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徐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4-04-20朱庆国
文/朱庆国
真题回放
本试卷阅读(三)中写道:“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其实,这种复杂的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有时为他人,有时为自己,有时为……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 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命题透视
同学们,本道题命题上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作其实就是生活本身。因此,题干就特别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隐含着本道题的内在要求,即要写我们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同学们的思维要打开,学校、家庭、自然和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写作内容。同时,本题中的“……”还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复杂感受既可以因人而触发,也可以因事、景、物而触发。总而言之,那些曾经打动过你的生活经历,都可以写入作文。由此我们发现,本道题不仅没有束缚,反而启发同学们表达生活。
同学们,本道题审题上有一个重要的落点。有的同学在写作时可能更多地关注“鼻子有点酸酸的”。“鼻子有点酸酸的”是个体的生理反应。我们应当关注引发这一反应的原因——“我不知说什么好”这种感受。同时,我们更要将视点停留在“感受”前的修饰语“复杂”一词上。人的感受多种多样,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喜悦、感动、满足和幸福,有时候也会感到悲伤、怅惘、愧怍和恍然。因此,不能把感受写得过于单一。想通了这一点,同学们就会发现这道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有多样的“感受类”的写作题材可供我们自由选择,我们作文的内容就会丰盈而不干瘪。
同学们,本道题设置上有一个巧妙的支架。和徐州市以往的作文题不同,本道题是创新式的读写结合命题,前面的阅读文本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和比较的样本。如果你是一个不太擅长写作的同学,阅读文本就为你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写作示例,是不是降低了你写作的难度?如果你是一个写作高手,阅读文本就可以成为你写作“怎么样”的比较对象,可以提升你的作文质量。同时,从阅读文本中,同学们会发现作文既可以写家长里短、人间百态,也可以由此延展开去写百样生活中的百般感受。总之,同学们一定要用好阅读文本这个例子。
迷津指点
1.关联真实生活
生活处处可入题。生活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寻到无数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像阅读文本一样写家庭生活中亲人的言行事件,可以写校园生活的异彩纷呈、难忘瞬间,可以写社会生活的见闻感受、心灵触动,也可以写对自然的观察体会、思考成长,等等。下面两篇佳作的小作者,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两篇作文,或写自己的一段成长经历,或写对奶奶熬制绿豆粥的回忆,都是真实生活图景的呈现。因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才会那般具象生动、活灵活现地立在我们眼前。
2.以我手写我心
打动不了自己的文字一定难以感染他人。根植生活的写作最忌没有任何情感的叙述。我们要学会在文字中融入真情实感。本道题则要写出让自己鼻子有点酸酸的那种复杂心理感受,写出让自己动情的那个人、那个瞬间、那个场景、那个事件,等等。以下两篇佳作,或写在荷叶重重遮蔽下盛放的荷花和青春期执着的自己,或写奶奶熬粥时笑眯眯的神情和绿豆粥甜丝丝的滋味,由于有小作者真挚情感的灌注,读来无不让我们动情。从真切的情感中迸发出的文字最动人。
3.善于学用合一
