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2024-04-18王晶晶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班本树叶叶子

王晶晶

导读:在儿童被发现的当今时代,儿童被看作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主动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和评价理念,借助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将评价充分融于课程开发前、课程实施中、幼儿发展中,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设计适宜于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课程。

一、问题提出

课程质量关乎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优质的幼儿园课程能够更适宜、有效地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让儿童获得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经验和能力。随着园本课程的兴起,儿童立场、儿童观点、儿童发展需要等观点逐渐深入每位幼教人的心中。然而,每个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环境和所能接触的课程资源各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看,幼儿园教师不应该仅作为专家编制好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设计出适宜于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

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但在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困惑与误区,具体包括:没有把班本课程建设看成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实践的过程,课程方案停留于静态的计划书写上;不知道如何处理好生成活动与教师预设活动之间的关系;存在课程“拼盘化”现象,课程目标与内容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难度过大,缺乏评价的意识和方法,忽视评价环节等。教师转变单一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班本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是有效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

二、教·学·评一体化对班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最早可追溯于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他要求课程教学首先要从清晰的课程目标出发,其次要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教育经验,思考有效的组织方式,最后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目标是课程编制的起点,也是课程评价的终点。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要求基于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兴起“为了学习的评价”研究,倡导让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一次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评价逐渐实现一体化,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什么”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学什么”即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恰當的教学经验,“学得是否有效”即依据预期目标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虽然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课程,但是评价课程是否有效的依据始终是课程能否促进幼儿发展,因此课程开发并非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基于根据幼儿园的法律法规、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和线索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从目标出发,整体地考虑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对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评价幼儿兴趣,预设课程目标

幼儿兴趣是课程开发的起点。《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在阐述教育过程的“师幼互动”这一指标时指出:“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支持儿童主动学习。”这一指标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能够在兴趣的引发与驱动下主动学习。幼儿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发现幼儿的兴趣也许不难,但是在众多容易转移的兴趣中捕捉到能够支持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有价值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兴趣做出价值判断,评价幼儿的兴趣是否具有课程开发的价值、是否对幼儿成长具有普遍意义、是否能够推动幼儿持续探索和主动学习。

例如,班本课程《有趣的叶子》课程开发起点是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关于“一场树叶雨”的关注。户外活动时,一阵风吹过,树上很多叶子随风飘落下来。欣欣说:“哇,快看啊!下树叶雨啦!下树叶雨啦!”桐桐说:“树叶才不会下雨呢!这是风把树叶吹下来了。”诗雨说:“这些被风吹下来的叶子好像蝴蝶在转圈圈。”冉冉说:“刚才有树叶落下来砸到我脸,还有点疼呢。”俊宇说:“为什么有的叶子被风吹下来,有的叶子还在树上长着呢?”桐桐说:“因为这些树叶枯萎了呀,枯萎的树叶会变成黄棕色,然后落下来。”浩轩从地上捡起来一片落叶说:“看,这个叶子是爱心形状的,我要送给我妈妈。”欣欣说:“不如我们来捡很多很多爱心的叶子带回教室,送给好朋友吧!”桐桐说:“这里还有像扇子一样的大叶子,我要捡大叶子。”随后,几个幼儿都在地上捡起了叶子。教师发现了幼儿对树叶飘落的过程感兴趣,关注到树叶飘落的状态、树叶的大小和形状、树叶为什么掉落。从更多幼儿捡树叶的现象中,教师可以初步判断幼儿的兴趣更多集中于对树叶的关注方面。因此,在对幼儿的兴趣做出评价之后,教师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目标指引预设班本课程《有趣的叶子》的课程目标:

1.能通过简单的调查,用图画和符号收集、记录有关树叶的发现和问题。

2.能在观察、发现、探索等形式中感知树叶的不同特征,并能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3.了解树叶的生长过程,发现树叶随季节发生的变化。

4.能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以树叶为主要材料的游戏活动,体验利用自然物进行创造的乐趣。

5.尝试用连贯完整的语言,分享与树叶的故事。

(二)评价教学实施全过程,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依据。幼儿园课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活动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存在逻辑性,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我们可以得到每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活动目标设置要考虑到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并且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便进行活动评价,分析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关注如何让评价具体化,又要关注幼儿能学到什么、如何学习更有效。从课程目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幼儿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出发,可以生发出“寻找叶子”这一活动。活动目标1:主动寻找和发现叶子,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叶子,发现其异同。目标2: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记录和分享各自的发现。目标3:对探究叶子的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用绘本《叶子先生》导入,启发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叶子,利用表征记录支持幼儿主动探索和探索发现。由绘本故事到实际操作、表征记录,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和用符号表征的能力。“寻找叶子”活动实施形式为两人一组的小组活动,实施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特点,支持幼儿利用表征记录的方式将小组合作寻找到的叶子都画在纸上。这些表征信息既呈现了幼儿在感知、操作、体验中获得的多样化学习经验,也是教师判断目标是否达成、促进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活动设计依据。

