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笔下的人物活蹦乱跳能说会笑

2024-04-17周旭荣汪啸波

中学生天地(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挑夫清道夫细节

周旭荣 汪啸波

写作营项目: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任务——“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

写作营目标:

● 写一位自己熟悉的劳动者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写作营技巧

说个事,搭个台,画个脸谱唱起来

中学生写作,应给予正确定位,不要过于拔高,而要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分享故事,抒发感悟,表达思考,所谓“人生叙述”“一吐为快”“不平则鸣”是也。此单元的写作任务——“写自己熟悉的劳动者”,其实可以非常轻松有趣。

你看过农村唱戏吗?假如你是编剧、导演,大致程序如下:首先得说个故事,然后给主角、配角搭个舞台,接着给“生、旦、净、末、丑”画个脸谱,最后让他们上场说笑活动、载歌载舞。

作文程序也是如此,你首先得设计一个完整的情节,最好配有生动的细节,再给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环境,把他(她)的肖像描绘一下,然后让他(她)行走对话。正如题目中说的,设计情节就是“说个事”,提供环境就是“搭个台”,描绘肖像就是“画个脸谱”,行走对话就是角色按剧情发展“唱起来”。

一、习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1. 叙述与描写

处理好叙述与描写的关系,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通篇都是叙述,没有细节,没有描写,平铺直叙,就缺乏具体可感的东西。文似看山不喜平,添加若干细节,文章就变得生动起来。譬如一学生写自己练字,只写“下了决心,每天专心临摹一个小时,坚持三年,最终写出一手好毛笔字”,这只是大致“说个事”而已。

增加描写:“我”准备了某书法家的字帖,某斋的筆、墨、纸、砚,“我”怎么揣摩字帖,怎么屏气凝神,又如何提腕落笔,饱蘸浓墨的笔端,让书法家的笔意静静地流泻。(一张张宣纸渐渐变厚,一支支狼毫慢慢磨光,门前的银杏黄了又绿,窗外的桃花谢了又开;专心临摹三年后,现在,我拿起笔来,提、按、转、折间,端庄的颜体、古拙的魏碑、秀丽的楷书、飞舞的狂草,笔走龙蛇,神气活现。)如此一来,避免了“叙述梗概”,呈现了“描写精彩”。

2. 环境与道具

环境与道具,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先说环境。虎啸深山,鱼翔浅底,所有的生命,都得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活动空间才显得生气勃勃;否则,笼中虎、盘中鱼、厩中驼、庭中雁,谈何生命活力?《故乡》中的闰土,有一方自己的空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里,鲁迅给闰土创设的环境就很有一番风味:辽阔的空间,斑斓的色彩,与少年闰土的生活年代和成长环境何等匹配。写人犹如作画,需给主体“创造”相得益彰的背景。

再说道具。道具是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赤膊的李逵手拿板斧,齐刷刷地排头砍去,板斧的杀气突出了李逵的形象;儒雅的诸葛亮摇着羽扇,显示出视千军万马如无物的睿智。若李逵拿匕首,诸葛亮挥铁扇,则让人笑掉大牙。同样,海滩月夜的那“一柄钢叉”,则是少年闰土当然的道具,而被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木偶人”的中年闰土,那“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手上拿着的,只能是消愁解忧的“一支长烟管”。

3. 肖像与活动

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和活动表现人物个性。

初学写作者,笔下人物面容模糊,眉目不清,恰如拍照对焦不准。鲁迅堪称写人画像的高手,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精彩绝伦,很值得借鉴。因广为人知,在此不加赘述。

人物既要有音容,也得有笑貌。活人不是泥塑木偶,他(她)应该是活蹦乱跳、能说会笑的。我们来看看本单元中劳动模范张秉贵是如何工作的:“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

这一小段文字中,有动作、神态、对话,将一个真实可感的工作场景如画呈现,也将一个体贴入微为顾客服务的售货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写人叙事的有效策略

1. 要情节也要细节

同学们在习作时,都清楚情节安排的重要性。但千万不能只关注到情节的典型性,而忽视了情节的可信度和生动性。换句话说,唯有必要的细节支撑,情节方显可信,意义才得凸显。

请看《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真实可感情节和细节。“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这里的叙述比较典型。首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交代清晰:1961年7月,青年袁隆平还是安江农校的一名教师。其次,紧扣人物的职业特点:农校教师袁隆平“拍去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职业身份和动作行为很典型。再次,动作、神态等具体入微:“屏气静神”“欣喜地抚摸”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专注和热情。

《百合花》中描写小战士:“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的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样一个细节,凸显出小战士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青春形象,也凸显了他牺牲的悲剧性。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至微。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是在细节处闪耀的,细节的呈现可以彰显写作对象的典型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叙述要有描写,大情节要有小细节。

2. 要环境也要道具

现在我们来讨论写作者应该怎样为人物活动创设一个合理的环境。

让我们读一读《祝福》,看看鲁四老爷那个量身定制的书房。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鲁四老爷书房的装饰,是封建礼教味十足的乡绅风格。书桌上的理学著作、儒家经典注释,是他打磨和修炼“道”的工具;墙壁上的“寿”字,是道家对长寿的向往;剩下一边的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儒家的理念和倡导。至此,鲁四老爷这个古板守旧的乡绅形象,在书房描写中被一笔一笔生动描摹出来。可是,“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字典,是否揭示了他的不学无术?墙壁上的“寿”字,是否衬托了祥林嫂的“死”?

