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2024-04-16马润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4年3期
关键词:京剧

马润

已经听惯了家乡晋剧的人们,倏然间对京剧增添了浓厚的兴趣,只因一部大型新编历史京剧《文明太后》的成功问世,该剧的编剧是大同市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景彦斌。

由景彦斌编剧的京剧《文明太后》入选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于12月24日和25日亮相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剧场,博得观众一片叫好声。25日上午,在四川大剧院举行的中国京剧艺术节专家评议会上,十余位专家学者对这部讲述北魏平城的历史故事给予高度评价。

京剧《文明太后》在2021年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之后,观众的受众热度还意犹未减,这次又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三年一届的中国京剧艺术节是中国京剧界精品荟萃、名角云集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文明太后》能够连续入选两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部戏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精品力作,是中国京剧艺术界充分认可了的剧目,这份荣誉来之不易。

我与景彦斌认识多年,也是他剧本创作最直接的见证者。我们门挨门只隔一堵墙,他长期担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我是党史研究室特聘编辑。

因为距离之近,因为一种感动,尽管笔力不济,但还是想为我身边的名人写点什么,于是,以我手中拙笔书写名家,怕是有违所望,但还是被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以一种责任、一种内心的震撼而走进名家,走进景彦斌。

从何着笔?他是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起义第一将》、人物传记《红顶晋商靳伟》;他是影视剧作家,著有京剧《文明太后》、二人台《杏泉沟》《杏花杏韵》、道情剧《虞仲文》及电视剧《伸出你的手》、电影剧本《慈禧大逃亡》《血祭黄河》等。他是国家机关的科级官员,在他的领导下,完成了二轮《阳高县志》(1993—2015),《中国共产党阳高县历史》(1921—2021)。但不论哪一种,他都几近痴迷,攀登高峰是他的境界,而他的戏剧創作之路又是境界中的境界,痴迷中的痴迷。

似乎,他痴迷于戏剧,我痴迷于这戏剧的作者,需要更深的读懂一个人。

其实读懂名人也难也不难,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硅步至千里”,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景彦斌工作室,桌上放着书,还有一些刚收到获奖证书。最上面的是来自江苏省文旅厅的一份大红证书,表彰他的剧本《板荡孤臣》获得了第二届紫金戏剧文学奖。

他的桌案上放着的书不少是戏剧类的。我说景主任(习惯了,他是史志办主任),如果说看书,你一定也够上这一柜子了,我指着靠墙的书柜。他说,应该还比这多。

是的,何止这一柜子,他已坚持不懈地读书足有三十年。这里还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1966年8月,景彦斌出生在阳高县龙泉镇景家庙村。这时,一场冠以文化的革命运动刚刚开始,首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破旧立新为这场运动拉开序幕。

戏剧界的舞台古装戏剧被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代替。京剧的声乐响彻全国,京剧丝竹鼓板以及高亢的唱腔在景彦斌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京剧的韵律、唱腔竟是那样的入心入耳,京剧艺术的魅力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他,致使他后来对京剧的喜爱情感独到,也为他成为剧作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剧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打磨出的精品戏,每一句唱腔唱词,每一个场景,以致对景彦斌后来的创作之路都把他带入一个至高的高起点,就连剧中人物的一招一式都在他脑海形成印象。

1983年,还在读高中的景彦斌就开始剧本创作,而且还给上海京剧院编剧黎中城先生写信,黎中城先生是京剧《杜鹃山》编剧之一,是久负盛名的剧作家,还是孩子的景彦斌就敢给先生写信,这是个多么大胆的举动,足见他的自信和执着。不料先生回信了,信中满是鼓励,并说了些中肯的话,指出了些创作上的意见。就是这封回信给年轻的景彦斌注入了坚定的创作信念。

1983年7月,17岁的景彦斌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这应该还是个不涉世事的贪玩年龄,不少的同龄人大街上闲来逛去贪玩打游戏,即使想挣钱,宁肯搬砖当小工、做个小买卖也比困在书堆里强,而景彦斌却偏偏又一头扎进书堆,搞起他的剧本创作了。

于是,在家中,在炽热的长夏,一条农家炕,一张小方饭桌,一支水笔和铺开的纸张开始创作。如果比作是一场战役,那么前边是零敲碎打的游击战,而此时是进入了战役的实施阶段,进入了冲锋号吹响后的冲锋。

小屋迎街,母亲坐在街门口,做着针线活,纳着鞋底,而更重要的是守护,伴着儿子,让他抬头第一眼看到的是母亲的身影。

路过门口的人们说,那么大的小子了,不打发出去挣钱,卖猪娃收羊皮也能养活了自己,整天坐那儿,能写出个啥。母亲说,管他哩,让他写去吧,写不出他自己就出去了。母亲嘴上这样说,心底对儿子充满了期待,她坚信。

景彦斌第一次就把目标定在一个致高的高度上,他要写发生在山西古战场上的秦赵长平之战的故事。这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写这样的大型历史题材剧本,即使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也会犹豫怯步,而对于初学者的景彦斌就把它确定为开门之作,作为一座攻克的山头。

