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2024-04-22张美丹丁爱钦
张美丹,丁爱钦
福建省老年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福州 350001
从临床实际发展来看,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胃肠镜检查时,会因检查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与心率发生异常变化,部分患者还会因为缺乏胃肠镜检查相关知识出现不良情绪降低检查效率。应重视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水平,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检查质量[1]。常规护理模式下虽然有利于检查开展,但是整体护理效果得不到提高[2]。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等新型护理方法被逐渐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不错效果,这为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相关护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3-4]。本文分析了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中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院内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71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活动。纳入标准:①临床相关检查满足《2018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冠心病诊断标准;②均需要接受胃肠镜检查;③临床资料齐全;④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中途退出;③依从性差;④合并其他脏器器官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 ①提醒检查前进食禁饮,口头方式告知相关注意事项。②注意血压检测,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按照标准辅助患者完成检查操作,观察结果。
1.2.2 观察组实施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1)胃肠镜检查中的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①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灵活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专科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②检查前合理评估心理状态,分析影响因素,制订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利用模型讲解方式,让患者了解检查前进行胃肠道清洁工作对检查重要影响;通过病案讲解强调使用麻醉药物可减轻生理不适,便于检查;将检查流程制作为幻灯片或者短视频进行播放,让患者直观了解到检查过程,做好准备;由责任医师告知检查前禁食禁饮对检查影响,做好检查前禁饮禁食工作。通过上述措施,减轻患者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③在给予导泻药物后,观察身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处理措施,减轻生理痛苦引起的不良情绪。④改善检查环境,将检查室内温度、适度以及光线等调整到适宜状态,维持室内安静、清洁状态,减少环境对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影响。⑤在检查过程中,需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对患者进行安抚与鼓励;取左侧卧位,让双膝适当弯曲,将臀部遮盖;完成内镜插入操作后,对机体反应进行观察,发现呛咳、躁动、恶心等情况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利用专业、规范方式完成肠镜检查,对循环情况进行观察,减轻不良事件对血压与心率的影响。⑥检查结束后持续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待患者清醒后,告知检查成功结束;做好饮食指导,检查结束当天避免进食,后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刺激、辛辣食物。(2)冠心病护理:①情绪护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示患者家属应对其进行安抚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使其保持放松的状态。引导患者讲述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为其提供帮助,使其积极面对疾病。②病情护理: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及时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指导,做好急救措施。③认知护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胃肠镜检查等方面的相关的知识的认知,并为其介绍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胃肠镜检查中的风险以及注意事项,讲解应对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应对措施,提升患者的信心,保障护患和谐。(3)心血管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的监测等,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
1.3 判断标准 ①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检测与记录。②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分为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和重度焦虑(70 分以上);抑郁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为轻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3 分及以上)。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组间对比分别采取t 检验、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2.3 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比较 观察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与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发现,年龄越高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越高。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而言,其身体素质相对欠佳,其身体各系统也存在发生多种疾病风险,胃肠道疾病也是此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下,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胃肠道疾病进行检查时通常行胃肠镜检查,其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故而需要加强护理服务。以往,临床所应用的常规护理服务相对单一,效果欠佳。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创建专科干预小组,加强小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采取对应心理护理措施,重视生理不适对心理状态影响,通过体位指导、语言与肢体动作安抚、健康宣教、规范各项护理操作等,提升整体护理舒适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5]。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的应用可让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情绪,减少情绪对治疗、护理影响,增强整体护理效果[6]。
将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应用到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让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活动,能够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掌握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技术[7-8]。合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检查前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其胃肠镜检查认知程度,了解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避免过于焦虑抑郁。介绍检查环境,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改善检查环境,确保检查温度、湿度、光线均处于适宜状态,减少环境对情绪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检查操作,保持动作轻柔,检查前利用语言与肢体动作达到安抚与鼓励的目的,避免过于紧张,维持血压、心率正常状态[9-1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因此,为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与张丽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1]。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高龄冠心病患者提供胃肠镜检查前,通过给予其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为其提供心理疏导,使其对相关知识有基础的了解,减轻患者因不了解相关知识而表现出来的负性情绪。同时积极改善检查的环境,提升环境的舒适度,以此改善患者的身心体验感。检查结束后对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及时告知检查成功结果,让患者放心。进行饮食指导,避免饮食不当引起的不适感致不良情绪。故而,经护理后,患者的应激水平得到控制。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因此,为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而言,在其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出于对检查结果的担心,以及对检查不适感的担忧等,患者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检查措施的实施。通过为其提供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分析,以此明确患者的护理需求,并为其提供多个阶段的护理服务,包括检查前、中、后等,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护理,例如心理、环境、饮食、病情等,以此综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12]。故而经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但是本研究例数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且临床对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对高龄冠心病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需要对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护理效率。
综上所述,于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避免血压以及心率异常升高,减少不良情绪对检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