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要素理解表里,创造性复述故事

2024-04-17劳勤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海力布民间故事乡亲们

劳勤莉

不断提高学生故事复述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到了高段,复述就不能停留在简单、直白的层面,应在简要复述、详细复述的基础上,进阶到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价值,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复述,实现思维、表达以及审美能力的同步提升。实践中,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以课文为载体,以想象为核心,将故事涉及的背景、人物、情节、过程、结果,文本的题材和体裁等要素作由表及里掌握,基于理解,引领学生内化创造性复述的思维图式,真正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并能自觉运用、经常运用,将知识和能力内化成素养。《猎人海力布》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智育、德育、美育功能兼具且突出,以之训练学生的故事复述能力,容易调动氛围,且易于多角度发散,更便于体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是一篇可充分利用的文本。

一、开启三维全景视角,准备故事创编点

寻找情节创编点是创造性复述的基点,也是创造性复述的基本素养之一。虽然教材在课后导练系统中已经给出了创编点,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是自主发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从提升素养的角度思考,应基于意义理解,从创造性复述的原点出发,基于三维全景视角——听众、文本、文体引导学生寻找情节生发的创编点,教给思维图式,促进素养形成。

(一)基于听众视角,寻找兴奋点。故事讲给听众听,因此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应站在听众的视角去寻找情节生发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听故事的人,探究寻找哪些情节是听众的兴趣点、疑惑点、共鸣点,找准了听众的兴奋点,故事才能吸引听众,创编才能真正完成。

如第8自然段“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以谁也不相信他”这个情节,语言简洁凝练,却是听众感兴趣的一个点。站在听者角度,他们或许很想知道海力布是怎样催促大家的、究竟有哪些人不相信、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像这样的空白点,就是情节创造的生发点、想象点,是创造性复述时需要“添油加醋”尽力渲染的。

又如第7自然段写到海力布在打猎时,听到鸟儿正在议论当晚有灾难来临,要飞到别处去避难。那么,海力布从宝石那里还会听到些什么呢?鸟儿们会朝哪个方向飞呢?这些都是听众想知道,也是讲故事时需要想象创编的。

(二)基于文本视角,寻找价值点。虽然创造性复述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创编,但绝不是胡编乱造,创造性复述的目的是更好地传递文本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取向。因此,创造性复述必须基于文本的整体框架,尊重文本的核心价值,努力寻找文本价值点作为情节创造的生发点,实现语言训练与审美创造的自然融合,让文本的核心价值锦上添花。

《猎人海力布》一文主要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父老乡亲,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教材编排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海力布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感受故事所折射的人性美和正能量。在创造性复述时,可围绕主人公海力布想象、创编情节,努力让海力布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更立体。

比如第3自然段简要描写了海力布救小白蛇的经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白蛇是怎样呼救的”“海力布听到呼救声后,是怎么想的”“看到小白蛇逃离鹰爪,从空中掉下来时,海力布又是怎么做的”“受伤后的小白蛇是怎么样的”。这一连串的细节,能更好地体现海力布同情弱者、救助弱小的美好形象。

再如第9自然段写“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海力布又是怎么想的?这样,就能完美地体现海力布舍己救人、勇于牺牲的崇高形象。

(三)基于文体视角,寻找着力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要点。民间故事往往具有传奇色彩,充满夸张的情节,也正因为这一文体特点,才使民间故事代代相传,吸引着劳动人民津津乐道、口耳相传。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不妨引导学生从文体视角出发,寻找创编的着力点——夸张的想象,以增加故事的浪漫色彩和传奇韵味,进一步彰显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

《猎人海力布》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如被救助的小白蛇会报恩;含着石头能听懂动物的语言;海力布为挽救乡亲们会变成大石头……這些情节,有的文中已详尽展开,有的却寥寥几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创造的空间。比如,关于海力布变成石头课文只写了一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海力布是怎样变成石头的”。当海力布三劝乡亲们离开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海力布会告诉乡亲们朝哪里走”“距离洪水来临还有多少时间”等。

在创造性复述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捕捉一个个有价值的情节,激发内在的创编意识,深度解读、建构故事,促进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与理解,更促进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整体提高、协同发展。

二、营造逼真效果,提升故事表现力

民间故事通俗易懂,夸张神奇。在创造性复述时,创编的情节也应该通俗、生动、神奇,秉承民间故事原有的意蕴,与原故事保持主旨一致、风格一致、逻辑一致,使创编的情节能自然地融入原文,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让学生明白故事是讲给听众听的,要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创编的情节必须生动、鲜活。为此,在创造性复述时,努力营造逼真效果,使创编的情节既不失原来的风格,又如电影般逼真,让听众身临其境。

(一)让人物栩栩如生。故事中的人物只有生动形象、鲜活可感,才能被读者接受,在读者心中立起来、活起来。在创编情节、塑造人物的时候,应让读者听到人物说的话、看到人物做的事、知道人物的内心想法,还应该让读者看到人物当时的喜怒哀乐。这样,创编的人物形象就会如同真人一般站在读者面前。

如第8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根据这个情节,引导学生想象:会有哪些人不相信?他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比如:一个壮实的小伙子从人群中冲了出来,挥着拳头,瞪着眼睛,扯着嗓门说:“海力布,你安的什么心?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几时听说过这种事。你居心何在?你是不是想赶走我们,独占山头?乡亲们,别听他瞎说,决不能让他得逞。走,我们回家去!”

