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在老年居民睡眠障碍中对睡眠质量的价值

2024-04-22曹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0期
关键词:保健障碍评分

曹海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州 350004

从相关调查数据信息来看,老年居民容易因为年龄增加、身体机能减弱、嘈杂睡眠环境、脑供血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降低,影响日常活动,引起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生活质量[1]。需要重视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相关健康管理工作,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睡眠状态,改善生活质量[2]。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心理和环境等因素,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和延年益寿。中医养生保健的提出为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3]。为此,文中对老年居民睡眠障碍中行中医养生保健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旨在为老年居民睡眠障碍相关健康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社区老年居民睡眠障碍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相关检查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②资料齐全;③神志清晰,理解、沟通能力正常;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资料缺失;③重要脏器如肝肾等功能障碍;④占位性病变;⑤心理疾病、认知障碍;⑥精神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采取口头讲述方式给予患者药物指导,告知安眠药使用注意事项,避免用药过量。

1.2.2 观察组采用中医养生保健管理

(1)清净养神:提醒患者改善休息环境,可在室内放置绿植,定时开窗通风,对室内光线、温度、湿度等进行适当调整,维持室内安静、舒适、洁净状态;睡前利用音乐疗法,在休息环境中播放合理的音乐,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2)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提醒患者设定闹铃,逐渐形成按时起床、睡觉习惯,尽量维持每日8 h 睡眠时间;对床垫、床铺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睡眠舒适度,对患者睡姿进行指导,让患者结合自身意愿选择睡姿,并注意避免枕头过高。

(3)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鼓励患者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可培养适合的兴趣爱好,比如练习书法、绘画、下象棋、手工制作等,或者鼓励患者多翻看哲学、人文等相关书籍,丰富精神世界。指导患者在精神状态不佳时,进行自我暗示,主动改善精神状态。

(4)气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让患者合理选择八段锦练习(每日锻炼2 次,30 min/次,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太极拳练习(每周3~5 次,30 min/次左右)等方式,增加机体疲劳感,促进入睡。

(5)饮食调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饮食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合理选择普食、半流食、流食进行营养补充,同时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对盐分、糖分、脂肪、热量等进行合理控制。提醒患者减少浓茶、咖啡、烈酒等饮用量,对每日饮用水进行适量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胃肠负担。

(6)按摩:在睡前进行按摩,将两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百会等穴位作为操作穴位,以调节脏腑疏经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畅,对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还可以鼓励患者每日睡前泡脚,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可指导患者对指(趾)末节进行揉捏,可对感觉有疼痛感的指(趾)末节进行多揉捏,以定惊安神,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管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评估。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内容共七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各3 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好。②SF-36 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包括8 项评估内容,具体为生理功能具体水平、生理职能具体情况、躯体实际疼痛程度、身体精力良好情况、社会功能具体状况、情感职能方面水平良好状态、精神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机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其中除社会功能方面总分为125 分外,其余各项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包括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各有7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0~3 分),0~7 分为无症状,8~10 分为可疑症状,11~21 分为肯定存在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数据录入SPSS 20.0 系统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显示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显示为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则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范围61~88 岁,平均(70.36±1.12)岁;对照组,男31 例,女20 例,年龄范围62~88 岁,平均(70.41±1.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1 对比睡眠质量评分 管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管理前睡眠质量评分(分)

2.2 对比生活质量 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3 对比不良情绪 管理前,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分)

3 讨论

对于老年居民睡眠障碍健康管理,一般是让患者遵医嘱使用安眠药物,但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4]。中医将睡眠障碍归纳为多种病证,常见的包括失眠、多梦、噩梦、易醒等,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心神等方面有关[5]。中医认为作息混乱、情志失调、胃气失和、久病体虚、睡眠环境差等均为睡眠障碍病机[6]。

中医养生保健与睡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神经系统平衡、脏腑功能平衡等均会对睡眠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如按摩、气功等,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调理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睡眠问题[7]。同时,中医强调气血的充足与平衡对于良好睡眠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式,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高睡眠质量[8]。此外,中医认为心态的平和与舒畅对于良好睡眠的重要性,通过移情易性、情志相胜、清净养神等措施,可以调节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睡眠[9]。本研究发现,管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这与宋少英[10]研究结果类似。究其原因,通过改善环境,创造良好睡眠,清净养生,提高睡眠质量[11];通过调整睡姿、形成规律作息,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长[12];辅以饮食调节,促进气血流通,提高睡眠效率[13];通过气功与按摩维持神经系统、脏腑功能平衡,减轻睡眠障碍,减少催眠药物使用,改善日间功能障碍[14]。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移情易性,情志相胜,并阅读哲学书籍,积极调整心态,减轻焦虑与抑郁情绪[15]。本研究发现,管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精力与体力得到提升,可增强情绪调节能力,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增强免疫系统抗病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6]。管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但本研究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需要对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明确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居民睡眠障碍患者行中医养生保健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状态、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保健障碍评分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Disorders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我给爸爸评分
A2DS2评分与AIS-APS评分在预测卒中相关肺炎中的表现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