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以上海某医学院校为例
2024-04-18吴怡欣曹文婷徐淑芹
吴怡欣,曹文婷,徐淑芹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近年来各类恶性疾病呈逐渐年轻化,虽然青年阶段身体素质较好,但其患病率不断增加,因而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逐渐受到重视。健康行为影响着健康状况,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实现人类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进一步提高公众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健康素养。医学生是未来健康生活的引领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需要比普通群众具备更高水平的健康素养。医学生相比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知晓程度更高,因而健康素养水平也较高,但有些医学生对于自身健康管理方面过于自信,对于健康行为不以为然,从而影响健康状况,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在宋煜炜等[1]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与危害健康行为聚集有相关关系,并且大学生仍普遍存在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国外学者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开始强调医学院校应加强健康素养教育。研究者对美国61 所医科院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2.1%的医科院校开设了健康素养课程[2]。近些年来,国外有关健康素养的调查性和干预性研究不断增多,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对低健康素养人群进行干预,通过提高其健康素养,从而改善了健康状况[3]。国内目前还未开展关于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有关医学生健康行为的研究并未得到重视与关注。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探究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的关系,并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健康素养、改善健康行为,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医学院一年级和三年级全日制(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5个专业)本科生400 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四年制的大一新生且未接触专业课的学习;(2)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四年制的大三学生且已完成专业课的学习;(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正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大学生;(2)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父母文化程度、专业排名等。(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在2015 年印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 年版)》:共50 个条目,以知识、行为、技能划分,健康素养共3 个维度,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健康素养分为6 类健康素养问题,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经验证,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效度为0.96,量表信效度好。健康素养的评分标准:满分65 分,其中判断题、单选题答对计1 分,多选题答对计2 分,答错均计0 分。按照判断标准,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总分的80%作为具备率判定标准,即当健康素养总分≥52 分者,健康素养3 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总分29 分,界值23 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总分20 分,界值16 分;健康技能总分16 分,界值13 分)和6 类问题(科学健康观总分9 分,界值7 分;传染病防治总分7 分,界值6 分;慢性病防治总分13 分,界值11 分;安全与急救总分14 分,界值11 分;基本医疗总分14 分,界值11 分;健康信息总分7 分,界值6 分)总分≥相应界值者,判断为具备此维度的健康素养。(3)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共12 个条目,包括个人健康管理行为、睡眠行为、锻炼行为、饮食行为、心理行为、吸烟与饮酒行为等内容。经验证,Cronbach's α 系数为0.72,效度为0.76,信效度较好。健康行为部分赋值情况如下:1、3、5、6、7、8、10、11、12 以上9 道题根据选项顺序正计分,分别计1~4 分。“情绪不好时,一般采取什么方式排解”的选项为独自承受、睡觉或找人倾诉、听音乐或体育锻炼、其他,分别计1 分、2 分、2 分、0分;“不舒服时的做法”的选项为不知道、自己休息、找点药来吃、到医院看医生,分别计0 分、1 分、2 分和3 分;“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的选项为否、是,分别计分0 分、1 分。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优。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编写调查问卷并将问卷链接发给符合入选标准的学生。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缺失、问卷条目完整率<95%或答案选项随意填写作为无效问卷判定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对问卷进行整理,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百分比和频数描述计数资料。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的一般资料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共回收411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00 份,有效回收率97.3%。学生的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的一般资料情况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2.2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有效问卷中219 份的健康素养总分≥52 分,即代表219 人具备健康素养,400 名学生的健康素养平均分为(50.73±7.47)分,医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水平为54.8%。3 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为基本知识和理念(73.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58.8%)、健康技能(24.8%)。6 类健康素养问题具备率由高到低为安全与急救(84.3%)、科学健康观(77.3%)、慢性病防治(59.8%)、健康信息(55.0%)、基本医疗(47.5%),最低的是传染病防治(45.5%),具体见表2。
表2 医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Table 2 Health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2.3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学生健康行为得分(30.6±3.7)分。护理学专业的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其他专业(P<0.05),大一的学生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大三的学生(P<0.05),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其余排名的学生(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一般资料医学院校学生健康行为得分情况(±s,分)Table 3 Health behavior scores of medical collegian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s,score)
表3 不同一般资料医学院校学生健康行为得分情况(±s,分)Table 3 Health behavior scores of medical collegian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s,score)
一般资料健康行为得分P性别专业类型男女0.442 0.015年级0.002户籍0.898父亲文化程度0.407母亲文化程度0.227专业排名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大一大三上海市区上海郊区外地城镇外地农村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大学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专业前10%专业11%~50%专业51%~80%80%以后30.38±3.87 30.70±3.58 31.47±3.86 30.82±3.64 30.13±3.89 29.73±3.70 30.54±3.04 31.17±3.26 30.02±3.99 30.54±3.37 30.39±3.89 31.11±3.77 30.37±3.65 31.21±3.38 30.97±3.75 30.28±3.93 30.00±3.46 30.50±3.48 31.13±3.73 30.37±3.82 30.51±3.49 30.00±3.58 32.25±4.57 31.09±4.23 30.88±3.56 30.05±3.49 30.32±4.66 0.010
在各健康行为表现方面,43.8%的学生1~2 年会做一次健康体检,58.6%的学生感到不舒服会选择吃药/看医生,46.0%的学生完全/基本上能做到晚上11:00 之前睡觉,62.5%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47.7%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在2 次及以上,64.8%的学生一周内有4~5/6~7 天吃早餐,72.5%的学生偶尔吃一次“洋快餐”,41.5%的学生没有偏食或挑食,79.3%的学生情绪不好时会采取睡觉或倾诉/听音乐或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排解,63.8%的学生没有/很少感觉活着很累,93.3%的学生没有吸烟,87.0%的学生没有饮酒,详见表4。
表4 健康行为情况Table 4 Status of health behavior
