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4-21山东省平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济南250400
黄 静 (山东省平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 济南 250400)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其质量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探讨并优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工程领域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并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策略,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建筑行业是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住宅、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创新,如数字化和智能化建筑,正在逐渐改变我国建筑行业。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开始推广使用BIM 等工具,其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实际施工中,协调各种资源和管理工序的复杂性很高,建筑项目从设计到完工需要较长时间,期间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化,并且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如果施工材料、技术选用不当、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不足,均可能会构成严重的结构问题。对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减少返工和维修,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项目成本[1]。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2.1 全过程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全过程质量管理涵盖了从项目策划到运维阶段的各个环节,确保整个建筑过程中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项目策划阶段,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标准,确定检测方法,规划质量保证措施;项目启动前,对质量管理的预期结果和所需资源进行全面规划,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设计阶段,需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同时满足质量要求和规范,并对设计方案严格审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购材料与设备阶段,选择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材料和设备,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产品的可靠性和符合性;施工阶段,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各施工环节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功能性能和美观等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建筑物完全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客户的需求;运维阶段,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持续的质量维护和管理同样重要,要求定期检查建筑的结构和系统,确保其长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 层次分析法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系统性的决策工具,用于评估和优化质量管理方案。首先,需定义问题和目标开始,明确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以及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合理分解问题,使复杂的决策问题更加清晰。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对每个层次中的元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评估,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最终决策的影响程度;其次,利用成对比较的结果,计算各元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决策过程的逻辑性和有效性;最后,在综合评估和选择阶段,结合各层次的权重进行整体评估,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方案,确保决策过程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最优水平[2]。
3 工程概况
某项目共包含1#~13#楼,划分为五级标高,落差最大为23m,与交通主干道相邻,路况较为复杂。在东部、西部位置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可能发生一些小型地质灾害,比如崩塌、滑坡等,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原有边坡实施防护与支挡处理,并且还需尽可能减少噪音、污染等。在桩基基础中,主要为几种桩型,包括水钻桩、静压桩以及人工挖孔桩。在1#~5#楼中,地下建筑结构总面积为9080m2(涉及人防工程),而地上建筑结构面积达到17200m2,基本都是5~6 层的商用住宅楼,外墙采用尺寸为50mm×50mm 的方砖。7#~8#楼中,5~6 层为住宅楼,建筑面积为6350m2,在9#~13#住宅楼中,使用全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2.5万m2。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与人员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施工人员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未进行系统培训、学历较低以及管理不到位;在委任项目经理时,相关人员缺少相关管理经验;未明确后期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职责,无法精准找到负责人。在材料问题方面,主要包含未根据设计、监理以及业主提出的要求选择材料,难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当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未实施全面检测,无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未按照要求进行使用与存储,在应用材料时,由于用量出现变化,使得材料无法与配合比保持一致;材料使用不当,并且堆放混乱,使得项目实体刚度、强度容易发生变化。
4.2 现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项目现场施工过程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在此环节中,容易发生设备、人力以及技术等问题。
人员因素: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学历与文化程度严重不符;技能等级相对不高,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偏少,同时高级技工人员较为稀少,无法承接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另外,一些人员未能掌握全新材料、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方法。
机械因素:设备使用频次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在选择设备时,未综合考虑到设备性能、成本等方面。由于未对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导致新型设备无法发挥出最大性能。
方法因素: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技术和方法是较为关键的部分。现阶段在发生质量问题时,一般都是由于施工技术较为简单引发的。针对一些重点项目,相关管理人员需予以高度关注,确保人员安全、材料质量以及资金充足等,利用各种方法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保障,然而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部分隐蔽项目[3]。
在项目施工准备过程中,质量管理环节人员问题主要受到项目部门与企业的影响。而发生材料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工作不到位、专业能力不足,运输、存储等方面组织不够完善。
5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5.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项目施工之前,对项目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与全面质量活动实施综合分析与设计,并编制出施工引导书、质量文件以及表格等,确定质量管理制度人员,对于难点与组织人员进行专门设计,针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应对方法,并上报监理部门进行审查,才可使用到工程施工中。在项目建设中,需执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在项目建设之前,需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并安排专业质检人员;在开展各个环节施工时,需进行互检、自检以及交接检,在完成之后,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在使用原材料时,需进行全面检测,防止在施工时采用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在此项目建设中,使用层次分析法控制材料质量,具体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层次分析法流程—材料选择
5.2 施工准备过程质量控制
重视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成功的关键。在工程启动之初,进行周密的质量策划,制定详尽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标准,确定适当的检测方法,并设定各个施工阶段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完善预控措施,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在开工前,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对工程设计有清晰的理解,也是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实施的基础。
5.3 施工人员素质培养
组织开展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对员工当前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特点与质量控制要求,确定施工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人员培训内容要点如图2所示。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培训计划,将提高特定技能或知识水平作为培训目标,据此设计教学课程。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要求涵盖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同时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和项目需求定制。采用多样化培训方法,包括面授课程、在线学习、工作坊、模拟实操等。此外,培训计划还应包括持续评估和反馈环节,定期对培训结果进行反馈,以检验培训效果,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4]。
图2 人员培训内容要点
5.4 施工过程管理
当1#~5#楼项目即将建设完成后,现场施工道路较为狭窄,显著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在10#~13#楼正在同时开展水钻桩、静压桩以及人工挖孔桩作业。在东部和西部区域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在10#~12#楼部分地区桩基础低于10m,还易形成旧砖砌防空洞。另外,在该项目建设中,5#、7#~8#以及13#楼由于具有架空层与分层基础的特性,需要分阶段施工,并等待基础和剪力墙混凝土的龄期。与此同时,随着1#~5#楼项目即将完工,现场道路变得狭窄,无法堆放大量材料,机械设备也难以合理布置,对后续项目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5]。因此,在施工环节质量管理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道路狭窄,由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增加,对此,加强安全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措施,必须执行严格的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实施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针对狭窄路况制定并实施特定的安全措施。此外,考虑到项目地点周边可能出现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还要制定细致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且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现场及其周边区域的安全;②施工计划与调度优化。5#、7#~8#以及13#楼有架空层,并且具有分层基础特性,因此,需实施分阶段施工策略,合理规划基础施工与结构施工的时间线,确保在混凝土达到适宜龄期之前,不展开后续工序。同时,因施工现场道路的狭窄条件,要对材料和设备的调度计划进行精细优化,减少现场对材料的堆存量,采纳 “即时供应” 模式,并对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移动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最小化对施工现场及其运作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与顺畅运作;③采用高效施工技术。在并行进行水钻桩、静压桩以及人工挖孔桩作业时,选用高效且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升施工效率,减轻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桩基础深度低于10m 的区域,应采纳适宜的地基加固技术,如深层搅拌或地下连续墙,可预防因施工引起的旧砖砌防空洞及其他潜在结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实施技术创新,采用精准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工程质量,而且还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施工过程的优化;④环境保护和社区协调。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周围社区进行良好的协调沟通。采取尘土控制、噪声管控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邻近商业区和居民区的负面影响。此外,保持与周边社区的开放沟通,及时向居民报告施工进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轻这些影响,构建和谐的施工环境。妥善处理居民的合理诉求,改善项目的社会形象,促进项目顺利进行。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实例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进行了详细探究。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并且质量管理的复杂程度比较高,为提高施工质量,需选用适宜的管理方法,培养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优化施工过程管理,高效完成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安全,提升建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