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特点分析

2024-04-22葛晓瑞

青年文学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班纳特奥斯丁达西

葛晓瑞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文学色彩浓郁的长篇叙事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贵族达西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对女性情感的描述,生动呈现了闭塞状态下的世态人情及英国乡村的生活。该作品一反当时伤感小说的写作风格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法,文学价值较高。基于此,对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特点进行赏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以白描为主的文学创作语言

通读《傲慢与偏见》后,就会发现,白描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语言,也是应用最多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对话式语言描述还是小说中对人物、环境及其生活情境的描绘,都十分简约、质朴。虽然小说应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显得风格较为生动和俏皮,情节生动而富于趣味,但作者并没有采用堆砌辞藻的方式,文辞并不华丽、奢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者十分擅长描写细微之处,虽然只是简单描绘了人物的外形,却足以让人觉得人物活灵活现,仿佛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例如,小说中男主人公达西登场时,作者对他的描绘非常简约,“因为他身材魁伟,动作优雅高贵,所以一来就引起全场关注”。另外,作者对彬格莱的描述也是恰到好处,“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动作毫不拘泥做作,很有绅士之风”。可见,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文字,只是应用小说白描式的写作手法一笔带过,却给读者建立起了一个人物形象大致框架。再如,伊丽莎白在朋友家中做客时,作者对牧师家婚房外围景致的描写也十分简约,如“大路斜对面的花园”“桂树围篱”,进行了简单的概括。而这样的描写恰巧可以反衬爱情背后的苍白与空洞。再说到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贵妇人咖苔琳夫人,她是曾经想把女儿嫁给达西的人,小说中许多主要的矛盾点都是由她引起的。读者普遍会对咖苔琳夫人的形象感到好奇。而小说中描写她时也只是简单描写,说她的外形高大,并且五官清晰,年轻时应该是比较好看的。仅凭短短数语,读者就可以想象出老年贵妇的形象。但是这样简短的白描,通常又会让读者产生一种略微不足和遗憾的感觉,这也是《傲慢与偏见》文学语言风格的高明之处。而作者也似乎察觉到读者并不能满足于如此简单的人物描述,所以立即采用评论语言对那个妇人的蛮横进行了生动描写,“她的样子不十分客气,从她的态度上宾客可以时刻感受到自身的低微,就连她说话声调也一直高高在上”,“而面对宾客的窃窃私语,她总是洋洋自得”。从上述语言中,读者足可以感受到咖苔琳夫人的傲慢了。

因此,总的说来,《傲慢与偏见》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小说的白描式语言运用,该文学语言风格可以让对话式和评论式的转换变得非常细致、准确,同时也可以起到一针见血的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在涉及人物形象刻画及生活场景叙述时,画面感会存在遗憾,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拼凑出人物形象的整体特点,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的特殊之处。

二、以对话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性格

《傲慢与偏见》中文学语言的鉴赏价值较高,除了以白描为主的文学创作语言外,该小说还通篇采用了以对话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在构建人物性格时,简·奥斯丁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小说写作风格,多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完成的。《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行为等细节的描绘,相对倾向于一种对话的方式,即通过一问一答将人物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立体呈现出来。这种巧妙的写作构思是当今作者值得学习的。举例来说,彬格莱与达西的第一次亮相,给人较深的印象,作者除了对二人的外貌进行了描述外,还借助对话的方式,呈现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例如,彬格莱嚷道:“我不愿与你一样挑剔!”还有,彬格莱来到舞会后,并没有表现出一种高不可攀的样子,面对漂亮的姑娘时会毫不吝啬赞美,说“几位真是美貌绝伦”。简单的话语将彬格莱的绅士形象表露无遗,从而反衬达西的性格。達西作为男主人公,无疑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对他的第一次出场描写却比较简单。与彬格莱表现不同,达西来到这样的舞会表现得非常拘谨,似乎并不愿意融入其中,面对舞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他表现得比较淡然,没有任何的兴趣。《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一句“我绝对不跳”以及“我不会和陌生人跳舞”,对达西的性格进行了较好的描绘,达西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足了铺垫。

