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书

2024-04-17李本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抄书宋濂高尔基

李本聪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读过了,很感动。昔日,宋濂借书来读,不但读,还要抄下来。天寒地冻的日子,连砚台都结冰了,抄完书又要赶着送回去还给人家。这般刻苦学习的人,日后不成为学问家,成就杰出,就不合道理了。他的成就史书上记载说:“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书籍缺乏的古代,借书、读书、抄书是一种学习常态。至今,我还保存着我祖父在棉纸上抄写的一部医书,字笔认真,工楷,一丝不苟。读书学习的恭敬心,百年后,可见一斑。

我没有抄书经历,但借书的经历却是有的。乡间少图书,学校没藏书,更无阅览室。但学生手里却是有些连环画的,譬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霞》……孩子们手里有了零钱,会二三相约,周末集市天,到县城书店里买本连环画。水稻花香,山原绿遍,天高云淡,走在乡间小路上,小朋友们一边走一边看。既看画面,也读文字描述。我的连环画瞧完了,借你的来看;你的瞧完了,借我的来看。就这样交换着,相互借阅。记得《野猪林》《马跃檀溪》《白蛇传》几本连环画,是一个同学哥哥的。弟弟带来学校瞧,我们六七个同学藏在油菜花丛里,一个同学翻书,左三右三,伸长脖颈,围着他看书。上课铃响了,大家不是没听见,而是被连环画深深吸引,舍不得故事,直到老师派同学来寻找催促,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

读书人有个说法,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我的体会也是这样。借来的书,有个归还期限在后面催著,赶紧读呀,别耽搁了时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来的书,阅读进度快,甚至是争分夺秒。走在路上读,睡在床上读,上卫生间的时候读,吃着饭也把书翻开放在餐桌上,吃一口饭读一会书。自己买的书,由于没有时间限制,自己放松自己,用不着这般急急忙忙追赶进度。至于抄书,我偶尔会抄一点古诗词,但不像宋濂那样,所以体验并不深刻。只是按照情理推测,读书十遍,真的可能不如抄书一遍。读书是跑马观花,抄书却完全不同,是下马种花,伺候花,赏花,其得到的情感体验自然是厚重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遇到一位城里来的老师,她那里很有些藏书,特别是苏联的文学作品。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果戈理的《死灵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书,在“文革”期间,属禁书,用当时的话说叫“封资修”大毒草,公开场合是不能看的。但背地里读,没有谁来管。这好办,我夜晚从同事那里把书借出来,带到寝室来读。

我一个人住在学校里,学生的晚自习课下了,夜幕笼罩着,四周静悄悄的,打开这些小说来阅读。读完一本,送去归还了,再借一本来读。反正那时候,既没电视可看,也没有手机可玩,用来打发这漫漫长夜的就是读书。青年时代读书,还没有具体的阅读规划,不像今天这样,读30页就不读了。读多读少,随心所欲,跟着句段走,跟着故事走。屋外猫头鹰在树上叫,风拍打着窗户,我读我的书,我过我的精神生活。作家笔下的世界,有别于现实世界。那里有我从未见到过的风景,新颖、奇异、既有哀怨悲愤,也有欢乐喜悦。读着读着,实在太困倦了,书从手里滑下来,人就睡着了。借书好啊,读书好啊,做个梦也融入了书中。忽然间,自己变为场景中的一个角色,我跟着保尔·柯察金上战场,跟着高尔基在人间,跟着托尔斯泰去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跟着契诃夫去看变色龙……

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我才把同事架上的书借来读完。当我从厚厚的册页里走出来,从千百万文字里走出来,我觉得我这个人跟以前不同了。人虽然是渺小的,卑微的,但借助思想的力量,借助文字的力量,借助行动的力量,仍然可以走向伟大。保尔因病体的原因,离开革命队伍,可他拿起笔来写作,克服艰难困苦,又重新归队了,成为一位更加勇敢的布尔什维克。高尔基在苦难中长大,但没有被苦难打倒,他把苦难当做垫脚石,站在上面光辉伟大,他的奋斗人生是我学习的榜样;德国鬼子入侵苏联,克拉斯诺顿那群来不及撤退的共青团员,在区委领导下,拿起枪来,为祖国而战,视死如归,读完这部英雄史诗,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金庸的武侠小说流行,我和几个年轻的同事,每周上县图书馆去借《天龙八部》来读。一行三人,步行五里路,来到图书馆,正好遇到老管理员来开门。进馆,递过借书证,看到迎面书架上摆着《天龙八部》,走过去一看,全五册,新崭崭的。一个借一册,拿在手里,仿佛买到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那样,只巴望着赶紧回去。来到学校,家也不忙回,饭也不忙吃,坐在寝室里就读起来。夜深了,灯还在亮着,拂晓了,灯还在亮着,继续读书,通宵达旦,读书到天明。屋外传来说话的声音,学生来上学了,洗把脸,拿着课本进到教室去。

图书馆的借书时间是一周。七天完了,要送书去归还,进行交换。我们非常希望在一周里把三本书都读完,三人商量定下规矩,你读完把书传给我,我读完把书传给你,轮流读,像击鼓传花那样。值得庆幸的是,记忆深刻的是,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借来的书读完了,每人读了厚厚的三大册。下周,继续去借书来读……

猜你喜欢

抄书宋濂高尔基
诚信的宋濂
蒲草抄书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