2.4 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4.1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关系分析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行为得分与健康素养3 个维度中的健康技能和6 类问题里的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素养具备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具备这3 种素养的医学生,其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不具备的医学生,具体见表5。
表5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关系(±s,分)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collegians'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behavior scores(±s,score)
表5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关系(±s,分)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collegians'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behavior scores(±s,score)
项目健康行为得分t/F P健康素养0.655 3 个维度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0.545 0.981健康技能6 类问题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0.447-0.606 0.024-2.572-1.294-0.462-0.160-2.081 0.010 0.196 0.644 0.873 0.038基本医疗健康信息选项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不具备具备30.49±3.88 30.66±3.53 30.40±4.09 30.65±3.54 30.59±3.83 30.58±3.60 30.31±3.87 31.40±2.96 30.14±4.25 30.71±3.51 30.50±3.90 30.68±3.43 30.55±3.59 30.61±3.76 29.70±4.47 30.75±3.51 30.42±3.81 30.76±3.55 30.16±4.12 30.93±3.27-0.931 0.352-2.102 0.036
2.4.2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行为的关系分析 医学生总体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得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与吸烟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医学生健康素养3 个维度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情况与吸烟饮酒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具备情况与吸烟饮酒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心理压力(是否感觉活着很累)存在负相关(P<0.05);健康技能素养的具备情况与饮食(多久吃一次“洋快餐”)和吸烟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医学生6 类健康素养问题与健康行为得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情况与吸烟饮酒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情况与饮食(是否偏食或挑食)和饮酒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情况与饮食(一周内有几天吃早餐)和吸烟饮酒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基本医疗素养具备情况与体育锻炼和吸烟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睡眠行为(是否能做到晚上11:00 之前睡觉)和心理压力(是否感觉活着很累)存在负相关(P<0.05),具体见表6。
表6 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r)Table 6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collegians' health literacy level and health behavior(r)
3 讨论
3.1 本科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400 名大学生中,健康素养问卷的平均分为(50.73±7.47)分,其中有219 人具备健康素养,占总数的54.8%。较2018 年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高出37.74 个百分点;与2019 年赵笑云等[5]对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做的健康素养调查相比,高出39.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健康素养也随之提高。本研究中医学生健康素养3 个维度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最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次之,最低的是健康技能素养。这与任贵强等[6]对呼和浩特市某高职学校护生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高职护生的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最高,这与高职教学更偏向临床操作,而本科医学生则更偏向专业理论知识而临床操作不够有关。6 类健康素养问题中,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这与姚海燕等[7]对某所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与学校较少开展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教育有关,也可能是对传染病防治的宏观概念掌握度尚可,但对具体细节深入太少,较少面临传染病防治问题,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观念[8],其健康素养有待提升。
3.2 医学生健康行为表现较好,在专业、年级及个人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生健康行为总体得分较高,在运动锻炼、心理调适、吸烟喝酒方面都具备较好的健康行为。其中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健康行为总分最高(P<0.05),显示专业具备自身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是直接照护患者、提供健康宣教的人员,因而自身健康行为会较其他专业好;大一学生的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大三学生(P<0.05),分析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增加,大三学生对于自身健康行为有所忽略,因而存在“高认知,低行为”[9]的状态;本研究也发现,专业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健康行为越好(P<0.05),说明个人学习能力强,生活中也会时刻关注健康行为,采取措施维护健康。
3.3 医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健康素养中的某些维度和问题与健康行为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例如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素养,具有这些素养的学生,其生活习惯和行为表现较好,如个人健康管理习惯好、坚持体育锻炼、健康饮食、不吸烟饮酒。因为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健康知识和理念,能够分辨健康危害行为,懂得做好健康管理,从而获得好的健康状况[10]。而在心理压力这一项(是否感觉活着很累)上,与健康素养相关维度和问题呈负相关(P<0.05),即随着健康素养的提高,心理压力反而越大。一方面原因是医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学业压力、考试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健康管理知识知晓度的提高,日常注意的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多,给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在薛长峰等[11]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执行度越高。反观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对相关技能素养培养后,对其健康行为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4 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来促进医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从本研究的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健康行为总体得分较高,但数据显示还是有部分学生存在危害健康的行为,这提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来引导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显示,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和健康信息素养具备情况同健康行为得分呈正相关性(P<0.05),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水平来提高健康行为,例如举办相关知识竞赛或素养讲座、定期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增加医学生的素养渗透。专业类型、年级、专业排名是健康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可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贴近临床和实际需要。此外,可以引入数字化教学,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还可充分利用微信群、QQ 群、学习通、抖音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增加学生与健康知识的接触率[12]。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的健康行为得分有所下降,因此要对高年级学生加强健康行为的宣传和提升,关注成绩靠后学生的健康行为,对于危害健康的行为要及时劝导,帮助其提升健康行为的具备率。另外,为增加趣味性,还可举办健康行为比赛等,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结语
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健康素养较高,但仍普遍存在危害健康的行为。健康素养3 个维度中的健康技能维度,6 类问题中的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素养问题与健康行为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学校应从提高这些方面的素养水平着手,改善医学生的健康行为,可结合多学科知识和新媒体平台,精心设计方案,实施多样化、精准化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