通过二人的对话,可以发现达西和彬格莱对待跳舞这件事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同时,也折射出了二人性格的不同。对彬格莱的语言描写,是将身处顶层社会的人却依然保留宽容和善良的一面呈现给读者。对待舞会及舞会上的人,彬格莱首先声明,他没有看不起任何人,同时也不会去挑剔自己的舞伴。为了强调自己的态度,他甚至还特意强调,“这么美的姑娘我第一次见”。从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平时是一位谦逊和随遇而安的人。彬格莱并不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崇高,就可以看不起别人,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端着架子,即使让现在的他身处乡村舞会的环境中,他也同样可以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此外,作者还特意强调,彬格莱在表达自己的态度时,用的是“嚷道”,这就说明了彬格莱平时做事相对坦率,性格中有不拘小节的特点,说话办事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去打压别人,刻意用扭捏的语气说话。他可以在舞会上大声表达对别人的赞美,说明他性格中有乐观、不吝惜称赞,以及热情的一面。而相比之下,达西的性格则是比较拘谨和严肃的,他本身受阶级教条束缚严重,存在一定的等级思想。通过作者对于对话语言的运用,读者大致可以猜出小说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同时也为小说故事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三、以幽默和反讽的笔触突出文章色彩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幽默是英美文学中比较常见的语言创作手法,幽默的语言风格,可以强化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出读者深度阅读和多次阅读的欲望,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在悲剧性色彩较为浓烈的氛围中,作品依然可以使用幽默的文学语言风格,借此达到烘托氛围的效果,真正实现以喜衬悲。了解发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幽默的描写手法多次出现。简·奥斯丁善于应用幽默的语言描写去衬托主人公的性格,彰显角色幽默的形象。其实更高级的地方在于,作者在利用幽默语言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在表达一种反讽的意图。借助幽默实现反讽,这是当今文学领域研究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小说开头用了“举世公认的真理”来进行反讽。文中相信“真理”的人其实就像是“信徒”一样,失去了对事物判断的能力。无论所谓的“真理”多么荒诞,这些信徒都是深信不疑的。将有钱的单身汉比喻成某位女儿的“财产”,揭露了人性的贪婪。这也是为什么班纳特太太着急让丈夫去结交有钱公子哥儿彬格莱的原因。后来,班纳特太太又想方设法带女儿们去参加舞会,希望借此促成女儿们与富家公子哥儿的姻缘。

毫无疑问,小说中的班纳特太太代表的是一群极度贪婪的人,其人性缺點十分明显,不仅无知愚蠢,同时对待事情还非常急躁、易怒且爱“八卦”。简·奥斯丁在关于班纳特太太形象的描写上,应用了幽默和讽刺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此外,为强调对班纳特太太形象的讽刺,作者还借助班纳特先生对其夫人的评价来加以衬托,将文章的讽刺氛围上升到了极点。另外,此种文学创作手法,也可以让读者会心一笑,在彰显班纳特太太生动形象的同时,也启发了读者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缘由。

相同的描写手法还用在了另外一位“长辈”身上,那就是小说中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凯瑟琳夫人。对凯瑟琳夫人形象进行描写时,作者同样采用了幽默语言和讽刺相结合的方式。凯瑟琳夫人应该算是达西的姑妈,作为一位有身份的长辈,她非常反对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情感。可最为讽刺的是,在她的设法阻挠下,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变得更加坚定,不仅改变了达西的性格,也让达西敢于去对抗家族的反对,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促成了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结局。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值得细细品读的,正如文中女主人公内心所想,“凯瑟琳夫人的阻挠,帮了不少忙”。这种“弄巧成拙”的背后,足以彰显凯瑟琳夫人为人的狭隘。小说不仅对凯瑟琳夫人“爱帮忙”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将其粗鲁不堪、无知傲慢的形象立在了读者眼前,使人物形象变得十分具象和生动。

