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老“戏骨”

2024-04-19徐江

综艺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阮经天三害探案

徐江

过去人们老爱讲“老戏骨”,其实单就对角色的支撑作用而言,“戏骨”是不需要分新老的

话题、热搜盛行的年代,注意力不跟着热度走,几乎不可能。而热议作品的位置,永远会随着时间和关注度此起彼伏。像老电影里的《魔戒》《教父》《阿凡达》,像谍战剧里的《无悔追踪》《潜伏》《黎明之前》《风筝》,都已经算是类型天花板了,但在技术和审美迅速迭代的今天,也没有谁敢说自己能一直稳居第一。最近的例子是《周处除三害》,专业人士、媒体、自媒体正集体叫好呢,《沙丘2》一出来,票房冠军也就瞬时移位了。可《沙丘2》放在类型片里,其实也还是偏小众,热度未见得能持续太久。

类型当道的细分市场里,影视作品想要“通吃”,非常之难。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好的剧本;二、考究的影像;三、高品质的服化道;四、恰如其分的高水准表演……这其中,前三项都考量导演和投资者的审美格局,有运气成分,后一项则是硬实力,考量的是表演团队的成色。

仍以近期火爆的《周处除三害》为例。这部电影属于半写实半寓言性质。主人公是一位罪犯,导演在呈现其犯罪过程时,多次伴随着对施受双方“有罪还是无罪”的思辨,有些地方甚至有些“刻意”。在20世纪50—80年代的欧美影坛,这样的电影并不算少。但放到中文语境下,即便是今天,这类影片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异样”。正因为有了阮经天(饰陈桂林)、王净(饰程小美)、陈以文(饰尊者)、袁富华(饰香港仔)、曾珮瑜(饰萧湘湘)等人对角色恰如其分的演绎,影片整体看起来不错,还激发了观众对影片原型的追问,对影片寓意的思考,该片也成为近年极为震撼观众的电影之一。

阮经天其实已经四十出头了,和赵又廷等人一起成名于14年前的《艋舺》,后来也出演过一些内地剧集,但剧屏上的风头远不及赵又廷。这种落差,到了《周处除三害》里,却表现为银幕上演技的炸裂与爆发。行内有一种说法,大明星不能频繁接拍电视剧和广告,我们姑且不讨论这话的对错,但用其解读本片中阮经天出色的表演,好像有一点道理——演技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表演上的恰如其分,是《周处除三害》成功的第一助力。王净26岁,年龄上比阮经天晚了一代;“60后”的陈以文、袁富华,又比阮经天早了一代;曾珮瑜比阮经天稍大,基本可以算是同代,这三代演员在片中搭起戏来,没有丝毫违和,观众看到时不会想演员的年龄,只会关心角色特性,进而欣赏人物间自然、不刻意的关系,这就使一部半寓言式的影片,具备了现实的可信度。应该说,上述演员在各自的角色中,都起到了“戏骨”对剧情的支撑作用。

过去人们总爱讲“老戏骨”,其实单就对角色的支撑作用而言,“戏骨”是不需要分新老的。再以剧集为例,网络剧《唐人街探案2》里,除了出来露脸撑场面的王宝强、肖央、托尼·贾,主要角色里,杨谨华、张艺上都算不上大众明星脸;邱泽、尚语贤都是成熟演员,在剧中却能带给人新鲜感。他们与客串明星们的表演混搭,让暗黑风的剧集,充满了新意和期待感。

作为一部纯虚构的新式探案剧,悬疑的氛围、诡异的案情能否显得可信,有赖于剧中演员的表现。就《唐人街探案2》的效果来讲,该剧演员团队的搭建非常成功。

还有最近热议度超高的《江河日上》。黄志忠、杜源、张国强、李强、句号、赵亮、姜武、赵麒、梅婷……这些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在演绎角色时,都能把自己作为“自己世界的主角”去展开构思,吻合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他们连同客串的董勇、何政军、孙浩等,將剧情演绎得真实感人,甚至让观众忽略了一些剧情逻辑上的不自洽。全剧最为“吃亏”的演员应该是苏可,因为剧中人设问题,让苏可的努力多半被淹没在观众对角色的争议中了。即便如此,苏可依然将人物身上的执着、委屈和感性处理得颇有看点。

《江河日上》也是“海瑞”黄志忠(《大明王朝1566》)和“于谦”苏可(《大明风华》)二度同屏的剧集(第一次是在《天下长河》),看两位成功塑造了明朝著名文臣海瑞和于谦的演员,共同演绎当代戏,这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两位演员,黄志忠成名早,算“老戏骨”,苏可近年人气上升,算“新戏骨”,希望未来能看到他们更精彩的合作。

猜你喜欢

阮经天三害探案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
“死小孩”阮经天
深海探案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
周处勇除“三害”(下)
周处勇除“三害”(上)
福尔摩斯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