写作时如何把我们从记忆库中提取的素材以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应该是所有同学特别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运用从课本三十六个写作专题中学到的知识。比如“思路要清晰”“抓住细节”“布局谋篇”“有创意地表达”,等等。下面两篇佳作都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例如第一篇文章,将少女的成长与处于被遮蔽状态下的荷花努力开放交融在一起,就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表达。
佳作赏析
青春真好
文/江苏省运河中学 徐子然
独句成段,设置悬念。
为何写“万物蓬勃欣然”?乍读似有离题之嫌,读罢全篇,方知小作者之匠心。
这一句特别有真实生活的情味。用很多中学生每日清晨生活的饮食常态设喻,同龄读者一定会有真切的同感。比喻应当如此运用。
“挤”字妙极!“我”是无心看景的,但是绿却挤入“我”的眼中,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
舞蹈室中颓唐的少女,心底郁积着化不开的忧愁。
在万物蓬勃欣然、铆足了劲地向上生长时,我与她们的距离拉得愈来愈远了。只因比别人晚学了几日,跳得总是不够理想:挥臂,总缺了一份柔韧;转身,总少了一点弧度;踮足,总失了一抹轻盈。看着舞伴们在台上轻盈起舞,尽力展示着她们自信的姿态时,我不禁鼻子一酸。心中的羡慕每多一分,压力也便重了一分。
舞蹈室内弥漫着潮热的气氛,空调似乎失去了效果。压抑感让我的胸口像堵着一块匆匆咽下去的干面包,呼吸也不那么顺畅。低着头,我匆匆逃离了舞蹈教室。鼻子开始急促地抽泣,眼睛也变得涩涩的。我知道,我的泪腺开始不受控制了。
经过一片荷塘,我在小径旁的长凳上坐了下来,满眼的绿挤入我的眼中。荷塘里的每一柄荷叶都争先恐后地占据水面上的天空,层层叠叠,左右欹斜而互不相让。而那些粉红的、净白的荷花,则在密遮的荷叶中,袅娜地开放。有的高出荷叶尺许,迎着暖风夏阳,婆娑起舞;有的被荷叶半遮着,就“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开着;当然,还有一些被巨大的荷叶覆压着的荷花,却也在荷叶的缝隙间竭力展示着自己曼妙的风采。一阵风拂去,每一朵荷花都把自己的舞姿送往远方;一阵风吹来,我嗅到了每一朵荷花馥郁的清香。我的心情顿时明朗了几分,舒展了几分。
此后的日子,我在舞蹈室里坚持了下来,开始直面自己的不足,像那些被荷叶层层遮蔽的荷花,也在寻找着亮光开放。
我日复一日地练习:挥臂,多挥一次,就多了一份柔韧;转身,再转身,似乎有了弧度;踮足,轻轻地踮足,竟然感受到了轻盈。
岁月之羽,掠过了这一段热烈的时间长河。
在众人瞩目的舞台上,我鼓足勇气,忘情地起舞。舞毕,掌声雷动。
一绺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遮住了眼角,像极了被密密的荷叶覆盖却依然盛放的荷花。
我不由得鼻头酸涩,眼眶中噙满了热泪。观众热烈的掌声告诉我,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一朵坚持开放的花都值得赞美。不管是在高处尽情盛放的花,还是在低处默默开放的花儿,只要有一颗开花的心,谁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开放。
青春真好!
不同的荷花以不同的生命姿态开放,生动的图景源自细腻的观察。行文至此,小作者的情绪也由暗转明。
自然万物总会给我们抚慰和启示。由荷及己,意脉贯通。
由己及荷,回应前文。
情到深处,难以自禁,既是写花,又是写己。
结尾扣题,升华主旨。朴素的哲思,给人以启迪和向上的力量。
真乃神来之笔!
综合点评
以“青春”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自然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蓬勃欣然地成长着、开放着。当然,过程也许会面临无数的迷惘。正如小作者的经历一样,也许会有挫败感,也许会感到压抑甚或萌生放弃的念头。但小作者用切身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学会在幽暗中寻找光亮,坚持成长,竭力展示自己曼妙的风采,这样的人生值得击节。整篇文章,小作者以其真实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压抑——明朗——自信”的情感波动时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样的构思也值得击节。
绿豆粥
文/江苏省运河中学 沈嘉玥
暑气蒸腾,大汗淋漓,点明时令。绿豆粥是生活中清热解暑的常见食品。此时登场,合情合理。
妈妈这次煮绿豆粥的背后,原来是因为“我”对奶奶做的绿豆粥念念不忘,很自然地引出儿时与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详写奶奶做绿豆粥的步骤和过程,把“神圣的仪式感”具体描绘出来。在暑气蒸腾的夏日里,奶奶为了煮绿豆粥而一丝不苟、认真专注、耗时费力,只是因为“我”爱吃。一碗绿豆粥,倾注了奶奶对“我”满满的疼爱。
放学了,我背着书包,穿过蒸腾着暑气的小巷回到家,已是大汗淋漓。打开门,一股清甜的香味迎面而来。
绿豆粥!