寻找书籍资料,请教教过他的几位一中老师,探究那一时代的历史史料。打开思路,立起题纲,剖析推敲秦赵长平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就是双方的换将么,赵国明来换赵括易廉颇,而秦国暗中用白起易王龁,把双方换帅立为主题,就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展开编写。经历了酷暑与严冬,三万字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双易帅》终于成稿。

1984年7月,一双刚走出校门的脚怯生生地迈进行政机关的门,景彦斌怀揣着《双易帅》和另外几部习作来到县文化局,意在报考剧团编剧。副局长李国维,资深编剧、兼雁北地区剧协副主席的赵生局长等领导轮流阅过,看着桌上的剧本,再看着眼前这个还满脸稚气的小青年,很是惊讶,不到二十岁呀,后生可畏。问寻了创作经过和本人意见,赵局长当即决定,去县文化馆搞创作去吧!工资36元。从此,景彦斌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

不久,在雁北地区文化局召开的剧本创作会议上,景彦斌的《双易帅》再次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对该剧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是一部成功之作,同时提出几点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意见。景彦斌如沐春风,信心倍增,对剧本作再次修改,定稿改名《长平遗恨》,之后参加雁北地区1986年度剧本征文,荣获剧本创作奖。

1987年雁北艺校招生,景彦斌被破格录取,主修剧本创作。

在此其间,相继在《剧本选》刊物上发表了反映唐代和隋朝末年历史风云的大型新编历史剧《上官婉儿》、《红颜劫》,引起不小轰动,成为雁同地区最年轻的编剧。

人生的路上有成功的喜悦,同样也有烦恼与坎坷。景彦斌一度时期情绪低落,剧本创作陷入了低潮时,已是上海京剧院院长的黎中城先生来信说,不要走太多的弯路,如果立志创作,就要坚持,即使机遇未到也不松懈、不放弃。黎先生的鼓励增添了他继续写下去的信心。面对戏剧市场不景气的低迷现象,景彦斌开拓新思路,自学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影视函授教材,相继写出了影视剧本《慈禧逃亡》和《伸出你的手》。

电视剧本《伸出你的手》讲述在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某个城市,一个女强人在事业、家庭、婚姻问题上经历的酸甜苦辣,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妇女工作。在1991年3月5日“三八”妇女节前夕,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播放了电视剧《伸出你的手》。

成就感让景彦斌心情激奋,他要感谢地、县两级文化部门的领导,感谢专家学者或面授或通过其他方式给予的支持鼓励。

2000年5月“五一”长假其间,景彦斌去上海拜见一直支持着他却17年未曾谋面的黎中城先生。黎先生拿出他几乎囊括全国各类最高奖项的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精装全套影碟,签上名赠送给景彦斌。全国政协委员、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兼省文史馆馆长、著名剧作家华而实先生(电影《知音》,电视剧《上党战役》编剧),将他的两册著作也赠送给了他。还有大同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李秀峰,国家一级编剧王颂等老师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

这时,他的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重大军事题材电影剧本《血祭黄河》也随之脱稿。

这则故事截取了历史转折时期的一段大事记,塑造了一个为维护民族尊严,毅然将叛国投敌、甘愿认贼作父的顶头上司送上断头台的民族英雄——高树勋。

剧本通过专家之手,转到了京城影视圈。制片主任蔡力平看到剧本后,与景彦斌进行了探索性的交流,建议在此基础上,应该再加上高树勋将军后来邯郸起义那一段,写成一部长篇,这样更显厚实。

一部四万字的电影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估计也要上到30万字,景彦斌深知改写的难度,但他还是毅然接受。

为了获得更为详实的资料,他北上张家口,南下沧州,绕济南,奔邯郸。又二次南下,过黄河,驻足平顶山,到達高将军当年屯军的豫西伏牛山……一路的艰辛难以言述,从北京到沧州盐山,买不上座位,在火车上人挤人的站了一夜。但在临近渤海湾的河北省盐山县,与将军后人们在高将军的故居遗址,一边喝着带有苦味儿的热茶,一边回忆着将军的生平故事,一路的艰辛得以收获的慰藉。

2004年春节,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努力,一部长篇巨著《起义第一将》终于完成。小说反映了高树勋将军从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归顺蒋介石后,为实现老长官冯玉祥“救国救民”之主张,历经第二次、第三次“围剿”中央红军,参与组建抗日同盟军、华北抗日、台儿庄大战、深入冀南敌后等重大事件。高树勋一直在不断地寻求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国共两党内战的最前沿,毅然决然率国民党第十一战区新八军、河北民军共一万多人投向了人民的怀抱。并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程。高树勋是解放战争开始后,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其举动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该书于2005年9月由中国台海出版社出版。

2005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文艺版向全国的读者推荐了长篇小说《起义第一将》,文章称该书“从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视角,再现整个中华民族抵抗日寇入侵的完整过程”。

