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金句:刻进心底的那一句
2024-04-15潘云贵

当我们回想起背古诗的经历,或许会发现一首诗当中总有那么几句,多年后自己仍然记忆犹新,随时都能吟诵出来。
譬如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其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结合词人在残春中把酒思旧、感时伤怀的心境,我们很容易将其牢牢记住,久久不忘。我们不妨把这些句子理解为金句。
古代名篇佳作众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缤纷星云,我们或许还能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想起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起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诗句我们之所以能脱口而出,是因为它们早已刻进我们心底。
王维有五言诗《山居秋暝》,前四句家喻户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切围绕着“空”展开,有雨过之后的新鲜感。山林被雨水冲刷得纯净,眼前的世界极为静谧,人置身其中,容易将自己忽略,而与自然融为一体。王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了他山居生活的新鲜感受。
林庚先生曾在《唐诗综论》里讲到唐诗的历久弥新:“这新鲜的并不是那个道理,道理是早就知道的。新鲜的是对于它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每次通过这首诗,自己就又一次感到在重新认识世界。这其实就是艺术语言不同于概念的地方。”所以,创作金句不仅要用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语言,还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处理成一些概念、口号。
现代新诗也有类似的金句写作规律,我们读到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或是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都能看到这样的特点。
这些句子有相同的地方:有一定的节奏感,而且使用短句,一点不拖沓,重复使用某些句式,使词语产生变化。这样写出的句子,听起来会让人感到愉悦并容易接受。作家常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诗歌格律,带来回环往复的感觉,从而造出金句。也有作家在相似的句式上,进行正反两面书写,使句子更有张力,让人陷入深思,记得更深。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实主义小说经典代表。作家以安娜和列文两个人为轴,描写出不同的婚姻和家庭生活,百科全书式地展现出当时俄国政治、宗教与农事景象,是新旧交替时期令人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小说开篇便有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时至今日,这句话仍如真理一般精准概括着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这句话就是用相似的句式、相反的意思写成的。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小说《双城记》开头,也是如此。这些句子之所以是金句,就是用两种极端的情况做对比,将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变成一根橡皮筋,用力往两侧拉,让我们感受到贫富差距所形成的现实张力和人类社会的残酷性,令人哀叹。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强调事物在“道”当中无中生有,成就生生不息,这也可看作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比较费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传播——老子用简单的语言以及顶针的修辞,使得这句话朗朗上口,至今仍然广泛流传。
有些作家写金句,不像托尔斯泰或狄更斯那样先声夺人、开篇即来,而是依靠情感、气氛的层层加码做铺垫,直至最后将精华的部分呈现。或许铺垫部分句子平淡,很多人会将其忽略,但跳过它们,我们再来品味,眼前的金句似乎也谈不上精彩了,甚至会显得突兀。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作品《荷塘月色》便是如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最后一句很能让身处喧嚣时代里的人们心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孤楚之感。而朱自清写出这个漂亮句子之前都在进行环境的铺垫,行文极具画面感,一种近似哲理的表达在这样的层层烘托和铺设下引出,便也变得不抽象了。
张爱玲曾被称为“金句女王”,常常通过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将自己的见解、感言发表出来,且能与作品自然相容而不让读者觉得她是在故作高深或是刻意为之,如她在《爱》这个短故事的末尾所写: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样自然流露的金句往往是“不请自来”的,你可以说这是缪斯女神赐予张爱玲的天赋,但它还跟一个人前期在阅读或生活上的积累与对情感关系的感受力密切相关。
通过文中所讲的作品金句范例,你会看到绝大部分金句是主题的浓缩,包含着写作者对这世界的认识、领悟。但它们有着新鲜的启示,从中可以瞥见作者在语言使用上的敏锐度与想象力。有了这样的句子,文章不仅有了灵魂,也有了精神。
有价值、有内涵的金句常如溪水往前流淌,勾连着读者的思绪,流出深山低谷,越过广袤平原,进入大江大河,获得奔向海洋的气势和力量,使得每个读者跟写作者也不禁随之浮想联翩,灵感勃发。
(本刊原创稿件,阿砂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