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认知调查

2024-04-17谢伟杨乐乐

新西部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红价值观大学生

谢伟 杨乐乐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深入调查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认知情况,归纳总结对网红现象的认知特点。并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充分利用正能量网红资源开展价值观教育、培养校内网红增强校园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路径。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自媒体迅速兴起,网络媒体人利用新技术释放的话语权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甚至形成了专门的MCN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实现规模化运营,从而谋取经济利益。近年来,抖音、小红书、B站、微信等内容分发平台逐步占据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接收渠道,网络红人、网红事件长期占据各大平台的头部流量。大学生对网红的选择与自身价值取向有关,而网红现象又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象,其价值观是培养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如何在新时代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认知情况

采取网络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广西几所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开展了调查。其中,网络问卷共发放820份、回收820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关注情况、对网红的偏好情况、对网红的认知情况和对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感受等方面。

(一)对网红现象的关注情况

一是关注网红的数量。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的大学生90.58%都关注网红,仅有9.42%的大学生“从不关注”网红。由于问卷对网红的定义不够明确,加之部分学生羞于承认关注网红等因素,部分学生选择“从不关注”网红。但是,通过访谈后发现,这部分学生实际也都关注网红。因此,从现有数据和访谈结果得知大学生关注网红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二是关注网红的时长。对网红关注时长总体比较合理,调查结果显示62.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红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仅3.27%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红超过三个小时。三是关注网红的渠道。关注网红的渠道高度集中,高达88.46%的大学生使用抖音关注网红,其他排名靠前的渠道有小红书、微博、B站等。

(二)对网红的偏好情况

关注的网红类型较为分散,问卷所包含的12种网红类型均有大学生关注,且关注比例最低的类型也超过5%,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兴趣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点。关注类型排名靠前的有:文化型47.88%、颜值型45.77%、搞笑型39.42%、权威型36.15%等。关注网红的原因相对一致。“日常娱乐,释放压力”是大学生关注网红的首要因素、占比高达82.31%,学习各类感兴趣的知识占比60%,提高时尚水平占比53.65%。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关注网红是为了“消遣时间”,反映出大学生其他文化活动可能较为匮乏,关注网红成了大学学习、生活空闲时间的一剂填充剂。

(三)对网红的认知情况

针对网红输出的内容,虽然部分调查对象(32.1%)认为网红输出的内容对自身的认知提高几乎没用,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调查对象(67.9%)认为网红对自身的学识和认知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调查对象只有很少一部分(2.12%)想成为网红,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从未想过成为网红,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成为网红并不抱有期待。这与大学生对网红整体素质持负面的评价有关,高达73.65%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网红”这个群体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大部分调查对象(95.57%)对网红带货十分谨慎,选择不购买或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

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成为网红的必要条件主要为:有才艺才华(86.54%)、自身努力(82.88%)、文化输出(77.5%)、真实善良(74.04%),说明大学生对网红的期待符合主流价值观。对于网红博眼球装疯、卖惨、虚假包装,网红整容脸和过度美颜,网红炫富和奢靡生活等情况,调查对象普遍持批评的态度或负面看法。

从问卷结果来看,仅1.92%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没有影响,可见网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确形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大部分调查对象(98.08%)认为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自身属于当事方羞于承认,主观地在问卷填写时降低影响的权重有关。另一种可能是大学生群体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不是白纸一张,对其价值观形成影响具有一定难度。同样可以证实这点的另一个调查选项是,当网红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冲突时,高达92.31%的大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对网红的观点进行个人判断之后再选择是否接受,仅有0.77%的受访者表示会放弃原有的想法而赞同网红的观点。

(四)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感受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开展,只有9.81%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高校没有或几乎没有专门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少部分学生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感知不强,大部分学生具有明显感知。半数(51.34%)调查对象认为高校目前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较好或效果极好,仅少数调查对象(5%)认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效果较差,可见在高校愈发重视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相比传统授课、专题讲座的价值观教育方式,调查对象(73.75%)更倾向于素质拓展、户外研学等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方式,这对高校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认知特点

(一)对网红的关注行为比较克制

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原生代”,在网络环境中成长,对网红等各种网络现象、网络文化、网络事件有着天生的熟悉度。对网红现象常常抱着见怪不怪的态度,“吃瓜不嫌瓜大”,被网红事件吸引的阈值大大提高。从调查来看,调查对象平均每天关注网红现象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对网红关注的时间投入较为克制。在网红带货成为新风潮的当下,大学生并没有盲目跟风追捧、购买,对网红带货行为持谨慎态度。对网红带货的新潮行为不热衷有以下原因:一是电商平台长期的价格优惠和“618”“双十一”等电商购物节提高了大学生对低价商品期待的阈值,大学生没有必要蹲守直播间,而是使用商品比价工具,更加便利地在其他电商平台低价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二是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优惠券套路等价格歧视行为破坏了大学生对商品的價格锚定。三是新时代大学生在经历过消费主义思潮的洗礼后,大体上已经形成了理性的购物观念——“购买自己需要而不是便宜的商品”,网红带货的商品不一定刚好满足使用需求;网红带货低价的噱头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大学生难以判断是否存在套路、陷阱,本能的回避参与。