四、小说中修辞手法和词语的选择

想要赏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特点,就要清楚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选择。有时候,含义相同的话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其产生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也是文学语言的精妙所在。

例如,可依据修辞手法的不同,将句式分为夸张、反问等。研究发现,简·奥斯丁在创作《傲慢与偏见》时,就是应用了夸张、反问等不同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文中“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一句,其实就是应用夸张的方法,去对文章内容加以强调,在强调的同时,又保障了讽刺和幽默的文学创作效果。再如,当伊丽莎白误会达西并拒绝其表白时,伊丽莎白用了反问的句式,去表达她对达西的蔑视,原文如下:“Was it merely to ride to Longbourn and be embarrassed?(难道就是为了骑着马到浪搏恩来难为情一番吗?)”此处应用反问句式,可以让冲击更强烈,将情感烘托得更猛烈,从而起到铺垫情感、增强感情色彩的作用,使伊丽莎白的形象充满正义感。由此可见,小说中句式的选择与应用十分关键。

站在词语选择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在语言及词语运用的造诣上可谓是十分成熟。作者惯用精练的语法和语言内容来传递深层次的思想,去细腻刻画出人物形象,同时对周边的氛围实施有效的渲染。例如,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达西对伊丽莎白的评价其实并不高,认为女主人公“年轻但不够漂亮”。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彰显一开始的达西是比较傲慢且存在偏见的,其高傲的性格在作者字里行间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如,后期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称谓是“先生”,而不是直呼其名,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伊丽莎白对达西态度的改观,也表现了伊丽莎白的情感变化,不可谓不精妙。作者用十分简约的方式,为伊丽莎白爱上达西做好了完美的铺垫,同时也带入了读者的情绪。换句话说,作者对词语运用的精准拿捏,让这部小说的故事线增色了不少。

五、小说个性化文学语言的运用

《傲慢与偏见》一经出版就备受好评,并且至今依旧是中外学者研读的对象,这无疑取决于简·奥斯丁的个性化文学语言运用。在《傲慢与偏见》中,多数的对话场景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以及班纳特一家的对话。以班纳特太太为例,通过作者描述可以知道,她年轻时是一位美人,正因为如此,她可以顺利和班纳特先生结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粗鲁逐渐暴露出现,使丈夫对其产生了厌恶,新婚的热烈情感也逐渐消散。小说中的班纳特一家很少进行沟通或争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班纳特先生的语言风格,从中也暗示了班纳特先生对自己婚姻的不满。有时,他与自己妻子的对话还充满了嘲讽。尽管如此,班纳特太太依旧没有察觉,一直称呼她的丈夫为“亲爱的”。班纳特太太与其先生的语言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借助这样的方式,有效呈现出夫妻二人情感上的陌路,以及对彼此感情的差异。通过细细品味对话内容可以发现,班纳特太太对自己的粗鲁毫无察觉,对于丈夫仍存在信任及深切的依赖;而班纳特先生则截然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对妻子没有深刻的感情,对妻子的责任感要远超爱情。

综上可以看出,《傲慢与偏见》的个性化语言运用得十分精巧,简·奥斯丁借助个性化语言描绘,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并且,这种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几乎是贯穿全文,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总而言之,通读这部小说,你会置身于一幅淡彩的水粉画中,即使构图相对简单,却不会影响整体美观,画面色调十分柔和。该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文学价值较高,值得读者去细细品读。简·奥斯丁通过对语言和句式的精准拿捏,让《傲慢与偏见》有了不一样的文学色彩,在淡淡的讽刺与巧妙的语言架构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封闭。

猜你喜欢

班纳特奥斯丁达西
秒破命案
秒破命案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傲慢与偏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