随后,景彦斌应大同市政协等部门邀请,参与编写《古都大同》系列丛书。在浩繁的史籍中寻觅、研究古代大同历史时,北魏王朝,特别是改写中国历史的一代杰出女政治家文明太后(冯太后)进入他的视野。

公元1600年前的山西大同,是北魏帝国骁勇剽悍的拓跋铁骑,纵马驰骋,关山飞渡,西控乌丸,东跨辽河,拓土开疆,纵横万里,于公元398年定下的国都。

就在这方人生舞台上,冯雁从一个原本身世卑微的罪臣之女,由地狱的边缘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峰巅。她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寂寞和惊恐不安。在那天下纷争、狼烟断续、英雄辈出的南北朝时期,她冲破帷幕重重、诡谲奇异的后宫生活,旋转乾坤,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北魏王朝在迅速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很快完成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华夏民族大融合,也为随后的华夏统一、隋唐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明太后,堪称千古一后!

室外路灯闪烁,万籁俱寂的夜,景彦斌的办公室仍然亮着灯。办公桌上铺开的稿纸上,京剧《文明太后》的韵味渐行浓烈,北魏风云再度飘过。

这部戏着重反映了晋朝八王之乱后,中国北方经历了“五胡十六国”120 年的战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后,沿袭下的贵族旧制“跑马禁田”愈演愈烈。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大魏政权岌岌可危,统一了的中国北方面临再度分裂的危险。

在此关键时刻,英明、果敢的文明太后 (冯太后),与以其养子献文帝拓跋弘为首的保守势力展开生死对决,稳定了大魏根基;同时教育引导其孙孝文帝,团结鲜卑、汉族等各族大臣,大力推行“均田制”“俸禄制”和“三长制”,使北魏走向繁荣、走向鼎盛,为随后的华夏统一、隋唐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北魏的戏似乎都写过了,其中不乏有名家之作,之前的晋剧《宏图大业》、北路梆子《平城赋》和话剧《北魏风飏》等,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此种情形下,再写北魏的故事,大大小小的情节都是熟悉的路径和熟悉的面孔,继续写下去,无疑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过去上演过的剧情,一个个明争暗斗的谋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场景,历史事件的焦点大同小异,所歌所述都可谓经典宏观。现实面前,他有点迟疑,一时间陷入难以抉择的境地,也考虑过是否另换其他的内容。经过一段慎重思考,他还是坚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在熟悉的门庭内,在纷杂的宫庭争纷中寻找新的蹊径,寻找新的切入点。他像行走在茫茫黑夜里的夜行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文明太后的一个雏形轮廓在脑海形成,他要浓墨重彩她人生最华彩的一段乐章。

这是个再攀高峰的过程。对于北魏这段历史,景彦斌寻找最接近史实的资料,阅读与北魏相关的史料书籍,甚至一些演义的篇章都不放过,北魏这段文化宽泛深长。他曾登上方山冯太后的永固陵,实地寻找来自拓拔氏族的灵感,寻求新的突破点;他曾无数次地走进大同市博物馆、图书馆,追寻北魏拓跋氏族最清晰的挺进中原的行进轨迹。确定抽取最能代表改制中之精髓的一段,截取了冯雁、冯皇后、冯太后人生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揭示唯有改革的必然性,围绕发展生产的均田与禁田改制入手,只有改革才能真正走出嘎仙洞,走出狭隘,走向大光明,完成民族大融合,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文明太后》剧本初稿完成于2015年10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当年年底山西省京剧院组建剧组,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卢昂教授执导,北京京剧院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作曲,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弟子、山西省京剧院当家旦角单娜担纲主演。2019年3月底在太原“惊艳”亮相。此后7年来,京剧院组织召开了8次国家级戏剧专家研讨会,剧本大小修改18稿,推出了4個演出版本。演出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浓郁鲜卑风情,冲突剧烈、激情澎湃、苍劲有力、史诗恢弘的抒情历史京剧”。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仲呈祥评点,“编剧的历史观正确。剧本大气厚重,通过再现冯太后改革的艰难,帮助我们照亮昨天、看清今天、洞察明天”;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认为,“剧情跌宕起伏,结构好、情感抓人,人物也有性格,文辞古朴”;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表示“作者尊重史实,文学形象丰富饱满,冯太后的形象立起来了,值得期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京剧《文明太后》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项目资助后,又相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滚动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实现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大满贯”;2020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连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九届、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还曾荣获山西省第十七届“杏花奖”最高奖——新创剧目奖,编剧景彦斌还荣获了单项奖——编剧奖。

2019年底,景彦斌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山西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文化创作类)优秀人才”;2022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千人计划”第五届高级编剧研修班“优秀学员”。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8期杂志发表山西省文联原常务副主席、山西省作家艺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韩玉峰先生专访文章,将景彦斌列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省戏剧创作“在全国影响不凡”的十大编剧之一。

“丹青难写是精神”,在中国大地上,无数劳动者以劳动精神创造美好未来。“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景彦斌的文学创作之路仍旧任重道远,他表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放眼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无我,以笔为马,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京剧
现代京剧《冰道》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看大戏
——京剧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京剧中的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