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

2024-04-18缪璐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4期

缪璐萍

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阅读理解及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也是每个教师应努力追寻的目标。尤其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实践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精彩,打造高效课堂。

众多实验表明,大量阅读可以训练以下几种能力: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住重点;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文章合乎逻辑,内容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只有让群文阅读教学走进课堂,打破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整合,即把不同的事物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群文做到了不同文本的衔接,将一组文本的信息通过表格、知识树等形式衔接起来,并且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让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增加,并且掌握将群文整合起来的甄别式阅读方法,为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具体而言,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紧跟先进教育理念

开展群文阅读,教师需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读知识储备、开放的阅读胸襟、灵活的教育方法。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保证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利用网络学习,阅读有关书籍,利用多媒体搜集、整理资料,是获取群文阅读教学知识的主要渠道。

二、立足课堂教学,重视研究实践

在具体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亲身经历,才有研究价值积累。拿到《语文经典阅读》教材时,教师首先要细细阅读每组文本、每篇文章,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网上查询,最重要的是找出每组文本的内在、外在联系,并从文本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线索、感情抒发、中心思想上,通过整合单的形式进行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比较阅读,提高整合能力

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的整合单,有利于学生区别性地理解文本,还有利于学生整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结合教师设计的整合单阅读文本,在学习几组文本之后,自己也会进行整合学习。

(二)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1.学习方法

群文阅读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单篇文章的阅读:一节课要读两三篇或三四篇,讲究速度和质量,所以开题前教师就要教给学生或者训练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如默读、略读、浏览、跳读、选读、扫读、寻读、泛读、通读等。对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学生默读每分钟不少于200字;高年级学生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对于略读,教会学生了解文本大意,抓住大致内容。浏览文本,训练学生“一目十行”,摘取重要信息。跳读时,要求学生快速在文章中披沙拣金,找到关键词句,寻找自己需要的细节。扫读时,看小标题、过渡句、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这些快速阅读方法。例如,教师执教“走近鲁迅先生”专题时,浏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指导学生看每段的开头及结尾,摘取主要信息,以总结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又如,教学《大海的宝藏》时,指导学生看小标题,不断深入理解大海为什么被称为大自然的宝库。

2.有机整合

無声阅读中,学生根据整合单分析、思考、质疑、发现,掌握将群文整合起来的甄别式阅读方法,在比较中学习、探索、发现、提升。在教学“人间真情”专题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助人方法,如直接助人、间接助人,通过善意的谎言,悉心聆听,明白人物的善心、善意、善举。这样的阅读体会,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三年级学生以朗读为主,仔细品味文本中语句的优美;对四年级学生,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语句,从用词、修辞、描写、情感表达上细细体会;高年级重点训练学生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

学有所用,提高写作水平。《语文经典阅读》选取的都是精品文本,针对教材特点和名著片段,学习写作方法。“走近鲁迅先生”一组文本,是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其性格、品质。学生学过之后,就可以仿照此写法进行人物描写。学过“民间艺术”专题,学生可以仿照学到的写作方法介绍物品,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方法学写说明文。特别是学生学习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拿起笔来写起了小诗。五年级学生学习了“影评”一组文本后,明白了影评与读后感的不同,不少学生写出了精彩的影评。

(三)整合后提炼共性话题

对一组文本,教师可带领学生从体裁、内容、写法、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写作风格等方面分别学习,然后找共同点,并从中提炼共性话题,让学生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情感上上升到一定高度。学习“人间真情”这一组文章时,学生通过质疑,梳理出了共性话题“做好事的益处”:解决别人的难题,给他人带去温暖,给自己带来快乐。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正能量,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在学习五年级“生活发现”组文时,教师将文本内容引申:我们的家乡卫辉美吗?美在哪里?通过参观访问,学生发现卫辉的美不仅在于比干庙、镇国塔和望京楼,还在于那些悠远、神奇的民间故事。

(四)在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从文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每篇文章、每组文本都会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阅读《语文经典阅读》第五组《狗的自述》时,孩子们问:“主人说的本能与理智如何理解?”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学生提出了对字词意思的疑问。这就促使学生去查阅历史背景、人物事迹,有利于培养探究能力。

群文阅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坚持下来,效果显著。

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语文经典阅读》一册共8组,30多篇文章。教师一般用两个课时完成一组文章的学习,并针对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又增加了阅读量。比如,在教学《语文经典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二组时,由于学生对《蜀相》《书愤》中的诸葛亮和诗中提到的《出师表》不甚了解,教师就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阅读《出师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和陆游眼中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课后又推荐学生阅读《诸葛亮传》,进一步理解人物。

二是学生的整合能力得到提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上了一个台阶,逐渐掌握将群文整合起来的甄别式阅读方法,提高了整合能力。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只有坚持优化群文阅读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本文系2023年度卫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暨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2023WHLX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