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精神的三维解读

2024-04-15赵耀宏周芷帆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斗争精神人民至上民族精神

赵耀宏 周芷帆

摘 要:就毛泽东精神的科学内涵界定而言,它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品质与形象的革命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蕴含于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中的灵魂与标志,是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成果中的精神气质。对于毛泽东精神而言,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认识基础,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方法运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人民至上精神是价值坐标,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实践品格。其当代价值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范畴,而且也为世界人民追求进步提供了革命动力。

关键词:毛泽东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民族精神;实事求是;斗争精神;人民至上

一、引  论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1]9这深刻阐明了毛泽东的超凡政治智慧和卓越领导才能。

毛澤东研究一直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其中有关毛泽东精神的研究亦成果丰硕。作为第一部以毛泽东精神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刘振起的《毛泽东精神》一书基于毛泽东作为世界上最伟大政党、军队、国家的缔造者及其思想、实践对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影响,把整体性意义上的毛泽东精神的科学内涵具体化为:大善精神、平等精神、报国精神、民本精神、斗争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学者精神、修身精神、平民精神,[2]目录2-8使这一主题研究初步系统化。作为毛泽东精神研究的滥觞,宋俭、孙康、丁俊萍区分了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异同,主张应将毛泽东精神作为独立于毛泽东思想之外的对象予以研究。[3]他们认为毛泽东精神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4]就毛泽东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而言,“长征精神是毛泽东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征精神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形成”。[5]就毛泽东精神与当代中国精神的逻辑关系而言,宋俭、杨安妮认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源泉与主要内容。[6]就毛泽东精神的本质特征而言,许全兴认为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和现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魂”。[7]从逻辑界限设定层面,尚庆飞认为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及其理论实践所蕴含的最深层本质”,具有“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精神的现代形式”与“超越时空限制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平等主义精神、独创精神、拼搏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合题。[8]还有学者把毛泽东精神的内涵概括为“追求崇高、实事求是、唯物辩证、顽强奋斗、独立自主、无私奉献、勇于创造和以民为本”。[9]上述研究主要是对毛泽东精神的定性研究。此外,该研究领域中也出现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毛泽东精神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被引频次、学术关注度、主题词聚类、研究内容与主题等项指标作统计分析”[10]的定量研究新动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研究精细化、数据化、科学化不足的弊端。

以上成果在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历史生成、精神谱系关系、逻辑前提、基本内涵、当代意义等方面为进一步研究毛泽东精神奠定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基础。但总体来看,对毛泽东精神的内涵界定、逻辑架构的凝练与概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对毛泽东精神基本内涵的界定及逻辑架构等课题仍需进行深入的学理性阐释。

二、对毛泽东精神内涵的科学界定

什么是毛泽东精神?这是研究毛泽东精神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研究毛泽东精神的体系建构与价值意蕴的前提。为此,需要回到毛泽东精神发生的历史现场,在剖析其与党的红色基因、中华民族精神、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等的关系中去界划与重构。

(一)毛泽东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品质与形象的革命价值观念体系

从毛泽东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关系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写在自己旗帜上并融入血脉中的。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冠名共产党的原因就在于,“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1]10百余年来,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惊涛骇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精神的力量是重要原因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培育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12]146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培育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12]146等。这些精神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余年伟大实践过程中,都伴随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伟大进程,都伴随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奋斗过程,“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13]36因此,上述革命精神具有“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13]36以由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精神丰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主导缔造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4]18实现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同时,他也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大力倡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很多具体精神的提出者和概括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精神尽管以毛泽东个人的名字命名,但其精神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就是以共产主义为终极目标并付诸实践、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从毛泽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维度看,毛泽东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也生发于中华民族命运的升降沉浮过程中。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视角来看,民族精神具有民族传承性特征,必须植根于本民族内生性的精神文化气质之中。因此,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要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而言,“总会迸发出一些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激励这个国家和民族继续前行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15]毛泽东精神正体现为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命运息息相关的一种集体记忆与精神动力。习近平精辟概括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16]49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平等互助的团结精神、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的自主精神、敢闯新路的创造精神”,[17]将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新境界,极大改变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状态。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积极主动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旧中国人们“各扫门前雪”的自私自利传统思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德所取代,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以毛泽东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引领下实现了新生。