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匹配,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也很重要。除了上文中提及的李逵、诸葛亮、闰土,我们再看看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中的道具。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

有特色的打扮,加上前文她熟练剥吃的是“莲蓬”,轻松划着的是“木桨”,这些道具一出现,人物形象是不是异常鲜明靓丽?至于《百合花》中那床开满百合花的被子,更是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渲染主题必不可少的神器。

3. 要肖像也要活动

要让笔下的人物真正地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让人物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还有她献媚贾母的八面玲珑、侍候王夫人的不动声色、招呼黛玉的“携手”亲热,更有一大段讨好所有人的精彩对话,是文坛描绘肖像、展现活动、刻画性格的丰碑,值得同学们反复品味,细心借鉴。

写作营成果展示

两个工匠

那年乔迁新居,我请过几位工匠,其中有挑夫和清道夫两人,让我至今忘不了。

挑夫

三楼主卧室、卫生间和阳台装修,我买了两车沙子,需要一个挑夫。一大早,那个挑夫来了。只见他身穿雪白衬衣,脚蹬白净球鞋。我顿时傻了眼!哪有那么干净的挑夫啊?要知道,九月里,可是有一段“桂花蒸”的日子,炎热不亚于酷暑啊。

挑夫肩挑两个袋,一头是崭新的旅行袋,一头是干净的蛇皮袋。也许是觉得很轻吧,他始终没有把袋子放到地上。寒暄过后,他有条不紊地开工干活。他拿出蛇皮袋里的畚箕,放下随身携带的铁铲,麻利地装沙,套绳,起肩,上楼,步履矫健而轻盈。有时,他放下担子,从旅行袋里拿出白毛巾擦把脸,又拿出自带的杯子,喝几口浓酽酽的茶水。

就这样上上下下,一趟又一趟。他快慢自如、轻松自在,转眼间,两座小山似的沙堆消失了。我请他歇一歇,拿出甜瓜招待,他十分客气地谢绝了。闲聊间得知,他是安徽人,带着妻女来衢州谋生。妻子在家带孩子,女儿四岁了,正上幼儿园。

我偷偷瞄瞄他依然洁白的鞋帮,忍不住心中的好奇: “你干活怎么能做到这么干净啊?”

他笑笑:“习惯了。”

我说:“那为什么我干点活,就会把自己弄成一个邋遢鬼?”

他笑得更憨厚了,想了一下说:“大概你太着急了吧。”

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了一句:“你如果真的很想干净,那也能很干净的呀!”

他吹着口哨,轻轻巧巧地走了;我呢,却愣了好久。

原来,真的爱干净,在尘土里,也可以一尘不染的呀!

清道夫

住进新居之后才几天,不知怎么的,厕所管道堵了。我让小区物业约了一个通厕所下水道的师傅来。

一会儿,进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蓬头垢面,胡子拉碴。他对我一笑,我吓了一大跳:两颗焦黄的大牙,歪斜着从嘴里出来。仁兄可是从巴黎圣母院来的?再看他的衣服,破旧肮脏,黑一块,蓝一块,更可疑的,还有那斑斑点点深浅不一的黄,简直让人浮想联翩。他摊开那些黑腻得已看不出材质的奇怪工具,开始疏通马桶。先抽出一根乱麻绳似的钢绳,接上电动机,用电机带动钢绳转动疏通粪管。可是那钢绳头扭在一起,怎么也钻不进去。他要我找一把老虎钳来。等我拿来老虎钳,又被他吓了一跳:他竟然拿起那根通粪管的钢绳,放在嘴里,用牙齿使劲咬!

过了好久,他还在不停地捣鼓,一边捣鼓,一边兴高采烈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我告诉他,是我们小区物业联系的。

他笑了,咧着满口的烟熏黄牙:“我通厕所很厉害的!这一带的厕所都是我通的。”

终于,厕所通好了。我赶忙拿了一次性茶杯,倒了凉开水给他漱口,他接过水,咕咚咕咚咕咚,全喝下去了。末了,我多给了他一点钱,他高高兴兴地走了。

两个匠人,挑夫和清道夫,一个是那样干净,一个是那么脏乱,但他俩却始终微笑着,快乐地劳作着。我真喜欢那个鞋帮雪白的挑夫,但我也敬重那个即使脏了自己,也把洁净留给我的通下水道的清道夫。

以后,每逢我路过工地,走过菜场,在大街小巷,在噪音与尘土中,看到那匆匆忙碌的身影,心里都会感慨。但愿每个蝼蚁般的人,都能在这熙熙攘攘的红尘中怡然微笑。

教师点评

两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劳动者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如何逐渐清晰起来的呢?

先来看细节描写。挑夫“身穿雪白衬衣,脚蹬白净球鞋”“拿出白毛巾擦把脸”……文中先后出现的几处细节,围绕这“白”,与挑夫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清道夫“拿起那根通粪管的钢绳,放在嘴里,用牙齿使劲咬”让人错愕之余,不禁有几分佩服。

再看道具使用。挑夫“崭新的旅行袋”“干净的蛇皮袋”……虽平凡到出卖体力,对生活和工作却毫不苟且;清道夫“黑腻得已看不出材质的奇怪工具”,和他的职业身份非常吻合,是来自生活的真实。

最后看相貌、对话。挑夫“步履矫健而轻盈”“快慢自如”,始终微笑,临走时还吹着口哨,和他的穿着与对待工作的態度高度匹配;清道夫虽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大牙焦黄,衣服肮脏,但劳作时的投入和内心的欢喜,却反而更加突出了。

猜你喜欢

挑夫清道夫细节
太空清道夫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门道
谁更可怜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大地清道夫——屎壳郎
门道
我与印度挑夫的故事
第五讲 清道夫是最好的鱼缸清扫工吗?
峡江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