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迎仙:巾帼芳华 初心如故

2024-04-17胡月

新西部 2024年2期
关键词:照料服务队家政

胡月

从2013年成立先洁家政以来,整整十年间,孙迎仙在养老创业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孙迎仙说,在基层干工作,其实都是各种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但绝不仅仅是从家里拿点钱或者帮忙照料一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那只能缓解一时的困境,没有办法解决长远问题,而国家的养老政策、养老服务,却是可以为这些人这些事兜底的。她能做的就是多操点心、多跑点路,搭起政府和民间的这个桥梁。

孙迎仙的养老创业之路其实是从照顾患病的公公开始的。

2013年,她创办先洁家政,想方设法带动农村留守妇女灵活就业。从组建先洁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困难老人开始,她一步一步建立起先洁助老服务中心,创办了先洁养老院,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食堂,搭建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十年之间,孙迎仙秉初心、怀善心,专注养老,服务社会,不求回报,一片真心纯然发自肺腑。

干养老是一个偶然的选择

2012年,孙迎仙的公公患病住院,但公婆早年离异,丈夫与公公也不亲近,照顾公公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肩上。

为了方便照顾,孙迎仙从西安辞职回到阎良,炎热的夏天,她铺凉席打地铺,在医院悉心照料公公20多天。出院后,公公无处可去,她便悄悄安顿公公在家附近的招待所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日三餐准点给老人送去。

婆婆和丈夫知道后,都对她的做法很不理解,一度还产生了误解。但是,眼看着年迈的公公生活无依无靠,孙迎仙根本无法放手旁观,她义无反顾地将公公接回家同住。

经此一事,孙迎仙萌生了做家政和养老的想法。

2013年,孙迎仙带着姐姐、嫂子和弟媳三位家里的“娘子军”一起创办了先洁家政,并建立了网站和公众平台。

单纯做家政,其实很容易,附近小区接单派单贴补家用就够了,既省心也便利。但温厚热心的孙迎仙又想到了老家农村的留守妇女,她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家庭地位很低,她便想带着她们一道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

起初,她去村里找工人的时候,大家觉得她就是骗子,根本没人响应她。记者问孙迎仙,被质疑被非议,为什么还要坚持拉上她们一道呢?她说:“因为我就是从她们中走出来的,我了解她们的难。”

从2014年起,孙迎仙不断组合农村留守妇女中的富余劳动力,定期给她们进行老人陪护、心理疏导、健康饮食等专业知识培训,先后解决了周边700多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不仅提高了大家的经济收入,也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了专业的家政服务。

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

孙迎仙奔波于各个村子招收农村闲散妇女一起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家门口都会坐着一个老人,指甲很黑,头发很油,衣服很脏,呆呆地坐着,旁边放一个瓷杯,摆一碗白饭或是一个馒头。每每这时,她就会掏出指甲剪给老人剪个指甲,打盆热水帮老人洗个脸,再拿出剪刀给老人把头发剪一剪。

一次又一次,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的情景深深刺痛了孙迎仙。2014年,她从家政公司里专门分出一批有余力、有能力、有热情的员工,组建了先洁巾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都是来自当地的社区或农村,对底层百姓家庭养老的不易都有亲身感受,推己及人,大家就有了共识,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了热情,志愿服务运转还需要经费,孙迎仙就把家政经营获得的利润拿出来补贴服务队、补贴志愿者。有时候资金周转不开了,她就用丈夫的工资先垫上。就连孩子都说,爸爸也是巾帼志愿队的一员。

到2024年,先洁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已经十个年头了。记者问孙迎仙,志愿补贴一次两次可以,但是要坚持十年八年真的没有问题吗?家人能理解吗?孙迎仙说,一开始做志愿活动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就是看到那些可怜的老人,心里会特别的刺痛,就想尽最大努力去帮衬他们。在她的眼里,人际关系很单纯、很简单,善意助人是本能,在帮助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解决问题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付出这么有价值,自己的工作这么有意义。