(三)毛泽东精神是蕴含于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中的灵魂与标志

从毛泽东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建构、传承的关系维度看,作为承载毛泽东精神的人格主体,毛泽东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很多具体精神“形成发展的奠基者、内涵特质的阐发者和弘扬实践的倡行者,因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首要构建者”。[18]譬如伟大建党精神与铁人精神等,毛泽东就对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前者的“开创性贡献”体现在:他创作了大量诗词礼赞革命精神,其哲学思想为建党精神提供了哲学基础,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优良作风为建党精神奠定了实践根基,他为将建党精神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指明了方向,等等。[19]就他对铁人精神的贡献而言,“毛泽东思想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指导大庆会战实践的理论基础”,“铁人精神体现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主人翁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20]从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来看,毛泽东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具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旗帜、以人民史观为基石、集中體现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和宗旨的精神共性因素。这种精神普遍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在于,它既适应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层面的思想教育、价值塑造、作风养成,又适应于中国社会现实层面的价值体系确立及人民大众的道德培养。从毛泽东精神的历史发生逻辑看,它是一种基于中国革命时代与中国社会特征认知而被高度概括凝练的精神文化。因此,必须在现实环境与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历史语境中把握毛泽东精神的本质属性。

(四)毛泽东精神是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成果中的精神气质

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形式而言,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21]6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22]534在此问题域中,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标志着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质的飞跃,体现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创新理论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所以中国共产党用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古为今用、新鲜活泼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实事求是”以时代新意,并最终使其成为全党认可的思想路线,由此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求是精神。事实上,在思想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思想路线层面的实事求是和精神层面的实事求是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这充分证明,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巨大理论勇气和科学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无法铸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灵魂与精髓,也就难以推进中国革命伟大事业。

三、毛泽东精神的逻辑架构

毛泽东精神的逻辑架构,涉及毛泽东本人在实践、理论等多维层面所展现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深邃的思想理论、高超的领导艺术等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基础: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精神的基石。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与实践,使得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成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孜孜不倦、好学深思。毛泽东的才能与智慧是他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历练、升华的结果。他的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生,读书活动伴随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一生。毛泽东的学习实践立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意识,他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读马列著作等“有字小书”与中国社会的“无字大书”。他在学习实践中,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并重:既提倡读“有字小书”,也提倡读“无字大书”,主张向社会、向实际、向人民群众乃至天下万事万物学习。进而,毛泽东的才能与智慧也是他读“有字小书”与“无字大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与优良作风,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二是立足实际、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本路径,突破狭隘的经验论与教条主义的局限性,是毛泽东的行事风格和独特优点。毛泽东终生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13年的《讲堂录》中,他就指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23]587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在他看来,正确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工作方法要求。而“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24]802只有深入、正确、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基本国情,才能全面掌握政策与作出正确决策。三是着眼全局、应时而变。善于站在全局高度,运用唯物史观观察时代及其发展变化,增强与提高认识与把握形势的正确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并根据变化了的总体性实际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突出特点。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调整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以及具体的阶级和阶层政策,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由于毛泽东总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去动态调整应对的战略与策略,因此,他总能在事物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未雨绸缪地站在时代前列,基于对客观实际的科学研判来把握大势、探寻规律、预测未来、抢占先机。

正是基于上述理論品格和精神境界,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在其大力倡导下,全党确立了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政治共识、思想共识、理论共识与方法共识。具体而言,毛泽东着力阐明了坚持实事求是需要解决好的三个命题:其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24]853这里讲的中国实际是总体性的:既包括中国的历史实际,也包括中国的现实实际;既包括中国的政治实际,也包括中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既包括武器、药品等器物层面的实际,也包括“人心”等精神方面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从上述总体性的实际出发。其二,理论联系实际。虽然中共中央在到达延安之前就有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思想,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则是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明确提出来的。毛泽东在延安时再三强调、阐释了这一原则。譬如,在谈及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属性时,他指出:“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22]707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他继续阐发此原则:“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24]791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从中国革命全局高度给予这一原则高度评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24]7961942年2月,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对理论联系实际作出经典表述:“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24]820其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坚持和发展真理。毛泽东以实践观点系统论述了人的认识来源、实践第一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人民性、社会实践性原则,即“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22]663

上述理论命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全党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经由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对学风、党风、文风等的系统性整顿和改造,全党的精神从十月革命经验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马克思主义本本化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形成了只有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并找到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共识,实现了全党空前的思想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概言之,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构成了毛泽东精神的科学理性精神维度。

