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22滕鹏徐卫平吴荻
滕鹏 徐卫平 吴荻
摘 要:在全球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社会不断倡导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受到社会民众的青睐。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对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职业院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职业院校中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在不断探索。文章分析了目前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梳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以及提出五项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创造,国家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倡导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当下倡导节能减排的主旋律,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质量、性能等各个方面有着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的产物,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创造、中期制造还是后期维修保养,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力量作为支撑。职业院校中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是为了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
2.1 市场需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截止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七年占据全球第一。但由于是新兴产业,相比于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时间短,科技力量有待加强完善。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加工制造研发,还是后期维修保养等方面与常规汽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科学技术层面上面临很多新问题难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吸引着很多学生投入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习,但由于市场需求大,目前仍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据推算,我国2025年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总量可达到120万,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人[1]。职业院校担任着为社会输送新能源汽车复合型技能专业人才,跟随时代的脚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2 行业发展需求
新能源汽车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全国大力倡导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势。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组成的动力系统零部件不同,所使用的的动力来源不同。传统汽车依靠内燃机将燃油的化学能成功转化为机械动能,而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新型能源将其转化为电能。两者的零件装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环保、噪声小和传递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缺点。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张,产销分别达到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在不断增长。
2.3 人才发展的需求
目前,职业院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讲解传统的汽车专业知识为依据,在对当下新能源汽车专业类知识做延伸。比如在汽车的结构组成、配件性能、故障修护等知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新态势,国家以及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战略任务都制定了详细的说明[2]。这对职业院校加快发展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快教学改革。为适应社会需求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包括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 职业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3.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育人性质,实用性特点突出,在育人过程中既要重视将书本的理论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学生的各项技能操作提升,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要求学生能够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包括对新能源汽车结构认知、检测修理能力、整车质量检验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较于传统汽车行业时间短,教师也需要重新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短板,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
3.2 教学目标模糊,人才培养机制欠缺
对于当前职业院校中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将其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将育人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互结合,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更加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技能操作不够重视,学生在进行实操中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去进行学习,工程能力难以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容易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环节[3]。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大部分沿用之前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同步。
3.3 缺乏系统性实践培养环节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但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需要在实践课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首先由于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实践操作,在操作课过程中对某些知识选择性讲解,也不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使实践操作课很多都流于表面,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吸收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其次,新能源汽车是一门新兴产业,无论是涉及车型、车身性能以及组装构建都与传统汽车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距。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还在不断完善和改革,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或生产的实践操作教学中,都需要建立新的相关实验设备和软件建设。职业院校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配齐完成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安装,学生无法直观接触,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效果不佳。
4 职业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4.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4]。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将同时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建设双师型教师评价機制,以规范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能够真实直接的反应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针对不足之处,可有效地改正和解决。然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跟随者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具有着前卫性。教师可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学习,扩大自身知识面,将学习内容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互结合。最后,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采取轮流与企业、工厂培训学习。也可引入专业人才来学校任教或兼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2 明确教学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明确教学目标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职业院校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市场和企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基地,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习与传统汽车专业的学习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汽车专业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不仅要掌握传统汽车专业的大部分知识,也需要学习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整以及车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建模仿真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还需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部件功能以及常见的故障问题等知识,具备自主检查、维护、保安装和调试等基本操作流程[5]。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4.3 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产业,企业始终掌握新能源汽车开发创造、维修护理等关键核心技术。职业院校通过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机会学习到最近新能源汽车各项技术流程和方法,以弥补校内实践学习的不足,快速的自身提高专业操作技能[6]。深入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转变课程模式以及修改课程内容。让企业也参与到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中去,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长期互助,职业院校为企业用人不断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很多企业都自愿赞助或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中此类活动如火如荼的进展着。校企合作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储备相应的工作经验,更能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
4.4 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依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产业政策,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各项要求,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最终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7]。根据职业院校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类型和体系,目前专业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其中包含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及专业扩展课,其中包含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基础。以工作内容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工程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优化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4.5 开展课程思政,提升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职业院校中要想提质培优就不能忽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落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不仅要求要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还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对于人才培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至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需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意识到教书和育人的同等重要性,具备思政意识。职业院校可定期组织举办相关的思政课堂和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 总结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对于相关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职业院校中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改善和加强。需要职业院校不断跟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脚步,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思,提升道德素养等措施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工程能力。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利,隋礼辉,夏继伟.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23-124.
[2]朱双春,陈继永,曹莹,等.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时代汽车,2023,(2):46-48.
[3]钱栋梁.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风,2022,(19): 28-30.
[4]周彬.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20):48-49.
[5]孙然,邓林.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 时代汽车,2023,(7):32-34.
[6]庞海文,滕菲.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0,30(2):71-75.
[7]胡雪芳,曹爱霞,谢建新.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策略探索[J].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8): 172-176.
[8]柯裕伟,张栩梓.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为例[J]. 装备制造技术, 2021,(12):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