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沙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

2024-04-17铁铮

国土绿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沙区风沙治沙

铁铮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徐先英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领域的最高荣誉。他也成为全国林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心情非常激动。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知道,这不但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全体治沙人的荣誉。”徐先英双手捧着“国家卓越工程师”证书,激动地说。

39年间,他一直奋战在治沙一线,从事荒漠化防治研究工作,于1999年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佳沙漠实践奖,2000年获甘肃省首届林业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022年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崇高的事业在沙漠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我国沙漠分布面积大且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1963年,徐先英出生在甘肃省民勤县沙漠边缘的一个村庄。受到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击”的民勤,是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从小与沙做伴的他深知风沙的危害,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民勤风沙肆虐,不断侵袭庄稼地和村庄的场景。

1985年,徐先英大学毕业后进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投身于风沙治理的事业中。天天风里来,年年沙里走,在沙海里摸爬滚打的他,深刻地意识到,治沙不能只凭热情,还要靠知识、靠科技、靠科学。尽管工作繁忙,徐先英依然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成功考取博士学位后,徐先英下定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他的心目中,治沙不是工作,而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最好的论文在沙地

39个春秋里,徐先英主持完成了30多项科研,多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授权专利22项,筛选出了4个抗逆性沙地造林树种,成功研发17项防风固沙技术与模式,研制出90多台(套)新型治沙装备,推广治沙技术面积20多万亩。

1986年,徐先英参加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盐渍化沙地适生树种选择及抗逆性造林技术研究”。项目的试验地设在白茫茫的盐碱滩地上,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为了完成试验,他两赴新疆,在冰天雪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亲手采集了2万多株可供造林使用的插条。在茫茫沙海中,他布置造林试验,观测苗木生长状况,测定植物抗风蚀沙埋性能,观测所选植物种的生理生态表现。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地筛选出了适宜盐渍化沙地造林同时又兼具抗逆性强的东疆沙拐枣、红皮沙拐枣、甘肃柽柳、短穗柽柳,丰富了当地的造林适宜树种。这个项目也获得了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早期的治沙,采用“人拉肩扛”的压沙模式,费力费时,效率还低。如果引进大型治沙设备,成本高不说,当地特殊的地形也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成了当地治沙压沙的“卡脖子”难题。

“一定要想办法,研制出小巧便捷、沙区老百姓用得起的机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徐先英夜以继日,反复试验,终于有了想法,画出设计图。但是当地工厂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给了徐先英一记迎头痛击。

徐先英勘察当地情况

“没人制作,咱就自己来。”处处碰壁的徐先英带领团队尝试着自己动手,终于在多次失败后生产出了第一批小型手扶式沙障机和流沙地灌木快速栽苗装置。

小巧实用的手扶式沙障机能够适应沙区不同地形条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6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每亩节约压沙成本250多元。这个设备很快在甘肃河西地区和内蒙古、青海等沙区治理工程区推广,受到了一致好评。

他研发制作的流沙地灌木快速栽苗装置,有效解决了在流沙地里栽植灌木的过程中苗木窝根严重和开坑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沙生灌木的栽植速度和苗木成活率。

徐先英创建了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干旱沙区的“四带一体”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为“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科学治沙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类似区域沙漠绿洲边缘风沙口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应用这一新技术治理风沙口,3年后的风沙口风沙流越过治理带后的风速较带前降低42.9%—83.1%,平均输沙量降到带前的0.14%,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为解决草地沙化导致的黄河源区草地植被退化、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等问题,徐先英摸清了草地沙化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成因与驱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他研发的治理技术在黄河源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后草地植被盖度增加30%以上,草场生产力提高20%—30%。

徐先英和他的团队渴望把甘肃的治沙故事讲给世界听,先后培养了76个国家的1000多名治沙科研人员,为我国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新装备、新模式以及新技术。

无悔的岁月在沙区

2008年,徐先英带领35人科考队首次对黄河首曲高寒草原沙化进行了为期45天的综合科学考察。他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和长时间遭受强烈紫外线照射对身体的伤害,带领队员们起早贪黑进行实地考察。45天的时间,徐先英摸清了黄河首曲高寒草原的风沙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草原沙化的成因、类型与分布特征等。

沙区一位70多岁的张大爷说:“你们这种吃苦耐劳、为民办事的精神,老汉我相当敬佩啊。有一次项目结束后,当地村民放着鞭炮,为徐高工他们送来感谢的锦旗。”

在沙漠生活了半辈子的徐先英,曾做过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所长,也担任过党委书记,但不管他身在何处,研究治沙永远是他的“心头肉”。他说:“做事就要坚持到底。我的事业就在这片沙漠里!”

猜你喜欢

沙区风沙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推动内蒙古沙区生态产业技术实践与科技进步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风沙地区公路路基防护措施初探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高考试题中“风沙、河沙”知识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