(二)方法运用: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对革命事业抱有坚定的必胜信念。无论是在革命事业处于低潮时,还是在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多次打击和排斥甚至被撤职时,他从未丧失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历史自觉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激励遭受失败和挫折的党员干部看到胜利的曙光和希望。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快要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25]106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中国革命才最终走向了胜利。

毛泽东以其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与鲜明品格,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革命征程中作了重要表率。独立自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26]683恩格斯指出:“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因而这些国家的存在、它们在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也就包括在国际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之中。”[27]84列宁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实际特别是在东方国家进行革命面临的特殊性,认为东方共产主义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特殊任务。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真正把独立自主作为一条基本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来贯彻的是毛泽东。他在1935年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5]1611936年12月,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使用了“独立自主”这一概念:“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25]222-223

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与策略眼光,将坚定的信念夯筑于科学运筹与擘画之中。他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将革命的战略与策略有机统一起来。所谓战略,就是事关事物发展变化全局的根本的具有整体性的思想理论和行动部署。从中国革命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武器装备等器物层面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等国内外敌人的情况下,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胜了一场场不对称战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战略眼光有强相关性。毛泽东在战略上的科学预判能力表现为他超凡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他能够未雨绸缪、掌握先机、趋利避害、克敌制胜。同时,要把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还需要有科学的政策运用方法和策略。他将政策的重要性上升到事关党的生命的高度,要求全党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党的政策,兼顾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概言之,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既体现在毛泽东关于理想信仰认知的本体论、认识论层面,也体现在以灵活机动的政策策略进行实践的方法论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毛泽东精神的政治灵魂维度。

(三)價值坐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人民至上精神

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毛泽东确信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4]1096这种唯物史观在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上的重大鲜明体现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明确了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1938年,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22]522共产党员的利益观的精髓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22]5221939年,他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道德观提了出来,这是从毛泽东著作中见到的最早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论述。1942年5月,他强调一切文艺工作者要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他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不拒绝利用,但要对其进行批判性改造,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24]855同年10月,他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为22位先进模范人物题词,“站在民众之中”“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谋看得见的利益”“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等题词明确体现了他的为人民服务思想。1944年9月8日,他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由此,“为人民服务”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乃至一切革命同志的根本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同年12月15日,他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发表演说,对党员干部的政治伦理作出规范:“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28]2431945年,他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完整的阐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4]1094-1095

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根本宗旨,必然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之相协调,它们共同形成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逻辑闭环。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群众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也是根本的工作路线。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作了理论阐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对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最早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他又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化:“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4]899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在全党得到高度认同。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与党的根本组织路线的高度:“所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29]348

毛泽东认为,世界观就是方法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史观必然要求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之相配合。后者也体现在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中。他认为共产党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采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尽管一般的普遍的号召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若没有这一前提,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但只限于一般号召也不行,领导干部需要“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若缺失这些经验,“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24]897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两结合”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抓住了“‘以人谋事的领导活动的基本特征”。[30]

就群众路线方法与革命斗争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言,二者呈现出正相关性。“斗争愈是艰苦,就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密切地相结合,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密切地相结合”,这才是彻底粉碎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24]902即革命斗争环境越是艰苦,领导干部越是需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此外,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工作方法,也是正确开展、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与方法,诸如:要以理服人,不能靠威势吃饭;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要发扬民主,不盛气凌人,以权压人;要语言生动,以情感人;要率先垂范,躬行践行,牢记“领导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道理;要循循善诱,善于疏导,而不是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疏通不在谈锋胜,更在自我批评中”,[31]153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等等。从“大写的人”的高度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精神的重要内涵,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团结、凝聚人心的重要经验。

(四)实践品格: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无私奉献精神

人民对毛泽东抱有真诚的敬仰和怀念,这与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严于律己,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国家和民族的高贵品格是密切相关的。毛泽东一生都在追求理想,而这种理想决不是追求个人的升官发财和恣意享受,而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而奋斗,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由于毛泽东并不是普通的党员干部,因此,对毛泽东精神中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维度的分析,可以从毛泽东对待领导干部的维度与毛泽东对待自身的维度两方面展开。