(二)更能坚守自身价值观

网红现象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每个人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影响较小。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并非在大学阶段才受到网红的影响,其在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网红,面对偶尔出现的一些负面网红事件,往往更能从容应对潜在的价值观冲突。新时代大学生还具备较强的信息搜索和验证能力,对网红发布的存疑信息一般不会直接接受,能够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和验证。这种能力大大降低了网红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对大学生坚守自身价值观至关重要。

(三)对高校价值观教育认同度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据此,高校将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同时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树立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广泛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也通过课堂、校园宣传、班会等明显的感知和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四)对网红内容的主动选择动力不足

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抖音为代表的算法推荐短视频平台迅速吸引大部分大学生使用,成为大学生关注网红的第一渠道。大学生喜欢使用抖音的算法推荐功能,免去了手动选择内容的麻烦。只需要划掉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平台就会不断的推荐相似的喜欢内容供其观看。这种推荐机制看似“智能”却很不科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大学生长期观看同一类或几类信息,接收的信息面太窄,容易形成“信息茧房”,脱离现实社会。另一个潜在的隐忧是,平台可以通过调整算法,暗中引导用户接受推荐的内容或推送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价值观,实现平台自身利益。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批以AI创作者和数字艺术家为代表的红人新力量,[2]AI创作大大减轻了网络内容生产者的工作量,同时也带来了作品同质化严重、内容无新意等问题。大学生如果仍然依赖算法推荐,只会浪费大量时间观看同质化、低质量的网络作品。

(五)对网红文化持矛盾心理

调查对象一方面对网红持负面看法,不想成为网红,另一方面又期待网红能够“有才艺才华”“自身努力”“文化输出”“真实善良”等。对网红的不同观点揭示了大学生对网红文化的矛盾心理,在不同场合对网红现象的不同态度展现了大学生矛盾的价值冲突。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网红行为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导致大学生在主观上否定网红整体素质的同时又普遍关注网红。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呈现多样化特点,而这种多样性受到自身价值观、社会评价、融入社交圈的需要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课堂、班会、比赛等正式场合对网红现象更多展现批判的态度,在私下交流、个人独处的场景下对感兴趣的网红则兴致勃勃,更多展现出肯定、赞许的态度。

新时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高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3]相比网络渠道,大学生对身边的生活动态更敏感,更期望通过户外拓展、户外研学等活动增强与身边人物和环境的互动。大学生使用社交平台互动的主要对象也都是附近的老师和同学,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来保持社交联系、分享生活和信息。这对通过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构建校园价值观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宣传墙、宣传屏、宣传单、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校报、横幅、旗帜、标志、标语等系列宣传载体,选择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展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叠加效应,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二是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在校园文化节、运动会、文艺晚会、志愿服务活动、专业竞赛中合理确定活动主题,潜移默化地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三是榜样示范宣传。开展黄大年、袁隆平、梁小霞等全国性的榜样宣传,开展校内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的身边榜样宣传,最大化地形成榜样效應,引导大学生尊重榜样、学习榜样。

(二)充分利用正能量网红资源开展价值观教育

网红在网络上不断创作,累积形成了大量兼具知识性和正能量的作品,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使用视频讲解进行演示,降低了理解知识的门槛,是非常难得的教学资源。高校教师可以适当摘选符合课程需要的优秀作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是在思政课程中引入体现国家发展进步、展现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红作品。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手段,以作品的小切口展现国家的大成就,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二是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技术普及型网红作品。帮助大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对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专业技能的具体实践和有趣应用,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适当转发正能量网红优秀作品,引起大学生关注,引导平台推荐算法进一步推荐关联内容。

(三)培养校内网红,增强校园文化影响力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网红现象将会向更丰富的媒介形态演进,占据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并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更大影响。传媒类的高校或专业应该重视新媒体平台运营类课程,利用价值观为导向的新媒体素养培训,给予大学生实操经验建议。注重培养学生新媒体运营的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鼓励发挥特长,尝试开展新媒体运营。聘请创业导师,有针对性的向大学生提供新媒体创业讲解,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相关技能,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红作品。高校融媒体中心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质打造校内网红。利用校内网红充分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增加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的影响力。校内网红与大学生生活的距离更近,具备天然的亲和力,容易形成共同的校内话题,易于高校开展价值观引导。校内网红吸引大学生关注的同时,能够挤占大学生对其他网红的关注时间,减少其他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共产党员》,2022(21):4-26页。

[2]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红人新经济行业发展报告》,2023。

[3]汪惠琳:《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与引导策略》,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1-127页。

作者简介

谢 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杨乐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2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MYSZ023)

猜你喜欢

网红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不要上“网红”的当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How Long can Wanghong Survive?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