2.收集评价信息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与评价信息收集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仔细倾听幼儿的发现,归纳分析信息,形成活动评价结果。收到幼儿表征记录后,教师要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对话过程,引导幼儿有层次地、完整地分享自己的发现。问题1:你在哪里发现了这些叶子,你认识这些叶子吗?问题2:这些叶子有哪些颜色呢?问题3:你发现了这些叶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问题4:你有没有找到两片一样的叶子呢?问题5:关于叶子,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了解?由于幼儿的回答零散繁多,这里仅呈现归纳与分析过程。记录幼儿的回答,结合表征,对幼儿的学习经验进行整理后,教师了解到幼儿能够观察和发现不同种类叶子的异同,不同小组幼儿对叶子的认知经验存在差异。少部分幼儿能够准确说出叶子的具体名称,能认出广玉兰叶、银杏叶、枫叶、柳叶。大部分幼儿对叶子的不同点认知集中于颜色、大小、形状方面,少部分幼儿关注到叶子的气味、表面有无绒毛或破损、是否可食用方面。对于叶子的相同点方面幼儿能够说出叶子都有杆杆,表面有很多线,不能说出叶柄和叶脉。幼儿对叶子为什么变黄/变红、叶子为什么会落下来、有的树上叶子为什么不落、那是什么叶子等问题感兴趣。

3.评价活动效果

通过整理与分析,教师能够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目标是否达成,把握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和思维方式,为后续设计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和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从活动实施结果来看,幼儿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寻找叶子,用图画表征和语言讲述的方式记录、分享自己关于叶子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叶子的异同点,从形状、大小、颜色上和名称上对叶子做出区分,发现叶子都有杆杆和线,并能提出关于叶子的感兴趣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叶子的身体、叶子标本、叶子与阳光、落叶树与常绿树、一片叶子落下来、叶子拓印、落叶跳舞、我和叶子玩游戏、好喝的茶、蔬菜有营养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评价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对活动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同时也是对幼儿现阶段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分析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连续发展的活动。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收集着评价信息,促进教学和学习一体化效果的提升。

(三)利用游戏故事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

为了判断课程是否有效,教师还需要对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最终应用于促进教学和幼儿学习方面。幼儿的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化测验方法评价幼儿。对幼儿发展做出评价,需要教师灵活运用非正式评价方式,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依据《指南》和课程目标进行解释和反馈。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让幼儿展示出真实的自然状态。教师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为评价幼儿发展提供了依据。游戏故事评价是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而评价幼儿发展的一种实质性评价方法。它的主要操作流程有六步:确定游戏主题—自由游戏—教师观察—幼儿记录—师幼交流—后续解析。在评价课程《有趣的叶子》中,我们借助这一方法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继续学习,优化教学进程。

游戏开始前,教师提供了树叶、树枝、松果、圆木片、小木桩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结伴,确定游戏主题后自由进行游戏,教师在游戏中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游戏中,教师观察到欣欣和小鱼两个幼儿拿了一些木片、松果、树叶等材料。在拼搭交流中,教师了解到两名幼儿想要给松鼠做一个家,还要准备很多松果作为过冬的食物。他们首先将最大的圆木片放在最底层,在四周又放了四个小木桩,又在木桩上放上一层圆木片,按照这样的结构做了两层。其次,在木片周围摆放了一圈树叶,中间放了一颗大松果。最后,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圆木片上放上一些小松果,还用树叶前后连接起来做了一条弯曲的树叶小路。这样一个小松鼠的家就完成了,幼儿拍手歡呼并邀请同伴参观小松鼠的家。教师将幼儿的游戏过程拍照记录下来,游戏结束后,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游戏过程。

教师在游戏讲评环节开展充分的师幼交流,出示游戏照片,利用“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为什么要用这个材料?游戏分享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在游戏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其他小朋友对他们的游戏有什么想法?”等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了解幼儿真实的游戏想法,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让其他幼儿参与到游戏评价中,实现幼儿之间的互评,真正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讲述游戏的过程,也是锻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师幼共同提炼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下一次游戏中尝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思考,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索和学习。

游戏分享结束后,结合幼儿表征记录,教师继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此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思考后续教学支持手段。从幼儿的游戏观察中可以发现,两名幼儿的游戏主题明确,并且能够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搭,拼搭过程中两人分工合作,始终投入专注地游戏,注重作品的美观程度和实用性,游戏时心情愉悦,体验到使用自然物进行创造的乐趣;分享时讲述清晰,对作品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当幼儿提出想要做更大的松鼠家时,教师需要思考下次游戏的场地和材料支持,为支持幼儿深入游戏做好物质准备。

四、结语

借助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可以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协调平衡,以专业、全面的课程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发展。

猜你喜欢

班本树叶叶子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树叶的不同称呼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一片树叶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