再如第9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根据这个情节,引导学生补充想象:此时此刻,海力布会怎么想?比如:小白蛇曾告诉过我,不能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石头。但是,事到如今,我不能只顾自己,用我一个人的性命换全村男女老少的性命,值了!

这样一想象,不仅让情节更丰满了,人物更鲜活,更让读者察言观色,看到其人其事,与故事中的人物同频共振,共生共长。

(二)让情境渲染如真。故事都在特定情境中发生,情境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突显故事主旨。因此,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增加情境渲染,让听众仿佛来到现场,成为目击证人。

第9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这句话语言简洁、清晰,但缺乏现场感、真实感。如果采用情境扮演的方式创造性复述,再现当时的真实情境,可让情境渲染如真。比如:

乡亲们泪流满面,抚摸着海力布变成的那块石头,依依不舍地离开村子,一步三回头,向远处走去。

“原来海力布说的都是真的,他怎么这么傻!”

“都怪我们,不听劝告,一直逼他,害得他变成了石头。”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你是英雄!”

“唉!”

(三)让细节鲜活如画。细腻的语言常常能呈现鲜活的画面。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丰富故事细节,努力调动听众多种感官,让他们看到动作,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用鲜活的语言把听众带到画面中。

如第5自然段有这样一个细节: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可以让学生想象龙宫是什么样的、宝库里有哪些奇珍异宝、海力布看见珍宝会有怎样的表现。可是,无论这些奇珍异宝多么精美华丽,都没能打动海力布的心,海力布只要龙王嘴里的那颗宝石,一心想为乡亲们多多狩猎,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细节创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人物形象。

3D电影以逼真的声画效果深深吸引观众。在创造性复述中,应努力让静态的文字呈现生动的画面,营造逼真的声画效果,不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创造性地发展语言、运用语言,最终实现语言、思维、审美的和谐发展,整体提升核心素养。

三、尝试多元讲述,争当故事传讲人

教材将民间故事纳入教材体系,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学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编故事和讲故事是创造性复述的双翼,编好故事后还需讲好故事,两者双管齐下,复述才能熠熠生辉。

根据新课程核心素养理念,在讲故事时,可创设“我是民间故事传讲人”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真实代入到角色任务中,通过语文课、广播台、小舞台等多种途径,为老师同学、学弟学妹讲述故事,还可以走出校园向社区居民等更多人讲述,潜移默化地把讲述民间故事转为自觉的语言实践。

(一)变换结构讲故事。欲扬先抑、以进为退常常更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不妨引导学生尝试改变故事呈现顺序,打破常规思路,调整故事原有结构,采用“逆时序”讲述,把故事中扣人心弦的内容或者故事结局前置,然后再按照“顺时序”继续讲故事,以便创造更好的倾听效果。

《猎人海力布》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故事呈现的时间与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妨调整结构顺序。从故事的整体框架来讲,先讲海力布变成了石头,再讲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当听众听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神奇结局时,自然会追根溯源,吸引读者与故事同行。从故事的局部情节来讲,也可以微调顺序,“故弄玄虚”,让听众主动建构。比如在讲第7自然段时,也可以先讲带头的鸟说的话,再讲海力布听到群鸟议论,这样前后倒置,也能先声夺人。

(二)变换人称讲故事。文学创作通常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視角和旁知视角。全知视角犹如全知全能的超人,对作品中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都了如指掌。限知视角仅从作品中某个或某几个人物的角度叙述,只对部分人物全知,对其他人物则是限知的。而旁知视角就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只能记录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不能记录“怎么想”。

《猎人海力布》以全知视角叙述。在讲述“海力布劝告乡亲们搬家”这一部分时,可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海力布的口吻讲述,便于学生将海力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故事中,更丰富地展现海力布的情感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得知搬家消息时吃惊、纳闷以及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时的内疚、感激。这样,通过变换人称讲述,多角度呈现故事魅力,让听众多角度建构故事、理解故事。

(三)变换形式讲故事。讲故事与背课文不同,讲故事要用口语,还要生动有趣、吸引别人,因此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绘声绘色,要有表情、有动作、有感情。在创造性复述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说评书、演课本剧、绘制连环画等方法来创新。在复述前,可以让学生欣赏评书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进而模仿、尝试演讲;布置场景,准备道具、服饰,将故事绘成连环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加上“从前”“很久很久以前”等富有民间故事特色的语言,让读者一下走进故事。

讲述时,还可以嵌入评价量规,以评促讲,评选“最佳民间故事传讲人”,内化讲述要求,形成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找点、创编、讲述是创造性复述的三部曲,也是创造性复述的教学图式,三者缺一不可。教有法,学才有得,才能引领学生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深度建构故事内容,切身感受故事魅力,掌握故事创编图式,汲取故事创编智慧,促进语言、思维和审美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从知识、能力、方法到素养的跨越!

猜你喜欢

海力布民间故事乡亲们
猎人海力布
我画民间故事
《猎人海力布》缩写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