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预测分析*
2024-04-17孙嘉颖罗金萍张倩雯王康尹文强陈钟鸣任其超马东平
孙嘉颖,罗金萍,张倩雯,王康,尹文强,陈钟鸣,任其超,马东平△
(1. 潍坊医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3. 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4. 潍坊市人民医院;5. 烟台毓璜顶医院)
卫生资源配置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1],是居民获取健康服务的主要途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通过开展跨区域合作办院、在沿海三市与长三角地区开展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结算、共建急救医疗体系等方式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沿海省份受到海洋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是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和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地区,基于沿海发展现状讨论较为发达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与作用[2]。
已有研究多从全国和某省的角度以集聚度[3]、泰尔系数[4]、基尼系数[5]等方法探究资源配置效率公平性问题,但缺乏对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效率评价及预测分析研究。现对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BCC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以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6],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变化趋势,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定义的1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进行沿海地区划分,分别为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投入与产出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4~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一种测量多指标投入和产出效率的研究方法,1978年由Charnes、Coopor和Rhodes提出[7]。DEA常用模型为CCR、BCC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本研究运用DEA-BCC模型以静态视角、DEA-Malmquist模型以动态视角分析评价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DEA-BCC指数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可变条件下进行的数据包络分析,运用于截面数据,根据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效率的计算和判断[8]。三者关系为综合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假设有k个决策单元DMU(k=1,2,,k),每个决策单元有投入指标m个与产出指标n个,表示某地区在卫生资源某一指标的权重变量,效率指数可按式(1)计算,表示为:
(1)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更多应用于计算效率的动态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可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综合技术效率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关系为全要素生产率(tfpch)=综合技术效率(effch)×技术进步(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技术进步(techch)。若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则说明效率提高,等于1说明效率不变,小于1说明效率降低[9]。
技术效率变化从t期到t+1期的变动情况计算公式表示为:
(2)
1.2.2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由邓聚龙于1982年提出[10],相较于传统统计学预测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以C值和P值共同决定模型精度等级,具有计算简便、拟合精度高的优点,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11]。本研究以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GM(1,1)预测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指标的发展趋势。
1.3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DEA模型必须满足决策单元k、投入指标数m与产出指标数n之间存在的关系,即2(m+n)≤K,将11个地区作为决策单元,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选择[12]。当前DEA模型运用至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研究较多,投入指标多围绕家庭医生数量、乡村医生数量、床位数等;产出指标多围绕诊疗人次、入院人数等。本研究聚焦于地区整体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最终确定3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DEA模型中,指标的选择应满足可比性、可操作性及全面性等原则[13],在管理学中多以人力、财力及物力角度对资源进行分类,简称“人财物三要素”[14],投入指标以该角度展开。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力指标,医疗卫生机构数为物力指标,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为财力指标,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人次指标对应卫生技术人员数指标和医疗卫生机构数指标,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指标对应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指标,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选择
1.4 统计学分析
11个地区各年卫生资源数据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DEA数据通过DEAP 2.1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灰色预测模型依据拟合方程公式,使用Matlab2018a软件编写程序,并结合Excel 2010软件制定合理预测方程对比检验。
2 结果
2.1 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描述性分析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和总收入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总支出从2012年至2020年逐年增加,其中2019~2020年增速最快,达到23.60%,2021年出现短暂下降,相较于上年下降5.22%;年诊疗总人次从2012年至2019年逐年增加,2020年出现短暂下降,相较于上年下降了13.16%,2021年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
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指标中,广东省卫生技术人员数投入与总支出最多,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投入最多;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产出指标中,广东省年诊疗人次和总收入最多。投入和产出具体数据见表3。
2.2 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2.1 DEA-BCC模型静态分析结果
本研究运用BCC模型,输入2021年沿海11个地区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演算,结果见表4。其中,上海、浙江、福建3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均为1,显示DEA有效;天津、广东和海南3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为1,但规模效率不为1,显示DEA弱有效,河北、辽宁、江苏、山东和广西5个地区显示DEA无效。从总体均值来看,11个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均值分别为0.971、0.981、0.989,均未达到1,说明我国沿海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仍然不足。从规模报酬角度来看,天津、河北和海南3个地区显示规模收益递增,存在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说明增大卫生资源投入规模是有意义的;江苏、山东、广东和广西4个地区显示规模效率递减,存在投入卫生资源过量的情况,不宜再增大投入规模;其余地区的规模报酬不变。
表4 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2.2.2 非DEA有效地区改进方向
DEA无效的5个地区,其卫生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其中投入指标冗余和产出不足结果见表5。以江苏省为例,当前规模下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无法完全利用,需要减少卫生技术人员9.09万人,可达到投入产出规模的最佳状态,即DEA有效。
表5 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指标改进值
2.3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动态分析结果
