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现途径

2024-04-22毕骅坪

家长·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活动

毕骅坪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五育融合中的价值定位日益凸显。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激发。通过对劳动过程的体验、实践和反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生活态度。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遵循的教育方针与理念。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承载着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劳动教育通过将劳动与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审美情感和体能锻炼融为一体,全方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探讨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现途径,能够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确立其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基础。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

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该教育模式中,劳动教育是实践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基于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为实现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目标,教师要深入理解教育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活动,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化学生在劳动中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知识、体验生活、培养品格。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以劳增智,挖掘劳动教育的智育因素

劳动教育作为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具有深远影响。劳动活动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实践应用,更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作物种植、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学生能直观理解相关科学知识,从而在“做中学”的模式下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面临各种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力学平衡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更需要进行创新思考和策略规划,从而锻炼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升面对挑战时的应变能力。

在多元化的劳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数学、科学、语文等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园艺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了解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种植面积,并使用语言艺术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想。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以劳树德,明确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理解个人责任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在团体农作或环境整治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土壤、植物生长等自然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也能学会规划和管理自身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参与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关怀他人和社会,認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提升社会实践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和道德层面的深刻教育和启发。

(三)以劳育美,探究劳动教育的美育韵味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自然界的美,也能够感受到人文美,在劳动中获得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创造美和实践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各类劳动活动、亲手创造美丽的事物,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美的元素融入劳动教育中,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美感和艺术性的理解。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形状设计等美学元素,使学生在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这样,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学习了美学原理,还能够理解劳动中蕴含的美,感受美的韵味,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从而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具有美育韵味的素质。

(四)以劳强体,丰富劳动教育的体育形态

劳动教育通过各类身体劳动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在参与校园绿化、农作等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挖掘、搬运、种植等一系列身体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肌肉力量,还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这种通过实际劳动来增强体质的方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方法,学会如何在劳动中保护身体,避免受伤。例如,在园艺活动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学会在长时间劳作中合理分配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体态和身体健康。在集体劳动中,学生需要协作完成任务,该过程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参与学校的集体清洁或植树活动时,学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分担任务,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的体育精神。

三、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实现途径

(一)确立“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全人发展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劳动教育在教授学生实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智力开发、身体健康、审美能力提升及劳动技能培养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活动,以锻炼学生的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环保意识,进而加深学生对集体责任和劳动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

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强调教育的长远性和持续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不仅限于课堂,生活中的每一次劳动经验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设立劳动教育保障制度体系

为建立劳动教育保障制度体系,教育决策者和学校管理者应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目标,并将其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

首先,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教育内容与学校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其次,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及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修。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鼓励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再次,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学校应当定期对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评估教学质量,并定期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态度进行考核。这种监督和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作品展览、评价报告等形式进行,并与家庭进行沟通和反馈,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和发展情况。从次,加强与社区和劳动实践基地的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组织合作,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最后,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专业的劳动实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三)开发新时代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为了开发新时代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内容的设计应既涵盖传统劳动技能、融入新兴科技元素,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特色课程的设计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劳动技能外,还需要将德智体美劳等元素有机融入其中,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增强其责任感,并让他们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体会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特色课程應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烹饪、整理收纳、木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劳动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发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构建灵活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需基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劳动中的多方面成长。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教师应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责任感等多维度表现纳入其中,不仅要在评价时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技能水平,也要考虑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对任务的创新思考,以及在面对挑战时展现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的劳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自我反思报告或同伴互评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数据,进而从多维度出发评估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应具有指导性和发展性,评价结果应能够反馈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劳动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指导。此外,评价结果的反馈还应足够具体,能够指导学生在未来的劳动活动中实现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健全劳动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实践体系

健全劳动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实践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要求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稳定、持续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双方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有共同的理解和协调一致的行动。

1.构建沟通和协作机制。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贵在实践,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劳动教育是体力劳动,导致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加强联系,确保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一致。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电子通讯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

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中,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劳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亲身体验劳动教育的过程和价值,还可以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的平台。

3.提供关于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建议。

学校应为家长提供关于如何在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掌握劳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创设劳动教育的机会。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发放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手册、亲子劳动教育活动案例等,引导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家务劳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实际生活中。

构建沟通和协作机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以及提供关于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建议,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育人,让劳动教育深入学生的生活中,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打造良好的育人格局。

四、结语

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本研究强调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未来,我们应不断探索小学劳动教学的实施途径,丰富和发展劳动教育理论,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活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活动随手拍”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