屋内弥漫着熟悉的绿豆粥的香气。哦,妈妈正在煮我天天念叨的绿豆粥。
儿时,我爱极了奶奶熬的绿豆粥。在炎热的夏天,奶奶做好的绿豆粥往往会被我一口气喝掉小半盆。但奶奶熬一次粥,却会花上大半天的时光。
奶奶熬粥,颇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站在灶台旁的她,系上粉色的花围裙,认真地挑选出颗粒饱满的绿豆,淘洗得干干净净,用清水浸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放进砂锅里,加上水、大米、小米,大火煮开,然后微火焖上一会儿。
每当这时,小小的我眼巴巴盯着灶台,还会踮起脚尖凑过去:“奶奶,绿豆粥好了吗?”
“火候还不到呢!火候不到的绿豆粥不好喝。”奶奶笑盈盈地拦着我,怕我被烫着,拉着我往后退,自己走上前,再用大火煮开。
听到锅盖咕嘟咕嘟的响声,我愈发急躁,不停地问:“好了吗?好了吗?”
“再等等,一会儿就好了。”奶奶拍拍我,不紧不慢地笑眯眯地说。
经过三煮三焖,绿豆粥终于熬好了。这时,早已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一会儿”……
绿豆粥的香气,让现实与记忆交织,也将场景很自然地进行了切换。
同样的绿豆粥,为什么味道不复当初?仅仅是因为时间的变化吗?小作者再次将思绪拉回到记忆中,去寻找答案。
朴素的一句话,细细品读,却还暗含生活的哲理。奶奶不仅是慈爱的,还在无形中教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人物的形象、立意的层次,就显得丰富起来了。
奶奶熬粥的身影和说话时的神态,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细节的再现,透露出“我”对奶奶深深的思念。
绿豆粥醇醇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屋子,丝丝香甜夹杂在其中,把我从同样溢满了丝丝香甜的记忆里拉了回来。妈妈拿来小瓷碗,满满地盛上一碗,放到我面前:“快喝吧,你天天念叨着的绿豆粥。”
自从离开老家,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喝过绿豆粥了啊!我迫不及待地喝一口,嘶!有点烫。我吹了一口气,慢慢地喝。但不知怎的,同样的绿豆粥,却全然没有了印象中的那个味道。
忽然就想起,在蒸腾着暑气的夏日里,奶奶是很少让我喝刚出锅的绿豆粥的。
“想喝味道最好的绿豆粥,要学会等待。”
绿豆粥熬好后,奶奶掀开锅盖,一颗颗绿豆都乐开了花。我踮起脚,巴望着颜色翠绿、香气扑鼻的绿豆粥快点被盛出来。可奶奶加了点冰糖,又把绿豆粥搁在了一边。
“放凉了,冰糖的甜味才会浸出来,那才是味道最好的时候。”奶奶还是不紧不慢、笑眯眯地对我说。
果然,等我在炎炎夏日里玩得大汗淋漓时,抿上一口冰冰凉凉的绿豆粥,那种软糯流沙的感觉,那种香甜可口的滋味,让我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恍惚间,空调的冷风扫了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低下头,又抿了一口碗里的绿豆粥,还是没有寻回当初奶奶做的那个味道。然而,在氤氲的绿豆粥的香气里,我仿佛看到了奶奶系着粉色的花围裙熬粥时的身影,又看到她跟我不紧不慢说话时的盈盈的笑脸。
远在老家的奶奶,身体还好吗?还能用大半天的时间,只为了熬一碗我喜欢喝的绿豆粥吗?教我“学会等待”的奶奶,是否正在默默等待着我回去看看她呢?
我的鼻子突然有点酸酸的。在绿豆粥的香气里,我想我的奶奶了。
结尾处扣题,水到渠成。“鼻子突然有点酸酸的”,涌上心头的感觉,应该也是“酸酸的”。
综合点评
“鼻子有点酸酸的”是一种复杂的感受。要将这种无形的感受外化,并且很好地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作者将“我”与奶奶之间的故事,巧妙地聚焦到“绿豆粥”这一载体上:奶奶精心为“我”熬制绿豆粥,“我”念念不忘儿时的绿豆粥。正是在绿豆粥的香气里,现实与记忆来回切换,情感与哲理反复体悟。生活化的细节和场景,自然而然地将祖孙两人的情感交织到一起,化作“酸酸的”复杂感受,读来不仅是“鼻子有点酸酸的”,心头更是酸酸的。
新题练笔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写道:“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生发“不知何时”的感慨,可能是因为怀念,可能是因为期待,可能是……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 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