就毛泽东对待领导干部的维度而言,对待犯了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他采取了比对待一般群众更严厉的惩罚措施。以1937年黄克功事件为例。面对在过去立了大功的黄克功,毛泽东亲自致信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长雷经天。他在信中严肃指出:尽管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32]39因此,中央与军委处他以极刑。何以如此?因为在毛泽东眼里,“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32]3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有些党员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忘记了为民初心,割裂了党群关系。对这一点,毛泽东洞若观火。因此,他非常注重革命党执政之后的变质问题。他认真思考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要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不学李自成,要向历史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的新问题。他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毛泽东很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譬如《管子·牧民·四维》里指出了礼、义、廉、耻这“四维”的重要性:“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33]3《管子·牧民·国颂》进一步指出了礼、义、廉、耻与国家兴亡的强相关逻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33]1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毛泽东高度认同管子的上述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上升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党伦理高度。在处理刘青山和张子善案件之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治国就是治吏”的治国理政理念:“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34]48

就毛泽东对待自身的维度而言,他首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出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对自己严苛到了极致。毛泽东深谙儒家思想中关于执政者“政德”的思想。《论语·为政》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5]17执政之后的中国共产党要想得到人民群众及各个民主党派的拥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政党伦理、行政伦理建设。但是,集合概念的党又是由执掌各级政权的具体的党员干部群体所组成的,因此,从各级执掌权力的具体的、生动的党员干部着手就成为政党伦理建设的关键。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毛泽东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首先从对自己的自我革命开始。事实上,制度建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执掌权力群体本身的自觉执行来赋予制度神圣性、实践性,重点在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永葆艰苦奋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品格。

在个人生活方面,毛泽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据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毛泽东在中南海是要交租金的,使用桌子、椅子、床等一切家具都要交钱。甚至在公务活动中,毛泽东连喝一杯茶都要交钱。到地方进行调研,食宿等都是一分不少地照价付款。井冈山宾馆至今还保留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上井冈山时交付食宿费的发票。他于1965年5月22日到29日在井冈山期间,由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开出两张发票:“一张是00006482号发票,上面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一张是00006484号发票,上面写着:首长交粮票23斤。”[36]

在家庭方面,毛泽东不但用言语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女,更用实际行动严格教育他们。譬如,他坚决反对子女享受任何与他的党内职务沾边的“特殊”待遇。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女儿严格按照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标准获得配给食物,因而经常吃不饱肚子。他就此指出:“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37]160

在对待亲朋好友方面,毛泽东立下“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澤东告知秘书田家英处理他亲友来信的原则:“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37]161毛泽东多次告诫秘书:“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38]132毛泽东跟亲友“约法三章”:一不要来京看他,二不要来京找他安排工作,三不要借他的名义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由以上可见,对于毛泽东精神而言,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认识基础,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方法运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人民至上精神是价值坐标,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实践品格。这四个层面的精神维度构成了毛泽东精神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内容,以知行统一的存在形式与运行状态彰显了毛泽东精神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方法论的内在意蕴与外在表征。

四、毛泽东精神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精神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与“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6]它对中国共产党在文化自信、精神滋养、党性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启发与实践指南作用。

(一)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筑牢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

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关于自我确证话语的深层逻辑推进,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结构化、整体性问题认识的深化。习近平在论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内涵时指出,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39]36基于“三个自信”的中国共产党自我确证话语,习近平又指明了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话语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9]36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财富,除了毛泽东思想之外,就是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程中所展现出的毛泽东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既是毛泽东个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斗争意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的各种优秀品质的体现,同时,也是他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精神对于追求真理,对于一分为二、批判性地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实现守正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学习毛泽东批判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方法,分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又反对不加任何批判分析地全盘照单全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传统文化予以现代批判性改造,不断推陈出新,给予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形式与现代“出场”的方式;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谱系来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有大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政治自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回答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问卷,就必须具有文化主体性,不断从两个“老祖宗”(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动力与文化智慧,从而真正在守正中不忘本来地创新,在变化中铸魂定魄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注入中国文化新元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伟大旗帜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凝聚亿万民众同心同德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之魂。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伟大奋斗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崇高的人民立场、优良作风、人格风范与道德修养,而毛泽东精神是其中最具标志性、代表性的精神价值符号。同革命战争年代一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同样不能搞“关门主义”,而要搞“五湖四海”,要搞“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的统一战线,减少离心离德的力量,凝聚起澎湃的人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把最大多数的人汇聚到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这就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弘扬毛泽东精神,特别是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要将毛泽东精神与习近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念、人民至上理念、共同富裕理念等结合起来学习,从而形成新时代人民史观的价值合力,凝聚起最广大的民心、党心。为此,一方面,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积极为全国层面共同富裕探索道路、创造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关心群众微观生活,处理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在这一进程中,尽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离我们更近,但是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梦不是在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中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一定布满了荆棘,一定还会有很多新的“雪山草地”“腊子口”。因此,立足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弘扬毛泽东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凡事要想得更长远一些、更周全一些,这样才能在不懈奋斗中赢得历史主动。

