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地球的“火球”
2024-04-15魅力科学君

现在的我们,早已见惯了各式各样的宇宙飞船在地球和太空之间来来往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会被高温炙烤,甚至会变成一个耀眼的“火球”,然而在宇宙飞船飞出地球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时候会产生高温,这种现象被称为“气动加热”。关于这种现象,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其表面会与空气剧烈摩擦,进而产生高温。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尽管物体表面与空气的摩擦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但更多的热量,则是来自物体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对其前方空气的剧烈压缩。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简单来讲,它们分别对应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运行、摆脱地球引力束缚以及飞出太阳系的最低速度。
也就是说,当宇宙飞船在执行完太空任务返回地球时,其最低的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差不多,这种速度其实比想象中的快得多。比如在空间站的高度上,第一宇宙速度大约是7.8千米每秒,按照这样的速度,大概只需要1.4小时就可以绕着地球赤道跑一圈。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以如此高的速度穿过大气层,宇宙飞船当然会因为剧烈的气动加热而被高温炙烤了。那为什么宇宙飞船飞出地球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从理论上来讲,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气动加热产生的热量与两个条件密切相关,一个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另一个则是空气的稠密程度,具体表现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空气的稠密程度越高,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
需要知道的是,地球大气层之中的空气其实分布得极不均匀。其中有大约75%的质量都集中在其底部的对流层,而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也会急剧下降。当高度达到100千米时,空气的密度就大约只有海平面处的空气密度的220万分之一了。
我们都知道,在发射宇宙飞船的时候,宇宙飞船的速度并不是瞬间提升的,而是有一个相对缓慢且持续的加速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地球大气层中空气相对稠密的区域里,宇宙飞船的速度其实并不快,如此一来,即使存在气动加热,其产生的热量也不算多。
而随着宇宙飞船的速度逐渐提升,其飞行高度也在不断增加,空气的密度也会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宇宙飞船的速度提上来之后,其所在区域的空气已经非常稀薄了,气动加热的效果也不明显,其产生的热量当然也不多,自然也就不会被高温炙烤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提出一种想法:既然如此,那么在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我们能不能把它的速度降下来,.让它以较低的速度穿过大气层中空气相对稠密的区域,进而避免宇宙飞船被高温炙烤?很遗憾,这样的想法好是好,但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做到。
现在我们给宇宙飞船减速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依靠减速伞和反推装置。正如前文所言,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其速度是相当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用减速伞,其实在空气稀薄的区域,减速伞根本起不了作用;在空气稠密的区域,剧烈的气动加热所产生的高温,则会将减速伞在极短的时间内烧蚀殆尽。所以这是不可行的。
然而如果用反推装置,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这些燃料从何而来呢?当然只能靠宇宙飞船在发射时携带,但是这些额外的燃料本身又很重,这就需要更多的燃料来提供发射时的动力……以航天器目前的载荷能力,这同样是不可行的。
所以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先让宇宙飞船在大气层中穿行一大段距离,利用空气的阻力来为其降速,当速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利用减速伞和反推装置为其进一步降速,并最终让宇宙飞船安全降落到地面上。
(林一摘自微信公众号“魅力科学君”,Raven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