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60科创走廊建设下洞泾智能公交站台设计研究

2024-04-15丁栋何鸣

设计 2024年7期

丁栋 何鸣

摘要:积极响应上海市洞泾镇人民政府智能公交站台设计项目,以长兴路/同乐路为基点,探讨G60科创走廊建设下的智能公交站台设计策略。对标洞泾镇政府“城市客厅”建设要求,分别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对国内外智能公交车站案例和洞泾镇域文化进行剖析;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开展对洞泾智能公交站台的设计实践。设计一款集防晒、防雨、共享、阅读、投影显示、信息追踪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公交站台概念方案。该方案不仅满足了乘客候车刚需,同时体现了洞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共生,符合洞泾人工智能基地品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智能公交站台;G60科创走廊;洞泾人工智能基地;长兴路/同乐路;城市客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7-0116-04

Abstract: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smart bus station design project of Shanghai Dongjing Town Peoples Government,based on Changxing Road/ Tongle Road,to discus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mart bus sta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G60 Scientific Innovation Corrido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urban living room" of the government of Dongjing Town,the case study method,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field survey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ases of intelligent bus stop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ulture of Dongjing Town. According to Shangha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the design practice of Dongjing intelligent bus stop was carried out. A concept scheme of intelligent bus station was designed,which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sun protection,rain prevention,sharing,reading,projection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tracking. The scheme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passengers waiting for the train,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ulture of Dongjing,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brand development of Dong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

Keywords:Intelligent bus station;G60 Scientific Innovation Corridor;Dong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Changxing Road/Tongle Road;City living room

引言

自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以来,松江区依托G60松江段为中轴形成的延伸与辐射,发展沪杭沿线产业带,已成为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实体经济高地。[1]作为松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洞泾镇,近年来积极响应松江区政府所发挥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作用,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区域内人工智能与生活的不断交融。但在城市硬实力加速发展中,城市的本土文化属性日渐衰落,尤其松江区作为“上海之根”,未能充分将本土文化放在形象传播的语境中进行视觉转译。是故,洞泾镇人民政府围绕“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向社会征集智慧公交候车亭设计作品,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洞泾智能公交站台的设计探索。

一、G60科创走廊简况与洞泾文化软实力发展症结

(一)G60科创走廊简况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率先提出面向长三角,沿G60高速公路构建共建共享、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2] 3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先行探索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和路径,G60科创走廊的“朋友圈”和影響力不断扩大,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阵地。

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发展为3.0版,其合作范围从上海松江区、沪嘉杭延伸到覆盖沪苏浙皖的9个城市,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1.0版“源起松江”,上海市松江区历来是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贯穿松江全境的G60高速沿线产业园区贡献了松江95%以上的工业产值。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松江产业经济进入整体转型提升的新阶段。

2.0版“连通嘉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共同推动下,通过沪嘉杭三地联动实现产业创新跨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明显扩大。2017年7月12日,松江、嘉兴、杭州正式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2.0时代的开启。

3.0版“九城共建”,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从“高速时代”迈向“高铁时代”,依托G60沪昆高速,沪苏湖高速铁路两条交通大通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进一步延伸至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城,覆盖面积约7.62万平方千米,推动长三角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进一步提升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2019年5月30日,G60科创走廊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3]是年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研究部署G60科创走廊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3.0版自此升级。

(二)洞泾文化软实力发展症结

作为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的重要板块,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4]经过多年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发展,洞泾“人工智能+在线经济”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2017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上海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2018年《G60科创走廊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三年行动方案》出炉;2019年,沿莘砖公路洞泾段,划定2.28平方公里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上海市人工智能特色小镇,区域内部分园区已纳入上海市张江高新区范围。近年来洞泾凭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优势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洞泾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这种经济态势已开始从后方产业辐射到生活门面。

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涌入在改变地区经济的同时,洞泾人口分布也在发生变化。笔者在调研初期曾走访于洞泾镇的主要街道,当问及年轻一辈“小青班”“茶担舞”“皮影戏”等洞泾民间艺术时,[5]他们表示茫然不知。这是由于整个镇域以外来人口居多,本地人多为老人、儿童。由此可窥,洞泾镇鲜明的人工智能特色与同质化的街道设计离不开当地的社会因素,而复杂的人员构成难以实现城镇文化软实力的向好发展,因此,亟须对城镇文化属性进行定位与研究。

二、国内外智能公交站台研究进展

(一)国内公交站台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绿色出行,[6]公共交通作为高性价比的绿色出行方式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而公交站台作为公交调度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所承载的内容不应仅仅是作为乘客临时候车的站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交站台也逐渐拓宽服务内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公交站台设计要不断与时俱进,令其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

