7.80)kg;肝胆外伤16 例,肠损伤14 例,存在合并其他损伤8 例,胰腺损伤2 例。参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18~69 岁,平均年龄(33.70±9.13)岁;创伤至急诊手术治疗用时31~95 min,平均创伤至急诊手术治疗用时(55.37±17.28)min;体重44~87 kg,平 均体重(64.88±7.76)kg;肝胆外伤17 例,肠损伤15 例,存在合并其他损伤7 例,胰腺损伤1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主要是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患者建立绿色快速通道,根据患者情况,提前做好对患者的手术准备,术后做好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告知患者各种注意事项及饮食禁忌。
研究组在常规抢救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抢救护理,主要内容为:(1)术前抢救护理。如果患者尚有意识,则与患者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的进行解答,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将心理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神志清楚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耐心解释,用亲切的态度、简明的语言快速解答患者的疑问,协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其高度配合。同时在确定患者需要接受抢救手术治疗后,立刻为患者建立不低于2 条的静脉通道,并且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相关检查。告知患者接下需要如何进行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及准备工作。(2)术中抢救护理:①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根据其耐受性调整手术室温度,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并告知患者这样做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②对失血过多的患者及时为其补液,帮助患者恢复血压;③手术过程中控制手术室人员的出入,非必要不得擅自进出。同时,做好手术的配合工作,尤其是要重视手术器械的交接,避免出现碰撞,使患者可以处于平稳的状态之中。此外医护密切配合还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创伤及术中出血量,从而避免多种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④术中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将头部垫平,并应用手术室头圈来避免耳廓部位受压;采用臂托使健侧上肢保持功能位,避免健侧肢体受到压迫;并在臂托、腰托等着力部位加垫棉垫,以防止受压迫形成压疮;⑤术中所用补液均进行术前升温,然后再进行输注;同时还可以将呼吸器进行加温,以减少呼吸道散热量,确保身体局部温度的维持;并给予保温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术中持续监测患者腋温,若体温小于36℃,使红外线灯进行体温控制,减少低体温的发生;⑥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展开急诊手术治疗,刀口周围敷防护膜,以及采用清洁袋和全程保护器,并注意护理好患者切口,以避免感染的情况发生,必要时应以防止消化液与微生物污染手术切口。同时,严格划定无菌范围,并按照划分规定,对室内医护人员的活动范围实施严格管理。选用有杀菌功能的清洁液对病患的腹部进行清洗,以减少感染的产生;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吸收和清除手术中产生的血水,以便于手术视野暴露,同时还要有效防止创伤感染的产生;⑦术中观察患者术中导尿引流袋内的尿量及颜色,可作为判断休克和肾功能变化的依据,尿量过少考虑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受损害,应及时调整输液的量和速度,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⑧术后对纱布、切除组织等遗落物加以检查,并对创伤实行逐层缝合,对伤口实行消毒、敷料和包扎处理。(3)术后抢救护理:在为患者完成手术后,密切监视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处理。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禁食。同时,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控制患者病房的人员进出,使患者可以安心休息,并防止出现感染问题。
1.3 评价指标
(1)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
(2)体温、心率及血压:术中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测量患者体温、心率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3)生存率:比较2 组患者术后生存率。
(4)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寒战、创伤性休克、感染、低体温症的发生率。
(5)伤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甲级为无感染性伤口;乙级为伤口积液、红肿、硬节,但无脓性液体;丙级为伤口感染且有脓性液体。统计伤口愈合时间并计算均值[5-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用时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比较(±s)
表1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用时(min)研究组 40 366·68±42·02 121·17±11·23参照组 40 431·52±61·53 138·32±14·51 t 5·503 5·911 0·000 0·000 P
2.2 2 组围术期体温比较
术前,2 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体温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体温比较(±s,℃)
表2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体温比较(±s,℃)
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 40 36·69±0·36 36·48±0·24 36·11±0·18 36·07±0·19参照组 40 36·68±0·37 36·10±0·23 35·94±0·15 35·91±0·24 t 0·122 7·229 4·588 3·305 0·902 0·000 0·000 0·001 P组别 例数 术前 术中30 min 60 min术中
2.3 2 组围术期心率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2 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心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率指标水平比较(±s,次/min)
