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2024-04-22马怀玉

家长·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科学教学方法

马怀玉

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小学科学课程是两门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课程。这两门课程在课程纲要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在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有着诸多联系。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效分析,将相似处作为着力点进行融合,并在发挥两门课程各自优势的同时弥补两者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从教育目标来看,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而小学科学课程则更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自然、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而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则更加聚焦于科学知识的系统认知,有更完善的学习体系,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均有涉及。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小学科学课程的內容则更加注重科学实验的开展,旨在有效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偏向使用项目式学习法、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等,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则更加多元化,包含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探究法等。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常更加注重跨学科学习的渗透与应用,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而小学科学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原则

(一)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两门课程的优点,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进而掌握技能。小学科学课程则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探究,意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课程的互补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深化不同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旨在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将科学知识与技术、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索,给予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现有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课程学习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接受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创造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拓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师需要先完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只有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并满足学科特点,立足课程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提升两者融合的质量。比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物质科学这一领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以实践活动的构建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意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知识。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淡水资源”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让学生了解家庭用水的水源、用水量、用水时间等信息,并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用水中的节水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学校、社区乃至城市的水资源状况,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分析,并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为使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拓展更加贴合时代发展,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以及探索的过程形成更深的认知。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本土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师要注意课程内容要体现出生活化,这样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帮助学生认清学科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两者的融合呈现出本土化的特色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植物的‘身体”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综合活动,如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此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植物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生活化。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如大熊猫主食的竹子、黄土高原上的苹果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实例,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我国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还能培养出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本土化,教师需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

1.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平衡。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是否达到均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程的融合中,如果无法保证两者的平衡性,会导致融合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知识传授是落实教育根本要求的基础环节,只有把握知识的精髓,才能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构建出自我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框架。小学科学课程中,知识传递包括了概念、原理、方法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学生的成长与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如果只以知识的传授进行深化,并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如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能力等,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深入地发现问题,并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为了实现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的平衡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案例分析等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土壤的成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和质地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土壤保护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的实验结果,使学生对土壤的成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方法的互补与创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学方法的互补与创新至关重要。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更加注重对知识进行传授,而现代教学方法则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可以形成互补的创新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完成知识的深化,并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这既能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认识岩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先设计一个关于“认识岩石”的任务,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岩石的世界”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岩石的种类、特点、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小组选择参观岩石博物馆或者进行户外实地考察,部分小组选择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资料,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学生都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岩石分类、命名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岩石的理解。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对岩石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课后实践中,教师应当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岩石的采集、观察和分析,将课堂学习任务延伸到家庭,增进亲子关系。

(三)学习方式的整合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海洋和陆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预设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如:“为什么海洋和陆地的地貌特征会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答案。此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次的学习目标,掌握海洋与陆地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明确两者为什么会有直观性的不同。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海洋和陆地的特点。

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话题“海洋和陆地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理解海洋和陆地的意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和陆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在合作学习中,借由小组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

2.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探究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达成学科教育的目标。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防溺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自主讨论、总结防溺水的措施和方法。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在游泳池、海边、湖泊等水域活动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遇到溺水事故时应如何自救和救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分享防溺水的专业知识,如救生器材的使用、游泳前的热身、判断水域深度的方法、心肺复苏术等。这种接受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防溺水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溺水事故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会自救和救人。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够使学科壁垒得到打破,使相对封闭的学科教育变得更加开放。这两门课程都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且具备科学性的特点,两者的融合互補更有利于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找到两者融合的关键点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高融合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科学教学方法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点击科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科学大爆炸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科学拔牙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