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汽车构造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4-22彭巧励张帅郭占正郑景阳曹艳玲

时代汽车 2024年3期
关键词:车辆工程思政教育互联网

彭巧励 张帅 郭占正 郑景阳 曹艳玲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智能化的发展,“互联网+”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全面论述《汽车构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思路、方法和实践,旨在丰富车辆工程核心课程的教育资源,加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提升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车辆工程 汽车构造学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实践

1 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自此,“互联网+”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汽车构造学》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质量对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基本知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可以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汽车底盘,发动机等基本构造,为后续学业发展打下基础,适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2]。“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跨界融合可以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服务[3],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顺利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4]。新时代,立足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对于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5]。

2 《汽车构造学》课程特点

《汽车构造学》专业课不同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汽车构造学》专业课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2.1 内容与学时不匹配

在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下,高校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大大缩短了专业课的时长,专业课比重明显降低[6],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知识整合传授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汽车构造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且庞杂,如何确保在专业课时长缩减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是困扰专业课教师的一个问题。

2.2 学科交叉性强

《汽车构造学》是相关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科交叉性较强,牵涉众多基础课程[7]。如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基础课程,知识面广泛且环环相扣,逻辑性较强。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科的趣味性值得教师深究。

2.3 专业知识迭代快

产业变革,汽车行业上下游的更新迭代,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也随之而来,比如无级变速器,底盘升降技术,加速滑移调节、CTC(Cell to Chassis)和CTB(Cell to Body)技术、滑板底盘、全铝车身和全碳纤维车身技术等。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自身结构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教师应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2.4 课程实践性强

汽车构造学有许多实践教学,包括有金工实习,驾驶实习,拆装实习,生产实习,认知实习。因此要求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养。

3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3.1 “互联网+实践教学”

随着高校扩招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大班上课成为常态,相伴随的是实践器材的短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8]。加强虚拟实践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以满足学生学习实践需求。虚拟实践平台作为线下实践的辅助手段,可以弥补线下实践操作的不足,但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践教学,实践中心采用“线上学习+仿真实验+线下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完成实践平台线上预约,时间安排更加自由和灵活。例如拆装虚拟实践平台,使用Unity 3D作为拆装实践平台开发引擎,通过在CATIA中建立好零部件模型,选用3Ds Max作为中转平台,将创建模型导入至虚拟现实软件中。学生可在虚拟实践平台中对车身零部件进行虚拟拆装实践,将《汽车构造学》中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2 “互联网+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积极建设“互联网+思政”思政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优化和创新思政教学模式[9]。借助互联网手段发布教学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进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师要充分借助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主动挖掘汽车构造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党以及国家方针等元素融入到《汽车构造学》课程中去,与国家时事紧密的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讲解汽车悬架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等内容时,融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汽车性能提升,引导学生尊重科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将新中国的汽车行业奋斗史以及国家关于汽车行业的最新政策方针介绍给学生们,借助纪录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一汽,中国一拖的發展历史,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立志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来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怀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意识。

思政元素挖掘到位、融合得当,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勤于进取,增加学习的愉悦感、获得感,更有利于《汽车构造学》专业课的教学,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度和知识能力水平。

3.3 “互联网+教学方式”

凭借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便捷,以往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具体有如下几种:

其一,翻转课堂。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具有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10]。学生先期借助网上教学资源(爱课堂,微课等)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上进行有选择性的讲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根据《汽车构造学》的课程特点,将教材分章节分发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查阅文献,制作课件,轮流讲课,组内互评,组外提问,教师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一些引导题,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其二,MOOC在线课堂。加快建设MOOC在线课程,将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11]。作为一种低成本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在线课程可有效解决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查缺补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12]。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知识的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将在线课程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专业课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其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专业课教材更新周期慢,不能及时跟随科技更新迭代技术[1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借助校园网网络资源,将最新专业科技前沿和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第一,老师可以将最新科技综述性论文分发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学术汇报,让学生阅读综述性论文,专业视野可以得到开阔。第二,教师可以将专业相关的视频,剪辑并发布在网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自学。第三,教师可将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制作成PPT,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到相关章节中去,也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解。

3.4 “互联网+评价体系”

检验学习成果离不开考核评价,将互联网引入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建学生评价体系[14]。将更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的水平。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平时成绩分为三部分,包括日常考勤、课堂表现、线上学习成果评价等。日常考勤采用二维码扫码签到或者指定地点签到,不再使用课堂点名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课堂表现包括课前查阅资料、话题准备程度。课中讨论的参与程度。线上学习成果评价为自由环节,学生可在网上学习,自由选择主题,并通过线上方式提交学习成果。该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考核结果更加更合理、更人性化。

4 建设成效

通过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汽车构造学》课程实践与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五年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41项,其中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金奖,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银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特等奖,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中荣获多种奖项,2018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直线加速(本科组)第一名,2021年获得全国巴哈大赛一等奖,本科组总成绩季军奖杯。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来解决实际工程难题,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

5 总结

《汽车构造学》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之一,在人才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并结合《汽车构造学》课程特点,从多个角度引入互联网的具体操作,完成从互联网到《汽车构造学》的跨界融合。阐述了前沿课程内容、翻转课堂、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考核等多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我院实践情况,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课程教学目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汽车构造学》思政示范课程(233);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汽车构造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车辆系统动力学》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YJS2022KC17)。

参考文献:

[1]徐冉冉,裴昌根,宋乃庆.互联网+数学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6-9.

[2]文超.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8):241-243.

[3]余胜泉,汪晓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1):29-36.

[4]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5]陈丽,郑勤华,徐亚倩.互联网驱动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和总体思路——“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一)[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3):5-11.

[6]成晓倩,王双亭,刘培.高校“互联网+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8,(9):144-147.

[7]孙辉,李浩东.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构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9):157-160.

[8]张正苏,高旭东,王鑫.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2):48-50.

[9]胡高爽,高山.“互联网+课程思政”背景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食品工程,2021,(4):6-8.

[10]李碧春,徐琪,张亚妮,等.“互联网+”背景下《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11):94-96.

[11]侯海晶,关志伟.智能網联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7):48-49,86.

[12]张春林,魏小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0):40-44.

[13]林晓然,王亚超,李建科,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电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22,(13):56-58.

[14]李健,陈光,胡雅婷,等.“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0):165-167.

猜你喜欢

车辆工程思政教育互联网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