2.3.1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总体投入与产出效率变动情况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7.1%,多个时间段中,只有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2013~2014年、2015~2016年、2017~2018年、2018~2019年、2020~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他年份为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84<1。根据全要素生产率计算表达式,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下降0.002,而构成综合技术效率的纯技术效率下降0.003,规模效率上升0.001,结果见表6。相对而言,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对于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更大,而纯技术效率更多是指管理和技术水平等影响生产效率的指标,说明更高水平的医疗管理能力和更加成熟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整体卫生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发展。结合图1 Malmquist指数折线图,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曲线存在大量重合,体现技术进步相对于综合技术效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曲线的影响更大,说明促进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效率水平,需要逐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
图1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生产率指数
表6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
如图1所示,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两个峰值和一个低谷,其中,峰值分别出现在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低谷出现在2019~2020年。除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其他年份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均高于全要素生产率。
2.3.2 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率变动情况
2012~2021年我国沿海11个地区中,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均值的有河北、山东、广东和广西,仅有辽宁、上海和海南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占比27.27%。其中数值最大的为上海(1.007),表明上海的生产力上升幅度为0.7%;数值最小的为河北(0.944),表明河北的生产力下降幅度达到5.6%,显示各地区间差异较大,总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见表7。
2.4 灰色预测模型拟合结果
基于计算得到的2012~2021年我国沿海11个地区的年诊疗人次、总收入、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数和总支出的总和,依据拟合方程公式编写程序,建立预测模型。后验差比值C均小于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1(>0.95),模型精确等级均为1级,相对误差较小,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见表8。
表8 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灰色预测模型及检验结果
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指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5个指标中预测总支出年均增长最快。随着人口总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扩大,伴随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机构数量的增加和资金的投入,诊疗人数和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也会持续增加。见表9。
表9 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指标预测结果及年均增长率
3 结论与建议
3.1 改善资源投入过剩情况,避免盲目增大规模
2021年我国沿海仅有上海、浙江、福建3个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优异,显示DEA有效,占比27.27%,而河北、辽宁、江苏、山东和广西5个地区均显示非DEA有效状态。其中,山东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机构数的松弛变量分别为26.45万人和4.99万个,显示严重的投入过剩情况,说明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不均衡问题。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以年份和地区进行对比,均值为0.984<1,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说明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还未达到最优效果。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重点分析资源投入过剩和地区间卫生资源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出台相应的资源分配政策和机制,做好战略规划、制定长远发展目标,提高生产力与科技水平。(2)盲目地增大规模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可能还会导致医院过度医疗现象,增加居民就医问题。资源配置应当以地区人口的健康需求作为支撑和依托,需要结合医联体、医保政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累积效应,持续引导患者就医。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地区,应加强科学规划,适当缩小规模,依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改革医疗资源分配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3)“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三大海洋经济圈做出解释,将江苏、上海、浙江列入东部海洋经济圈,河北、辽宁、山东、天津列入北部海洋经济圈,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列入南部海洋经济圈[15],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沿海地区独特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情况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合理运用卫生资源,形成医疗资源跨区域和跨经济圈合作的有效模式,积极实现地区互补,打破区域发展壁垒。同时,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往往聚集了大量卫生资源,推进长三角地区卫生资源向其他地区流动,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持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互联网+”优势
从2021年的静态模型分析结果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共同决定,综合技术效率趋势与纯技术效率趋势变化大体一致;从2012~2021年的动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沿海有8个地区的卫生资源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占比72.73%,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均值为0.984,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且Malmquist指数第一的上海(1.007)和最后的河北(0.944)相差较大,各地区差距明显。同时,Malmquist指数折线图体现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曲线的影响更大,这表明技术水平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提高产出可以通过提升技术进步水平来实现,在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持续提高管理服务和技术开发能力,如通过购买先进设备,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能力培训等措施。要持续加快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基于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模式背景,实现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合作与发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于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尤其是浙江省、上海市等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其地方优势,《浙江省省级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未来对于浙江省智慧化医疗平台的建设和创新方法,内容包括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互联网智慧功能延伸、场景开发、构建“全科家医+区域名医+智慧云医”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等等,对于其他沿海省份地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3 坚持政府主导,精准化、精细化规划配置卫生资源
政府需要保障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更多地关注居民对于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沿海地区港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依据区位优势制定合理资源规划目标,建立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体系,更好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整合医疗资源避免浪费。
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卫生技术人员数、机构数均有逐年上升趋势,总支出和总收入呈现同步年均增长趋势,卫生资源的配置不仅要精细化,更要精准化,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其中,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水平,在资源和国家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持续提高卫生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围绕主要目标,走依据基本规律和长期效益的发展道路。同时要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