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2024-04-17蒋勋

金秋 2024年2期
关键词:抓周手抄权威

◎文/蒋勋

我从十二三岁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

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演的林黛玉剧照作的封面,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

最早的《红楼梦》是手抄的。谁喜欢它,谁就手抄。现在的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用手抄?如今拿一部《红楼梦》来,我们光看印刷品都已经吓晕了,何况是手抄。可是对我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讲,完全可以理解。我在大学的时候还手抄过鲁迅的小说,因为当时复印机不发达。

我想,最早喜欢看《红楼梦》手抄本的人或许不在意它是不是文学,它会不会被放到文学系去作为研究的对象。重要的是它这么好看,好看到你十二岁看它,三十岁又看它,四十岁还看它。在不同的年龄去看《红楼梦》感受不同,但是都“好看”。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一方面说《红楼梦》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很矛盾,不准我看,自己又说好看得不得了。我当然好奇,躲在棉被里看《红楼梦》的时候,就想:说不定大人们以前也这样偷看。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对于个人而言,每一次读《红楼梦》都会发现未曾发现过的东西;对于时代来说,不同的时代也会发现《红楼梦》不同的意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来讲,我们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时,主观性很强,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能使人性发生变化。

一旦我们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专门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

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红楼梦》在现代意义上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

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

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读者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的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

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

中国古代有抓周的习惯,小孩子满周岁的时候,父母亲会为他准备许多东西让他抓,看他要抓什么。他爸爸一定在前面放什么《四书》《五经》、剑、笏板、官印这些东西,最远的地方一定放的是大人希望他抓不到的东西。贾宝玉却抓了女人的钗环胭脂,所以父亲贾政觉得儿子是酒色之徒,从小就不喜欢他。

我每一次读到这一段都觉得恐怖到极点,因为他抓了一些女孩子的钗粉胭脂,父亲就始终觉得他是一个纨绔子弟?贾宝玉在一岁的时候抓周,好像已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走向。

在现实的人生里,我们常常把人分成好或者不好两种,甚至我们在转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忍不住会把自己的褒贬加进去。要使自己像一面镜子那样,清澈干净地去呈现一个现象,大概是非常难的。

儒家的文化也习惯于把人分成善、恶两种,而且这善、恶几乎是定规的东西,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人性中一大段黑跟白中间的灰色地带就被忽略掉了。事实上,当你下判断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对人性的本质做深入的了解。

人对善的向往,以及恶的沉沦的吸引力,其实是两个力量一起在走。在教育当中,人性的游离被考证出来以后,人性的讨论就比较多面。

文学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文学里面的人从来不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绝对好和绝对坏都很难成为文学。

阅读《红楼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我们对人、人性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懂得。懂得以后不要去抓别人的小辫子,而要学会对别人宽容。人都有脆弱的地方,全看你怎么去担待。

猜你喜欢

抓周手抄权威
“抓周”已有1500年历史
我的手抄报
我的手抄报
我的手抄报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妹妹抓周
权威发布
妹妹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