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牒的生意经
2024-04-19吴晗
吴晗
《水浒传》第四回写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以后,从渭州(今甘肃平凉)逃到代州雁门县(今山西雁门),因为官府画影图形,到处张贴榜文,缉捕得急,他只好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起了个法名叫鲁智深。从此,寺院里多了一个和尚,俗世却少了一个犯罪逃亡的军官,打死镇关西这一案子由于無处追查,便此了结。
在鲁达出家之前,赵员外对他说:“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照常理说,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应该由替他剃度的寺院填写然后给他,怎么鲁达在没有出家之前,赵员外的家里就买了一道度牒呢?而且度牒既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又怎么可以买卖呢?卖主又是谁呢?
国家出售度牒的情况,唐朝时就有了,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把度牒交易当成筹集财政收入的手段且纯熟运用的一个朝代,卖度牒所得的钱在宋朝政府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一道度牒的价格因时因地不等,如宋神宗时官价每道卖钱一百三十贯,但在夔州路则卖到三百贯,广西路则卖到六百五十贯。当时中原一带米价每斗不过七八十文至一百文。每道度牒折合米约在一百三四十石以上。南宋时每道度牒卖钱一百二十贯至八百贯或折米一百五十石至三百石。
度牒这样贵,什么人才能买得起?当然只有财主赵员外那样的人了。
买了度牒,只能出家当和尚、当道士,有什么好处?花这么多钱出家,说明当时的老百姓甚至部分地主的生活条件,不如当和尚、道士好。
老百姓不必说了,宋代人民负担特别重。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政府的剥削,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地主呢?虽然对农民来说,地主是剥削者,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地主阶级内部,也有矛盾。因为地主也有官民之分,本是地主而又做了官的就有权有势,是官户。至于非官户的地主,为了保全身家财产,得想尽一切办法变成官户,要子弟读书中进士做官,如不行,也得出钱买“官告”,成为名义上的官户。当时“官告”也可以用钱买,但比度牒更贵。再不,就买张度牒也好。因为寺院田产是可以免租赋的。
在宋朝当和尚、道士还有许多好处,如和尚、道士可以在法律上受优待。宋代法律规定:“僧尼道士女冠,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赎。”
正因为如此,度牒有广大的销路,宋朝政府就大卖度牒,成为生财之道,而且宋朝政府不但出卖,有时候还要强迫摊派呢。
(摘自《读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