(三)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鲜活教材

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人格化代表,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奠基人。他在延安时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由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源远流长、深入党心民心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本人在培养、践行党的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治党方面,他强调党纪严于国法,治国的关键不是治老百姓而是治官吏;在建党方面,他非常注重思想建党,在个人入党的价值排序上强调思想入党优先于组织入党;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等等。在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弘扬毛泽东精神,尤其要大力学习、弘扬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要以在党言党、在党忧党的忧患意识审视新时代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党员队伍人数、结构的变化,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时代宏观背景的变化等,都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大力传承、弘扬毛泽东精神,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善于斗争。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增强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意识,在伟大斗争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作为榜样,见贤思齐,时常“红红脸”“出出汗”“照照镜子”,通过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努力以良好党风持续推动政风和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四)毛泽东精神是世界人民追求进步的革命动力

毛泽东的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他还在世的时候,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革命模式就在全世界追求民族解放、民主進步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1968年5—6月法国爆发群众运动——五月风暴。当学生们举着“三M”旗帜游行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时,不能说他们没有受到毛泽东革命思想与革命精神的巨大影响。毛泽东精神也引起了以切·格瓦拉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象征人物的极大关注,激发了他们的政治运动与文化运动。毛泽东逝世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内的绝大部分世界政要都对其历史地位及精神气质表达了高度的赞誉。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称:“他关于改造我们生存条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对全世界人民都产生了影响。”[40]142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称:“毛泽东主席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40]30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说:“毛主席是一位人类的领袖,历史的推动者。他是名垂史册的人物。”[40]29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称:“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是一位其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他本国的发展的领导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40]169时至今日,尼泊尔共产党还把毛泽东的思想作为“主义”来指导他们的政治行动。总之,毛泽东及其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追求进步的人们认同和膜拜的政治与文化象征符号,依然持续不断地为亚非拉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五、余  论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缺失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发挥着精神导向与引领作用。同样的逻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人格引领与精神导向作用。以毛泽东作为主要人格载体的毛泽东精神,与千千万万以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名字命名的革命精神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兼具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双重主体性的原创性历史动力。革命精神是抽象的,但革命精神的人格载体是具体的、生动的。人民群众正是通过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雷锋、焦裕禄等具体、鲜活、生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具象化精神,看到了内蕴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本体的抽象精神实质。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的包括毛泽东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激励与智力支持功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刘振起.毛泽东精神[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宋俭,孙康,丁俊萍.毛泽东精神刍议[J].中共党史研究,2005(2).

宋俭,孙康,丁俊萍.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J].江汉论坛,2005(1).

宋俭,孙康,丁俊萍.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

宋俭,杨安妮.论毛泽东精神与当代中国精神[J].党的文献,2014(4).

许全兴.重论“毛泽东精神”研究三题[J].毛泽东研究,2016(4).

尚庆飞.毛泽东精神的逻辑界限、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J].东岳论丛,2016(3).

周向军.毛泽东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J].东岳论丛,2016(3).

聂家华.对毛泽东精神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6(3).

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吴德刚.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黄宏,主编.井冈山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景一宏.弘扬“红船精神” 领航高校党建新征程[N].光明日报,2018-06-0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刘景泉,张健.毛泽东与中国精神[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李永进,刘亦泽.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J].毛泽东研究,2021(6).

李捷.毛泽东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1).

刘晓华,陈立勇,管慧.刍议毛泽东的民本观与铁人精神的形成[J].学术交流,201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杨明清.毛泽东领导方法再认识[J].理论学刊,2012(4).

陈占安,主编.毛泽东领导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管仲.管子[M].覃丽艳,译注.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6.

李忠杰,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新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孔子.论语[M].杨伯峻,杨逢彬,注译;杨柳岸,导读.长沙:岳麓书社,2018.

朱习文,陈卫平.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走前结清伙食费[N].湖南日报,2015-06-08.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毛泽东[M].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张太原.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新华通讯社,编译.举世悼念毛泽东主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  孙小帆]

猜你喜欢

斗争精神人民至上民族精神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
从马克思的“三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断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