表3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率指标水平比较(±s,次/min)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中30 min 6术0 m中in 手术结束研究组 40 61·41±5·76 73·21±5·87 75·11±5·33 77·51±6·89参照组 40 61·34±5·83 66·40±6·89 69·01±69·01 70·55±6·13 t 0·054 4·758 0·557 4·773 0·957 0·000 0·578 0·000 P
2.4 2 组围术期血压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2 组血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血压指标水平比较(±s,mmHg)
表4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围术期血压指标水平比较(±s,mmHg)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术前 术中30 min 术中60 min 手术结束 术前 术中30 min 术中60 min 手术结束研究组 40 64·41±5·67 68·21±4·87 70·41±5·06 71·60±5·38 102·40±4·76 115·20±4·44 117·68±4·02 119·20±4·46参照组 40 64·43±5·38 65·32±4·34 66·28±4·83 67·25±4·56 102·21±4·78 108·38±3·91 109·52±3·53 111·08±3·98 t 0·016 2·801 4·638 5·694 0·178 7·29 9·646 8·591 0·987 0·006 0·000 0·000 0·859 0·000 0·000 0·000 P
2.5 2 组术后生存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生存率为95.00%(38/40),高于参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7 2 组术后生存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用时短于参照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参照组,丙级愈合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腹部外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外伤,导致患者出现该病的主要原因为意外事故。并且,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往往会出现合并内脏损伤,例如:肾损伤、肝损伤、肠损伤及脾损伤等,这种情况下有着很大的危险性,患者极易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7]。针对该病主要是采用抢救手术进行治疗,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尽早对患者开展治疗,就可以更快控制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8]。但是,手术治疗必须要做好事前充足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然而,常规抢救护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将护理重点放在对患者的外伤处理上,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这就导致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会提高对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抢救护理,则可以对患者开展更为全面护理干预。首先,在术前能够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仔细的评估。同时,可以做好对患者的安抚工作,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为平稳,从而更好的确认患者的情况[9]。并且,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检查工作,更好地为患者完成手术。其次,可以为患者讲解各种手术用品和器械的作用,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并获取患者的有效配合。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配合医生完成对其的手术,防止出现手术器械碰撞的问题,避免对患者产生刺激,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无菌知识,指导他们提升洗手能力,改善手部健康状况,可降低手术感染发生概率。并且正确的手术前准备可保证手术成功进行,并有效减少感染源,从而降低感染现象的发生率[10]。最后,在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做好陪护工作。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使患者能够放下心里的压力,安心接受治疗。同时,遵循无菌原则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控制患者病房的人员出入,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问题,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研究将综合抢救护理应用到研究组,将常规抢救护理应用到参照组,研究组术后生存率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实施综合抢救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用时短于参照组(P<0.05),说明综合抢救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医护配合效率,可以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术中体温、心率及血压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通过综合抢救护理可以予以患者更加完整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维持患者的术中体温,同时还可以降低因为低体温症而导致的多种生理应激反应。并且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因为术前失血现象会导致低体温、低血压及心率降低等相应表现,而综合抢救护理措施应用后可帮助患者纠正生命体征,进而改善上述现象表现,同时还可以显著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实施综合抢救护理可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切口愈合用时更短,伤口甲级愈合率更高,丙级愈合率更低(P<0.05)。这说明在综合抢救护理措施中注重无菌操作,选用有杀菌功能的清洁液对病患的腹部进行清洗,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产生,亦可以加快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对接受抢救手术治疗的意外事故致腹部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抢救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