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树上,长在水里
2024-04-18徐六一
徐六一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它是第三纪冰川末期的孑遗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 000 多万年,被称为“鸟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鸟类,因此人们在它的名字前冠以“中华”二字。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鸟类,无亚种分化。全长约49—63厘米,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那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不过,它最为醒目的特征还是两胁羽毛上的黑色鳞纹,其早先的名字“鳞胁秋沙鸭”即由此而得。
中华秋沙鸭雌雄异色,雄鸟头、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镜和下体白色,两胁具黑色鳞状纹;雌鸟头和颈棕褐色,具有羽冠,喉部淡棕色,上体灰褐色,胸部白色杂以褐色鳞斑。
藏在野鴨群里的中华秋沙鸭
个头很大的普通秋沙鸭
睡姿奇特的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的迁徙
之旅中华秋沙鸭平时以家族方式活动,迁徙时则会集合成大群活动。深秋时节,中华秋沙鸭大多从东北迁往江南越冬。它们的飞行和游泳能力很强,足以支撑跨越数千千米的旅途。中华秋沙鸭大多在白天活动,而且会和其他野鸭汇集成群,游荡在水面上,稍有异响就会迅速躲藏起来,警惕性非常高;到了晚上,它们会将脑袋插入翅膀下,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休息。
春季来临后,中华秋沙鸭会由南向北迁往长白山等地,开始新一年的繁衍生息。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
中华秋沙鸭与普通秋沙鸭(Mergusmerganser)虽然长得很像,细看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普通秋沙鸭是秋沙鸭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此,从个头上看,普通秋沙鸭比中华秋沙鸭更大一些。另外,雄性中华秋沙鸭嘴长而窄,颜色鲜红,尖端黄色,有一点点小钩;普通雄性秋沙鸭的嘴呈深红色,嘴尖端黑色,钩尖明显,并超过下喙。中华秋沙鸭最大的特征是,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普通秋沙鸭的两胁是纯白色或者黄色的。
在树洞里营巢的中华秋沙鸭
鸭子上树不用赶
中华秋沙鸭不筑巢,也不具备挖树洞的本领。因此,到了繁殖期,它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天然树洞当作巢穴。对中华秋沙鸭来说,水中比陆地安全,所以他们会选择离水较近、粗壮的活体阔叶树树洞营巢,距离地面10 米左右的树洞是它们的最佳选择。中华秋沙鸭幼崽在破壳而出后的一两天内,就要在父母的带领下跳出洞口,进入水中,融入大千世界。
中华秋沙鸭常利用高大树木的天然树洞营巢,但这种天然树洞的形成通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目前,符合条件的树洞数量越来越少。为了帮它们繁衍生息,人们在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为它们安装人工巢箱。
准备跳巢的幼崽
“鸟中大熊猫”
人们之所以将中华秋沙鸭誉为“鸟中大熊猫”,不仅因为它们和大熊猫一样历史悠久(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 000 多万年的繁衍史),还因为它们的数量非常稀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近年来,人们加大了对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行动也在逐渐展开。通过长期调查,工作人员将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分布情况和保护空缺逐一明确下来,并据此展开了相应的保护和人工救护等工作。在人们的努力下,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种群呈上升趋势,保护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知识链接
生态试纸
因为主要依靠眼睛发现猎物并潜水捕食,所以中华秋沙鸭对水质极为挑剔,对环境也极其敏感,它们常选择水质清澈、鱼类丰富的河流、湖泊或水库作为栖息地。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被人们誉为“生态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