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
2024-04-22何雨灿王冰倩
何雨灿 王冰倩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宝贵财富,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弘扬正能量,更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目前在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渠道匮乏、文化育人环境不佳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入发展。
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红色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有利于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强调其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明确。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象征,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仰,能够为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提供深刻的历史底蕴。通过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红色革命文化,可以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先辈们在革命斗争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将之与当下紧密结合。这种历史的对接有助于唤起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共鸣,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信仰力量。红色革命文化所蕴含的英雄主义、奉献精神,将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注入坚定的动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具备优秀的知识结构,更具备崇高的精神追求。这一点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念。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象征,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精神内涵,通过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深入解读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背景、价值追求,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红色革命文化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相得益彰。通过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可以促使大学生在思考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觉践行的意识,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大学生要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体现,能够为大学生塑造这“四个自信”提供深刻的历史支撑。在思政课程中,通过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独特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所呈现的革命胜利、制度建设、理论探索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大学生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红色革命文化的融入為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困境
一、融入渠道匮乏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革命文化面临融入渠道匮乏问题。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现有的思政课教材体系往往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涵盖较为有限,无法系统地融入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元素。因此,学生在传统教材体系中难以深度领悟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其次,传统思政课程中常采用的讲授方式难以充分展示红色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而这一历史文化往往需要更为生动的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度思考。此外,缺乏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机会也成为问题,学生在课堂之外难以深度接触和体验红色革命文化,使得他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的认知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缺乏实践体验的支持,使得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其知识点通常零星地分布在课堂中,难以形成对红色革命文化历史的整体把握。
二、文化育人环境不佳
文化育人环境不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其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对思政课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未能将其定位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这使得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象征,往往在整体文化育人环境中难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二是文化育人环境不佳还表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不足。思政课育人价值在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但在一些高校中,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思政课程中难以形成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刻情感共鸣,缺乏在思政教育中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红色革命文化挖掘力度不足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表面的历史事件和事实,而未对红色革命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导致学生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对其深刻的认知。其次,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的方式单一,在教材编写和课堂设计中,缺乏创新的思路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未能以更为生动和多角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影响了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理解。此外,高校未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以便教师能够更充分地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缺乏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机会,使得教师在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方面的挖掘力度受到限制。
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依托新媒体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互联网时代学生更热衷于通过新媒体渠道来获取知识内容,因此高校想要实现红色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可围绕新媒体平台重构教学体系,从而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既发挥出红色革命文化育人价值,也能提升思政课堂教育效果,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建设在线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库。高校可通过整合优质的红色革命文化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在线资源库。这样的资源库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使得红色革命文化的教学更加丰富和立体。二是开展线上红色革命文化主题课程。高校应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门的线上课程,深入解读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内涵、思想精髓,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全面了解并深度参与。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更多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在自己的节奏下深入思考。三是借助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与讨论。高校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专门的红色革命文化学习群体,鼓励学生在这个群体中进行交流、互动与讨论。这样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社群,共同探讨红色革命文化的理念与实践。另外,教师也能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开展虚拟实地考察。通过虚拟实境技术,模拟红色革命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这种方式能够更生动地呈现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画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深度体验。四是建设线上红色革命文化展览。通过这些新媒体策略,可以构建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全方位的红色革命文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深入的学习体验,促进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形成。
二、围绕红色革命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堂环境
为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文化育人价值,教师可围绕红色革命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堂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策略上,首先,教师可设计充满红色革命文化元素的教学材料。通过选用富有代表性的红色革命文化素材,如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等,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材料。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直观地展现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中来。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增强他们对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第三,组织实地参观和考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红色革命文化相关的纪念馆、陈列馆等场所,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亲身感受红色革命的历史沉淀。这样的实地参观活动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红色革命文化的距离,使其更加深入地体验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另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红色革命时期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感知。最后,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入研究,确保自身对于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些措施共同作用,有助于在思政课堂中围绕红色革命文化内涵,创造出积极、深刻、引人深思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深挖红色革命文化育人元素,丰富思政课堂内容
为深挖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元素,丰富思政课堂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首先,开展红色革命文化主题的讲座与研讨。邀请专业的历史学者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的红色革命文化讲座与研讨,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更专业的历史知识和思想解读。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兴趣,并在学科领域中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与展示。鼓励学生选择与红色革命文化相关的特定主题,进行小组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红色革命文化的多个方面。第三,设计红色革命文化的角色扮演活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红色革命历史事件中,深度感受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感和决策过程。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更为生动地理解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元素。最后,开设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核心的文学作品阅读课。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色经典小说、历史回忆录等,通过文学角度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情感、价值观念。这样的文学阅读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感性层面更为深刻地领会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通过这些策略,思政课堂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使学生在深度了解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获得更为全面的人文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融入与发挥,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断创新,更需要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支持。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红色革命文化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应用,可以期待新一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何雨灿,女,重庆人,硕士,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冰倩,女,重庆人,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开发利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SKSZ157),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成果(项目编号:GZ2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