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千人一面” 讲好新春故事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做好“新春走基层”同题答卷的实践

2024-04-19李旭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春基层

李旭

今年春节前,“新春走基层”这张同题答卷又一次摆在了全国各地市媒体面前。如何让常规动作“走”出新意?如何更好地挖掘春节这一新闻素材的“天然富矿”?如何通过“小变化”折射“大时代”?复盘辽宁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年来相关融媒产品,从选题策划到采访写作,再到呈现形式都不乏亮点。

一、非凡“脚力”成就“眼力”

春节前后,“新春走基层”是各大媒体的重磅栏目,每年都佳作纷呈。但不少媒体也面临选题常规化、稿件模式化、表达程序化的尴尬,一味追求刻画基层人物的奉献和坚守、付出与收获,时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令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打破“千人一面”“千村一面”,必须在找寻特色上发力。那么,如何在天宽地阔的基层精准选取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笔者认为,要想具备发现新闻的“黄金眼”,除了练就“铁脚板”别无捷径。“走转改”将“走”放在首位,提升“四力”以“脚力”为先,新闻工作者只有带着情感走基层,才能撷取最鲜活的素材,讲出最动人的故事。

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道理并不陌生,但落实到操作层面,不仅需要记者个人付出大量精力,更需要新闻单位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中心2020年便启动了记者联系点工作。至2023年,全中心116组共计524人已深入到营口地区644个行政村、188个社区,与村委会建立联系,结交当地村贤,了解群众生活。2023年冬,中心还在旗下营天下App开设“美丽乡村秀起来”栏目,以直播形式展示村容村貌、乡风乡俗、传说故事、农业特色、旅游风光等。在此过程中,记者收获了大量“意外的惊喜”,为采写出好作品打开了视野。

在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沟沿镇鲍家村,村委会旁的便民浴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与村里人聊起这间浴室的由来后,记者决定“深挖一锹”。经了解,过去村民想好好洗个澡要到3公里之外的镇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让人犯难。后来,鲍家村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投资30万元建起了便民浴室,后期运营维护资金则来自村集体经济发包土地所得收入,当地村民在这里每月可免费洗浴4次。记者将笔触与镜头对准烧得红火的锅炉、冒着热气的烟囱、村民红扑扑的脸庞,最终形成的《村里有澡堂,心里暖洋洋》作品,成为该媒体2024年“新春走基层”栏目的一大亮点。

二、在“立地”基础上“顶天”

想要写出好作品,“走”到基层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如果只聚焦基层故事本身,大概率只能达到“及格”标准,而追求“优秀”的效果,则需要跳出基层写基层,与国家战略、时事热点同频共振,于“立地”的基础上力争“顶天”。

跳出基层写基层,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坐标系发现、打磨基层新闻,才能让一篇报道更具厚度广度。这对记者的眼界提出更高要求:了解中央最新决策部署、跟进地方落实情况、洞悉时事热点动态,养成在大局中对标对表的逻辑思维习惯,构建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

2022年1月27日,距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仅剩8天。中心记者走进本地一家为冬奥会提供比赛产品的企业,深入挖掘企业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在一件小商品上下足功夫,以科技、环保理念将生意做到海外,使“东北制造”跻身欧洲雪上运动必需品行列的品牌故事。由于紧扣冬奥热点,《了不起的手套!看冬奥会上的“东北制造”》作为该年度“新春走基层”系列力推作品,发表后产生热烈反响。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北方频道及新媒体多篇冬奥相关稿件引用了该作品的内容。央视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予以转载,更好地打响了辽宁“智”造品牌。记者很好地做到了既聚焦基层奋斗故事,又紧跟发展主流,循着时代的涛声,捕捉潮头的浪花。2023年5月,该作品被评为第三十二届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三、“小切口”展示“大视野”

“新春走基层”活动,自2011 年1 月开展以来定立了明确的目标: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充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方向已经指明,而关注什么样的人、事、物,选择哪种角度,怎样讲述时代洪流中每个独立的故事,记者需要各凭本事。

从“大主题”中寻找“小切口”,用生动的故事、饱满的细节、细腻的表达来唱响主旋律,不失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良策。2024年初,中心在策划“新春走基层”活动时,选定了乡村田野、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春运现场等场景。其中,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曾有多种方案,但都缺乏亮点。偶然间,一条动态消息线索引起了策划组的注意——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小桥子村要举办首届“村晚”。记者联系到村委会后,果断选择将这台晚会作为切入点,挖掘它背后的故事。

套用近年来流行的“你如果想写××,就不能只写××”句式,写“村晚”不能只写“村晚”。如果只是报幕式地呈现晚会流程,这条消息乏善可陈。但《一台“村晚的诞生》以短短800字的篇幅将小桥子村的新面貌刻画得立体丰满:村民靠着蔬菜种植勤劳致富,这才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晚会的“总导演”是随丈夫回村创业的女高管;全村人不仅有了展示“十八般武艺”的舞台,更有了“劲儿往一处使”的机会,乡亲们心更近了,也找回了熟悉的年味儿……以“村晚”的小角度切入乡村振兴的“大主题”,效果事半功倍。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还可以体现在“小人物”的“大能量”上。2023年初,在医护人员受到高度关注的时期,中心记者将镜头对准一类特殊的医务人员——村医。为采写《坚守22年,她是村民身边的“医”靠》一稿,记者来到鲅鱼圈区熊岳镇胜利村,伴随式采访、拍摄村医张松一天的工作生活,记录她平常而又特殊的春节。没有太高的学历、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张松如大多数的村医一样,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经验,熟悉每一家村民的健康状态。这篇报道用平实的文字语言与画面语言将村医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生动呈现。作品推出后通过广泛传播获得良好反响。

四、走基层“走心”也要“走新”

新闻之新,既要求新近,又讲究新奇。内容求新,已毋庸赘述。融媒时代,“新春走基层”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形式,要基于优质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各种手段进行报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已成为业界共识。

融媒产品《了不起的手套!看冬奥会上的“东北制造”》

微直播作品《新春走基层——挥汗绿茵培育校园足球“后备军”》阅读量突破78万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媒体传播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心在辽宁省率先实现媒体融合以来,以技术进步拓宽报道途径,“十八般兵器”竞相发力。仅以2024年“新春走基层”为例,在守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阵地的基础上,线上平台多点发力。“营口新闻”“营口发布”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图文+短视频”的形式推出《“00后”铁路新兵的春运初体验》《非遗满绣“龙”重登场》《冷水鱼养殖激活“一池春水”》等作品后,其短视频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分别上线,做到“一鱼多吃”,分众化触达。小年前后,主持人、记者尝试以直播的形式呈现大集上的热闹场景,透过航拍镜头下的人头攒动,特写镜头中的特色美食,让受众“云”逛东北大集。此外,中心还开创性地推出2分钟左右的“微直播”,以轻量化表达提升可看性,展示足球教练、园林景观造型师、乐手等人物的奋斗故事,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单条最高浏览量超过78万。

出彩的策划、走心的报道、创新的呈现……中心在近两年的“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既保持了作品高端大气的风格,又抓住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满足受众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融媒作品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新春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恭贺新春
“基层减负年”
独占新春第一芳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贺新春,“动”起来!
新春路上不轻松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