阎良区凤凰路街道办凤东社区有一家人,老爷子脑梗偏瘫躺在床上,一儿一女都有智力缺陷,没有生活能力,家里老太太已经60多岁了,还要照顾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伴儿和孩子。这个家庭的情况特殊,确实不是志愿者们定期去照料、帮忙就能解决的。但两位老人的情况让孙迎仙一直放心不下,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她就天天去找民政、找妇联、找街办、找社区,最终有了好的结果。阎良区民政局在核实情况之后,把两个老人送进了免费的养老院,两个孩子送进了福利院,一家人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曾经最让孙迎仙揪心的一幕,发生在阎良区关山街道办野赵村一间昏暗的土屋里。一位老人生病躺在炕上,盖的被子油亮到发黑。老人双目失明,孩子得了严重的皮肤病,浑身皮肤没有一处好的。家徒四壁,别说治病了,温饱都是问题。孙迎仙说,从这家回来的当天晚上直到11点,她都睡不着,拿着手机看着照片,眼泪吧嗒吧嗒地淌。她连夜就给管民政的相关领导发了信息,还转发了图片,经过前前后后忙碌操持几个月,直到把老人待遇问题解决了才放下心来。

每年临近年关,巾帼志愿服务队都会开展一些迎新春活动,腊月二十八九会去给困难家庭贴春联、包饺子、送祝福,所有的年货和服务都是免费的。2017年年初,在给政府家属院李奶奶家里贴春联的时候,老人忽然哭了,她说在这个院子住了十七年了,这是他们家第一次贴春联。孙迎仙说,她听后心酸得想哭,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简简单单的一个春联,但对有些家庭来说却是一个负担。

搭建“连心桥”

孙迎仙说,在基层干工作,其实都是各种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但绝不仅仅是从家里拿点钱或者帮忙照料一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那只能缓解一时的困境,没有办法解决长远问题,而国家的养老政策、养老服务,却是可以为这些人这些事兜底的。她能做的就是多操点心、多跑點路,搭起政府和民间的这个桥梁。

从2014年成立到2016年,短短两年时间,先洁巾帼志愿服务队渐成规模,先后有140余位家政人员加入。截至2023年底,已有注册专职志愿者400多人。这个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队奔走在阎良的大街小巷,为那些生活困难、无人照料的老人们洗头、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拆洗被褥,陪他们聊天、开导他们的心事……重阳带礼物、冬至包饺子、生日送祝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关爱老人的健康,温暖老人的心房。

2016年,在阎良区民政局的帮助和支持下,孙迎仙以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基础,成立了先洁助老服务中心,将养老服务专业化升级。他们定期为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行动困难老人、贫困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入户服务,并给老人及其家人进行健康宣教,测量血压,监测血糖,平均每年能定期服务300余位困难老人,组织各类活动20余场。

2018年,依托先洁助老服务中心,孙迎仙又成立了先洁养老院,拥有审批床位14张,2020年床位增加到19张,专业开展托养、居家等养老服务工作。养老院始终坚持“以老为本,为老服务”的服务宗旨,专门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孤寡老人以及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心理咨询服务等专业性服务,目前已入住老人15位。

2020年,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按照阎良区政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求,孙迎仙与航空基地社会事业局建立了全区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2023年又与振兴街道办皇冠社区联合打造了社区食堂(社区服务站二处),为社区老年人、小孩子提供午餐。有需要的老人、孩子可线上提前订餐,中午休息时间在社区活动室进行配餐,每餐都根据老年人口味做得软烂鲜香,可堂食可打包可送餐,价格实惠、口味清淡,深受社区老年人的喜爱。

十年坚守 初心不变

在成立助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的过程中,面对政府划拨资金尚未到位,公司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多个天使投资提出注资意愿,但孙迎仙都果断拒绝了。因为她明白,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帮助他人,只有纯粹的情感才能温暖人心,一旦所谓的帮助夹杂了利益和金钱,必定会偏离原先的轨道,最终只会引人厌恶。

从2013年成立先洁家政以来,整整十年间,孙迎仙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她做养老的初心,从未忘记过她为什么出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她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被授予“西安市百名孝子”“西安最美孝亲敬老之星”“西安市巾帼创业明星”“西安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最美巾帼奋斗者”“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女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创业艰难,坚守更难。作为女性,作为妈妈,孙迎仙说,她对孩子是有亏欠的,她每天早出晚归,能陪孩子一起吃的只有早餐,而有一次她去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都不认识她是谁。但是她从未后悔,依然坚定地热爱着她的事业。她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参加志愿活动,一起照顾老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孙迎仙非常喜欢张桂梅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她经常鼓励自己,人生是一场奋斗,只有坚定的追求才能走向成功的顶峰。她的工作,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人间烟火,是日常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是带来的满足感和人生意义却非比寻常。

當记者问孙迎仙,每当压力大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退缩过?她说压力大时经常有,但从没有后悔、从没有退缩,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但不走下去才会后悔。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照料服务队家政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2016年上海市政府家政实事项目正式启动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