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2024-04-17

中学生天地(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 名:竺胡冲

身 份: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生

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夜晚,陪伴在我左右的只有书籍。因为在学生时代,作文屡屡受到老师褒奖,我便自命不凡地将自己的生命与书籍和写作联系在一起。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选的专业全是汉语言文学。这位堂吉诃德甫一成年,就准备为了幻想中的公主上马冲锋了。

当我学汉语言文学的时候,我在学什么

很多同学对这个专业存在误解,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会耍笔杆子,没有什么“人无我有”的精尖技术。他们的误解在于:并不是所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擅长舞文弄墨。曾有一位学姐来旁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课上她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却说:“感觉学到了,又感觉什么都没学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到底在学些什么呢?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很多课天生就有一种催人读书的魔力,才华横溢的老师和璀璨明珠般的名家作品在课堂上相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传奇到诗歌,它们碰撞出文学的火花,妙趣横生。为了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我们常常得抓紧课余时间看各种作品。

我上的很多课程都带有“文学研究”的名头,其实我的水平远不到“研究”的门槛,往往是老师带着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很多时候,我都能在课堂上深刻地感受到文学知识的广博和自己的无知。在上“唐宋传奇研究”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传奇”二字还能指称一种体裁;在上“网络文学研究”之前,我对网络文学的定义狭隘到只剩下网络小说;在上“外国诗歌研究”之前,我也无从知晓观察一只乌鸫能有13种方式之多。

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和阅读一样,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你沉浸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上的氛围,便立刻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我们日常谈话中用到的梗都可以来自文学:说起十七年文学,我们吐槽必言“你真是一匹难以驯服的小马”;聊到元曲,我们总爱在一句话后面加上“气煞也么哥”。老师们带我们接近这些光芒万丈的经典,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触摸经典的裙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阅读,也要学写作。从大一开始,写作是必修课之一。期末考试的时候,冬意正浓,我在一楼的教室里坐着,才刚刚结束高中“青春伤痛文学”的洗礼,初对自己的文学审美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现在却要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了。虽然我咬着笔杆抓耳挠腮写得很坎坷,但完成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莫大的成就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自己写的这篇乱七八糟的童话,我在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下午四点的阳光中感到了幸福。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疫情期间马俊江老师给我们上的“文化散文研读”。他是一位极认真的老师。因为嫌网络教学的效果不好,他坚持打开摄像头,以真人直播的方式给我们讲课。因为上课时间是晚上,也许在屏幕的后面,我们在昏昏欲睡,或在大快朵颐,但马老师并不知晓,也许他心里明白,却仍然每一节课都从自己身后装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抽下一本周作人或者其他作家的作品,与我们分享他在这些散文中感受到的文化之美。

有一节课,他放下书,和我们讲起了心里话。他说现在学生考研的目的好像变得越来越现实了,不是避免进入社会,就是更容易找工作。“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一个学生能说出‘我读大学、考研就是为了读书这句话了,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目标,但似乎忘记了读书并不是功利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对人生的陶冶。”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我想我从马俊江老师的话里得到了答案。

生活在自己的园地中

在课堂学习之外,我也在大学里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爱好。

具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我已经忘了,第一封信到底是谁送出的也并不重要。从某天起,我和隔壁班的一位同学开始通信。尽管我们的寝室就在对门,但总觉得有些话需要长久的思考并且付诸笔端才说得清楚。

我们会在信件里分享自己最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了什么新的思考和想法。在能够见到彼此的岁月里,我们坚持用写信进行交流,这样刻意的“仿古”真的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有的时候他的下一次来信会成为我的期盼。几年下来,我用来装信的布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拆开任何一封信件,大段的文字和钢笔墨水的污渍都让我精神振奋。在毕业之后,这个习惯还保持了几个月,每一封信的结尾都是一句悲怆的“想念和你们一起聊天、玩耍的日子”。

如果说写信是一对一深思熟虑的交流,那么我还有一种面向更多人的呼告——写公众号。公众号不像朋友圈,能否看见都讲究缘分,自然也不会有对点赞数或者评论数的焦虑。大多数时候,都是我静静地写,我的朋友们默默地看,真的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则等见到面时再畅谈。其中一位朋友在毕业时将自己大学四年的文章都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变成了一本厚厚的书。写公众号不仅是学生们的爱好,也是大学老师们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有一回我因发布的文章被下架发朋友圈吐槽,最先来安慰我的竟然是两位并不熟稔的老师。

无论是写信还是写公众号,都属于個人的表达,是在“自己的园地”里自得其乐。我一度对戏剧非常感兴趣,为此我走出园地,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心理情景剧本大赛”。因为我们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分属两个学院,因此我平时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一切从零开始。

我首先从经典的话剧中寻找灵感,在网络上找来《茶馆》《窝头会馆》《雷雨》《北京法源寺》《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等剧目观看,又去图书馆找了相应的剧本来读。一开始是模仿,写了一些小品,自然很是糟糕。于是又去找了诸如《剧本结构论》《故事》等专业性的图书来看——如果非要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比赛中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我已经不觉得看书是一件煎熬的事情了。不知在图书馆熬了几天,我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部剧本,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剧本答辩。这是我第一次走出个人园地,让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我们都是沧浪之水

我是一名师范生,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之外,我还有许多师范类的课程。非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可能是进企业、进单位,但我们的实习则是进入一所所学校,向一线优秀的教师讨教教学的经验,和鲜活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我曾经觉得专业名称中的“师范”两个字对文学是一种妨碍,我不愿将文学与成绩挂钩。但事实上,这种中二的想法并没有持续很久,我发现二者并不冲突。

据说余华老师每年都会来我们学校开一次讲座,因为怕来听课的人太多,总是不发通知而秘密地行动。有一年我终于也影影绰绰地听说了他将来我们学校的消息,早早地就在报告厅外排队,眼看着报告厅外的队伍越来越长,大门却迟迟未开,也许这只是一次错误的消息。突然,门开了,台上坐着的赫然就是他。我们像潮水一般涌进去,填满报告厅的各个角落。那时的我们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倾听他带来的风趣幽默和文学理念。也许以后我们也会成为“余华”,给孩子们带去属于我们的文学理念。

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遗世独立的屈原,或者随遇而安的渔父,但我想,我更有希望成为沧浪之水的一部分,以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承托百舸。而大学四年对文学的学习和追求,已然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了。

专业连连看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门类: 文学

专业类别: 中国语言文学

选考学科建议: 思政、历史、地理

学科代码: 3050104

适合人群: 热爱阅读、写作;有耐心、善思考;感性与理性并存;有兴趣从事与文字、阅读相关的工作

优势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相近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编辑出版学、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文艺学、语文教育等

理想职业: 初、高中语文老师,新闻记者,刊物编辑,公司文员,文案策划,公务员,作家,等等

专业拓展

Q1: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专业有什么区别?

A:虽然二者都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但二者涉及的范围有所不同。前者侧重阅读写作、文字应用,后者则侧重文字语法、语言教学、文字研究。

Q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A: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等必修课;比较文学、美学、诗歌鉴赏等选修课。如果是师范生,还包括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微格教学等师范类课程。

Q3: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你建议他们在高中時期可以提前阅读哪些书?是否有一些推荐使用的学习工具或学习网站?

A:建议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另外,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有很多文学类的大师课,也可以听一听。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门槛相对不高,更重要的是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并持之以恒。

Q4:读该专业有哪些值得考的证书?

A:如果将来打算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需要考取普通话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这是必要条件;如果将来打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可以考取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考取该证前可以系统地学习出版相关技能。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们需要文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