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赛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4-04-22张岩

时代汽车 2024年3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

张岩

摘 要: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文章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赛项中的新能源汽车维护与高压组件更换项目,结合《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和竞赛训练经验,分析了竞赛要求、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探索了赛教融合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技能竞赛 赛教融合 新能源汽车 课程改革

1 引言

技能竞赛是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技能竞赛设置的赛项贴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反映岗位对人员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技能竞赛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但学生覆盖面小,学生更多是通过课堂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将技能竞赛的内容、标准、训练经验融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赛项中“新能源汽车维护与高压组件更换”项目,展开课程实践研究,将赛教融合落到实处。

2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特点与教学实施现状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新能源汽车维护设备的认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维护、新能源汽车底盘和电器系统的维护等。该课程具有实践操作性强、实践技能点多的特点,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课程实践环节围绕整车展开。课程要求学生能理解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日常维护上的不同之处,能阐述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注意事项,能正确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设备,能根据维修手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受课时、工位数量、教学资源等限制,《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2.1 易忽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既包括传统的汽车工作液规格与使用、汽车维护工具设备的原理等,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特有的高压安全防护、带电设备可靠性检测方法及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技能操作尤为重要。然而,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带有一定的自卑感,面对专业知识,易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

以往的课程实施中,为了在有限的工位和学时中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技能操作,通常在教学时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易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通常只是在重复教师演示的技能操作方法,缺少理论支撑和独立思考。

2.2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完整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应当在学生具备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一般要经过工作资料查阅、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与工作结果评价等环节,从而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但是在以往教学实施中,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资料查阅环节易被忽视,工作任务实施只是简单的操作练习,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后也较少能得到工作结果的反馈。此外,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工作任务零散、不成体系,任务之间缺少逻辑关联,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2.3 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专业竞赛项目涉及到高压安全防护的问题,一般以團队合作形式展开;竞赛现场严肃紧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心理素质,以正常发挥出本有的技能水平。在以往的教学中,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项目的实训课通常采用单人操作的方式进行,不利于学生协同工作能力的养成;学生操作规范性要求不明确,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往课程考核或考证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学生由于紧张的问题,不能较好的发挥平时上课时的技能水平,导致考核成绩较差或不能通过考证。以上情况也都反应出,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 基于赛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赛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如图1所示。

3.1 优化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以项目驱动,模块化任务引领为导向,结合竞赛内容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将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九个任务,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新能源汽车维护与高压组件更换”竞赛项目的工作任务、考核方式,结合比赛训练经验,总结出该赛项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及素养三个方面,具体包括:

(1)知识方面:汽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新能源汽车安全操作理论知识等;

(2)能力方面:汽车基本使用和检查的能力、汽车维护与保养的能力、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部件拆装的能力等;

(3)素养方面:协同工作、职业素养、竞争意识、心理素质等。

将竞赛内容及考核要求融入《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梳理课程内容逻辑,再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

3.2 注重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模式

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创新实践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次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了技能竞赛理论题库,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技术平台,开展教学实施,具体策略如下:

(1)教师网络学习平台搭建,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对竞赛理论题库进行二次开发;

(2)教师组建授课班级,邀请学生利用手机端APP加入课程;

(3)教师在平台合理设置课前任务并发布,组织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并以竞赛理论测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理论答题,教师后台检测学情;

(4)教师发布课堂任务,配以相应的学习资料,并留下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工作计划的初步定制和展示;

(5)完善工作计划,由学生两人一组开展工作任务实施;

(6)课堂评价环节,引入竞赛项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完成操作后能够得到直观反馈。

(7)组织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公开课、教研活动,为更多的学生创造跟多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也为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种子选手的选拔,奠定基础。

(8)课程考核,引入合适的竞争和奖惩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遴选优秀学生作为技能竞赛候选选手。

根据不同工作任务的内容,可在课堂中灵活调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每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完成教学后,由学生进行整个模块的实操训练;学期课程最后几周,按照竞赛项目对整个学期的操作模块进行整合,由学生进行学期操作项目汇报展示;结合竞赛评价标准,采取一定的竞争和奖惩机制,成绩纳入课程考核,保证教学效果。通过上述策略,学生在竞争和奖惩机制下,对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掌握;教师通过学习平台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相关内容。

3.3 融入思政元素、關注素养提升

课程思政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课程思政还能够促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离不开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建设。

学生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日常教学中观念灌输和行为引导。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结合技能竞赛内容和课程特点,重点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品质和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责任感。在上述课程教学实践中,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体现教师的课程思政目标,具体如下:

(1)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多人小组形式进行工作资料查阅和工作计划制定,以两人一组形式进行任务实施,有利于学生协同工作能力的养成。

(2)课堂教学中,学生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引入技能竞赛评价标准,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及时对学生操作进行问题的反馈,有利于学生7S管理职业素养的养成。

(3)课前预习环节的理论知识的个人竞争与课程中渗透的技能操作组的团队竞争,配合一定的奖惩机制,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养成。

(4)课堂教学中,学生关于工作计划的展示、和模块、项目的技能操作汇报展示,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后面课程考核、专业考证等奠定基础。

4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成效

上述基于赛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可操作性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增强: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班级学生尤其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程度有较大提升,期末理论考核合格率由以往50%左右上升至76%。

(2)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法方面有所提高;各级各类平台的学习成果展示,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有所提高,班级学生学期末的1+X新能源汽车技术证书考核中,通过率达100%。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践、反思,促进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化能力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力。

在竞争和奖惩机制下,班级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班级中还涌现出部分技能操作水平高、协同工作能力好、心理素质强的同学,成为了技能竞赛选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0人次参加上海市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比赛“景格杯”汽车虚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竞赛获一、二、三等奖,2人次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获二等奖。

5 总结

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是根据相应行业和职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内容来制定的。竞赛项目不仅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匹配,还关注到专业所在行业和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涌现,工作岗位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当紧跟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并善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将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服务学生、学校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对职教改革与发展的导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1):5-7.

[2]吕景泉,汤晓华,张兴会,周志刚.“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0-24.

[3]杨鉴,沈军.以赛促教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理念、问题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11):45-51.

[4]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5]李晓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1(06):233-234.

[6]王雪萍.“岗课赛证”融通下的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1):193-195.

[7]周云,陈义,王志辉,戴继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融合育人模式探究[J].湖南教育(C版),2023(08):58-61.

[8]熊凤辉.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专用汽车,2023(07):116-118.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的工艺要求与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