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22李安怡胡碧瑜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欣赏课有效性素养

李安怡 胡碧瑜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作为其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初中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但通过实践发现,部分音乐欣赏课仅限于让学生浅显的聆听,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效果甚微。基于此,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探究音乐欣赏课堂中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效欣赏,通过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心理等方法来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以及育人价值。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缘起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通过音乐欣赏课,学生可以提高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尽管目前音乐学科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音乐教师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但在大量的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程度和教学效果都有待改善。而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是影响学生获得教学体验和增长音乐素养的关键因素。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概述

近年来,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和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首先,教师可以依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组织开展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为学生了解和体验音乐文化创造条件。其次,时代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理论,使得教学方法随之发展创新,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最后,社会进步带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量的音乐文化传承者和创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可供学生欣赏和学习。总体上来说,音乐欣赏课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现存问题

一方面,学生审美能力低下。学生在面对音乐作品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他们缺乏对作品进行审美和分析的能力,欣赏作品时自我学习的深度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因此无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其次,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了解甚少。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然而,学生对于文字性的音乐文化知识感到乏味,导致上课时不够专注。因此,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使得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学生音乐素养欠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乐谱识读和演唱方面会遇到困难,对音乐符号和音乐语言的理解也相对薄弱。同时,学生对基础声乐演唱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对乐器种类和音色的辨识能力也有所不足,音乐素养需要得到提高。尽管音乐天赋与生俱来,但音乐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这些方面的培养。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即教学实施的过程。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通常采用教师先介绍作品背景,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的模板化设计。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常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导致学习兴趣的减弱。同时,这种固定不变的教学设计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也会限制教师的思维,影响其对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二是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能力不仅仅涵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观念等方面。当前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完善,对音乐作品的内容理解也不够深入。其次,目前看来音乐欣赏课堂过度依赖于多媒體技术,这导致教师自身的演唱或演奏能力有所退步,从而影响了其教学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当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设计时,也意味着他们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探索精神和对教学目标的实践意识。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改善是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效率。

三是教学内容陈旧。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经典名曲,教学素材如音视频资料等也较为陈旧,缺乏新颖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更倾向于听现代的流行歌曲,喜欢新颖的表现形式。然而,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未能在教学内容和素材选择上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在经典与流行之间取得平衡,也成为教师亟需探索的问题。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理论溯源

一、有效性教学内涵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对于有效性教学的定义,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解释: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所产生的可证实性结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计划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达成计划的目标,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美国著名教学评价专家Doyle认为,可以从帮助学生识别重要性、保持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发展和差异等方面来评价教学有效性的特征。若将其与音乐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总结出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任务;第二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合作互动;第三要有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要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目前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尚不成熟。尤其音乐欣赏课与唱歌课相比,缺少评价的标准和依据,评价过程不可量化。音乐欣赏关注的是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所得到的情感的体验和审美的感知。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音乐素养提升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重视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建议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践行素质教育宗旨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实现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首先应摒弃以成绩评判为导向的观念,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置于首要位置。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音乐课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音乐素养,陶冶情操,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因而教师如果能够秉承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音乐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也十分重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具备变通的能力。在以教材为基准的前提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挑选符合学生心理的正能量曲目作为教材的延伸和拓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备课阶段,教师通常会积极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然而,许多经典作品存在画面不清晰、表现方式过时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优秀的二度创作视频,例如采用新潮的编曲演绎经典作品,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学会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的线索,让音乐知识与生活实践产生连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并且要让教学内容能够回归到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教学。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卓越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也是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情的体现。时代在不断前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精进。

第一,专业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具备自己的专业特长,并注重全方位的技能发展。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具备分析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入的理解,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同时,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观摩优秀课程视频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改进和应用。最后,教师应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课堂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三,教师要适度创新教学形式,摆脱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应减少对理论知识的简单讲解,而是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从中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探索。在介绍文化背景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在聆听教学中,也可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聆听,提高聆听效果。

三、注重学生体验感受,关注学生欣赏心理

一方面,音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也要关注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获得的音乐体验。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各不相同,教师只能通过频繁的互动和询问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音乐学习中的体验是感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的综合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情绪。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体验,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力。

另一方面,在关注学生体验的同时,捕捉学生的欣赏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欣赏的过程主要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知。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感知和体验结合自身的想象來获得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这些过程中的表现,并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初次接触乐曲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通过介绍旋律、节奏等方面,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起伏和变化,并且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将音符变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对作品有了基本认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作品的情感。通过对作品的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知和评价,学生能够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当前,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尽管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音乐欣赏作为音乐课程中相对抽象且难以实施的一部分,许多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有效教学涉及教学效率和学生成长,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当今,音乐教师在学校和社会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我约束势在必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作者简介:

李安怡,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胡碧瑜,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教师。本文为湖南省社科评审委课题“中国红色民族歌剧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P2023YSC088)。

猜你喜欢

欣赏课有效性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