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2024-04-18范诚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队伍应用型

范诚梅

[摘           要]  民办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亟须兼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辅导员队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研了民办高校100位辅导员,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出发分析问题,以期找出适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9-0097-04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民办高校,已进入“强内涵、提质量”的质量提升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使命。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时刻听党话,跟党走,又要有深厚的爱国情结、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习生活指导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关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决定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面临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想道德水平高、综合素养好的工匠型人才。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显然已无法满足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这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有别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努力成为学生专业发展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以及工作能力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或者是相促进的,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特点,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式,创造性地建设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管理、发展等建设工作却略显滞后,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稳定可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辅导员队伍,是当前民办高校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调查研究情况

陕西省民办高校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本课题以陕西省民办高校为例展开了调查研究,问卷设计侧重辅导员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养、要求与职责、管理与考核四个方面展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有效率100%,样本具体情况如下(见表1)。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辅导员队伍选优配强机制逐步完善

从调研的学校来看,各民办高校根据《高校辅导员管理规定》的相关任职要求,总体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岗位,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在招聘条件上严把入口关,把政治素养放在第一位,同时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等作为重要选拔条件。在招聘程序上初步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机制,在招聘小组的人员组成上,除了人事处、学生工作部成员,还把二级学院总支书记和教师发展中心纳入招聘小组,充分考虑到辅导员队伍“双线晋升”培养的要求;同时在招聘流程上,部分院校除笔试外,还把心理测评也列为辅导员选聘的重要程序之一,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选聘机制。

(二)輔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受到重视

新时代,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是在薪资待遇方面,民办高校全部落实了辅导员岗位津贴,同时根据“双线晋升”的机制,辅导员还有部分课时费收入,辅导员薪资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二是民办高校打通了辅导员晋升通道,采取行政职务和教师职务晋升双向进行,这对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三是重视队伍的常规培训。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辅导员队伍成为民办高校一支十分重要的师资力量,既担负着日常的学生管理,是守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骨干力量,又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大思政建设中的基础力量,因此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这支队伍的培训和提升,除业务能力培训,还有心理培训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为这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普遍不重视到普遍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辅导员队伍已经从低学历、专业能力不强转变为高学历、高专业素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准入标准在逐步提高。截至目前,陕西省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基本实现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院校基本实现了100%研究生学历。同时,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除日常管理工作外,多数辅导员还参与到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课题研究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相关思政育人研究,承担了一定的校级课题和省级课题。辅导员个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增强的同时,民办高校相应的培养、发展机制等也在逐步完善,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队伍配备与选聘

1.年龄结构不合理

从调研情况看,被调研的100位辅导员中年龄结构在20~30岁区间的占比60%,20~40岁区间的占比90%,总体来看,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偏低,队伍结构偏年轻化,这说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以“新生代”为主,缺乏经验丰富的“中生代”辅导员,年龄结构差异化明显。这种年龄结构的缺陷对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专业化发展十分不利,也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年龄结构的不合理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说明民办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发展、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队伍流动性强、稳定性差,这也是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2.选优配强难度大

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民办高校人事部门,民办高校在选优配强方面有较大难度。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辅导员要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符合这些条件的学生无疑是优秀的毕业生。但很多优秀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民办高校不是第一选择,而是退而求其次,第一选择是公办高校、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这虽与中国人传统的就业观念有关,但也说明了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吸引力,辅导员队伍在入口上选优配强难度大。

(二)发展与培训

根据辅导员职业满意度调研分析,非常满意的仅占比8%,不满意的占比61%(见表2)。这说明民办高校在队伍发展与培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留人难,队伍不稳定

建设一支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前提是留得住人。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初级辅导员的培养年限是1~3年,中级辅导员的培养年限是4~8年,高级辅导员的培养年限是8年以上。而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占比52%,5年以下的占比75%,这说明民办高校现有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以初级为主。因此,队伍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凸显了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方面存在短视现象,辅导员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尚未形成。

2.重使用,轻培养

调查数据显示,在职业发展方面,48%的辅导员会选择转岗专职教师,34%的会选择转岗行政职能等其他岗位,只有18%的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本职工作(见表3)。这说明民办高校缺乏对中青年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体规划,造成辅导员对本职岗位缺乏认同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于是辅导员岗位成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跳板,一旦有机会就会考虑辞职或者转岗。这凸显出民办高校在辅导员长效培养机制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或者普遍缺乏一套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辅导员长效培养机制,或者有机制,但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地发挥作用。

(三)要求与职责

1.职业定位明确与工作边界模糊并存

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占据主要时间,同时除本职工作外,88%的辅导员是兼有党务、工会、教学等其他工作(见表4)。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但工作中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交集,工作边界比较模糊,凸显出民办高校在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方面存在不清晰、不规范现象,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考核的有效性。

2.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低

要求与职责的不清晰,导致辅导员自我定位模糊,易产生“保姆”“救火员”等错误定位思想,工作积极性受挫,工作幸福感降低,无法对岗位产生自我认同和期待,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形成破窗效应,影响队伍的整体发展。

五、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年10月1日,教育部颁布施行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养、要求与职责、管理与考核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部分构建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一个《规定》和一个《标准》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准则和依据。民办高校应该积极对标一个《规定》和一个《标准》,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根据一个《规定》和一个《标准》,在对策建议部分,采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倒序方式进行,因为管理与考核科学化,对应的就是工作要求与职责清晰准确,辅导员职业发展与培养系统化,进而自动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达到队伍选强配优,这才是良性可持续的队伍建设模式。

(一)管理与考核符合民办特色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最大的不同是在办学上有更多的制度灵活性,民办高校要利用这一优势做好辅导员的考核与分流机制。考核方面,考核因素应尽可能多元化,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设计,如传统的个人政治修养、管理学生数量、学生反馈等因素,也可以加入一些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实践成绩作为考量,打造职业型、学习型工作队伍。同时要加大对骨干辅导员的职务晋升激励力度,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分流方面,工作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学校要考虑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有序安排到适合的其他岗位,通过有序流动,逐步形成老中青协调发展的队伍结构。

(二)要求与职责清晰明确

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也是留住人的关键。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将辅导员职业要求分为初、中、高三级,每一级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要求都做出明确规定,辅导员达到相应等级后,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要及时给予配套兑现。清晰明确的工作定位有利于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抓住工作的核心,有利于推动辅导员更快成长。

(三)发展与培养“双师型”辅导员

“双师型”辅导员建设是以大思政模式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要在科研、教学上为輔导员提供平台和有力支持,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可单列辅导员专项课题研究,鼓励有想法、有创新的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工作实践。同时单列辅导员职称评定,组建辅导员职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进行职称晋升序列、指标、评审等程序的单列,助力“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四)配备与选聘保持动态平衡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前面三个环节夯实基础,选聘环节水到渠成。民办高校正在形成自身的招聘机制,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要着力挖掘符合民办院校用人需求的“潜力股”,把真正认同学校发展理念,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选拔出来,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六、结束语

民办高校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但队伍建设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需要上下联动、左右互通、久久为功,方能善做善成。希望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民办高校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学堂,李成,刘敏涛.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8):258-259.

[2]陈燕妮.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A].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C],2022.

[3]刘俞辰,欧阳玛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国际公关,2020(5):153-154.

[4]马玉萍,许鹏奎,王亚平,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选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5):162-16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队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