与上海毗邻的苏州,在公交站台的改造中曾历经四代更迭。自1995年第一代始建,到2006年第三代公交站台落成,苏州公交车站台在站台面积、结构、立柱承重上有极大改良,同时为提供候车乘客便利,增设了站牌、候车座椅等设施,但在外观上依旧过于现代化和机械化,无法带给人们良好的审美感受,直至后来的第四代智能公交站台落成,终于在功能、外观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有了长足突破。第四代智能公交站台在外观造型上契合苏州园林建筑风貌,将园林艺术融于站台设计中,以灰白色彩为主色调,外观简洁淡雅、落落大方,很好地表现出了苏州文化与城市特色。通过对公交站牌和广告牌进行升级改造,已经发展成了可以进行实时定位,流动宣传的智能公交站台(见图1)。

相比于苏州智能公交站台,作为上海之根的松江区,其公共运营设施的设计还有待改良。去年11月笔者跟随导师来到上海松江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江交投”),与各单位主管共同探讨设计如何在交通枢纽、载运车辆等方面植入松江现代文化,立足G60科创走廊建设优势,迎接松江新城建设。运营代表提到目前公共运营分为公交车、有轨电车、出租车3大板块,运行安全都已经得到充分保障,但其外观及内饰充斥着经年未变的标准化气息,与当下松江区作为G60起点的城市印象格格不入。

(二)国外公交站台现状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在公交站台设计方面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芬兰著名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在建筑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建筑中一方面采用现代主义建筑手法,使用现代材料;另一方面使用木材等天然材质,注重人的使用感受。[7]公民对于公交站台的需求不仅是候车,而是通过对站台的趣味性设计在候车过程中提供多样的娱乐休闲方式,例如,将座椅设计为秋千,在站台设置扭蛋机等,下面举出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

“Station of Being”智能公交站(见图2)是瑞典于默奥大学校园中心的一个处于实验阶段的公交站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靠椅与乘客的互动来实现乘客对公交车到站信息的获取。具体来讲,于默奥受气候影响严重,时常出现风雪天气,尽管公交车发车时间间隔为5~10分钟,但极端气候还是对人们身体进行着无休止的折磨。为缓解这一现状,Station of Being公交站台在座椅方面做了良好的改进设计工作,为避免座椅被积雪覆盖,设计师将座椅设计为类似于豆荚的木制吊舱,木制吊舱可以依靠力量支撑和摩擦实现360°旋转和倾斜,人们可以通过判断风雪方向从而将倚靠的吊舱旋转到背风一侧,在等候中免受风雪的侵袭。在顶棚设计中,设计师打造了一个集光和聲音于一体的“智能屋顶”,在公交车进入站台20秒之前,“智能屋顶”会通过音响设施发出类似于玻璃碰撞的声响,同时地面和天花板上会出现黄色的光影,即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告知乘客车辆信息。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一直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不必持续注视来车方向。

三、长兴路/同乐路公交站台区位分析及设计策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玉鑫曾提出,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8]现代城市发展已进入软实力竞争的时代,然而我国在文化内涵、空间品质、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软实力与知名国际大都市的差距仍尤为明显。而公交车站台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代表。上海松江区洞泾镇作为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的重要板块,其公交车站台的建设应对城市形象及城市软实力有着准确、正向的体现。在此,本文展开对洞泾镇长兴路/同乐路公交站台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区位分析

该站点之所以作为政府规划的改造试点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站台背靠洞泾镇健康主题广场,有着其他地段不可比拟的人流量,对该站点进行设计改造将会大幅度提升小镇的幸福指数;二是该区段对面为综合商业门面,许多外来人员会选择这里进行临时物资的补充,因此,对于这个区段的站台改造将关乎城镇对外留下的深刻印象(见图3);三是该站点处于人工智能基地和镇政府之间的中心位置,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将会突出人工智能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利于打造“科创高地、城市客厅和美家园”。

目前,洞泾镇除长兴路/同乐路外,其他路段的公交站点外观形象概莫如是:冰冷的不锈钢外表、红色的指示牌、不知做什么用的孔排结构等。因此,对于“探索应用最新科技,体现人工智能特色和可持续设计的特点”的设计要求,可依据当地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做出符合人居环境的功能装置设计,让科技融于生活。

(二)设计策略

1.站台设计需求

(1)情感需求

随着G60科创走廊从1.0版到3.0版的迅速发展,其影响规模不断扩大,而洞泾镇作为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的重要板块,其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对G60科创走廊、洞泾人工智能及人文特色进行良好的宣传。因此,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站台设计要结合城市环境,城市历史,建筑风格,城市文化等方面。[9]在发展智能化站台设计的同时也应保有洞泾的人文艺术特色,满足居民的情感需求。

(2)功能需求

站点的候车乘客需要通过观察金属站牌玻璃箱中车辆对应路线来确定将要选择哪辆公交车出行,但该站牌字体较小,而且不够醒目,特别是初次乘坐公交车的人群,存在忽略公交车的发车方向,以至于与目的地渐行渐远的情况。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公交站台缺少对乘客的指示系统和互动环节,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乘客依据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站牌信息来选择车次,对于公交站台本身而言,未能给乘客做到精确指引,缺乏对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3)安全需求

完善的公交站台设计不仅应满足情感和功能的人性化体验,还应在安全设施上满足候车乘客的基本需求。安全需求分为心理安全和物理安全。现有站台的顶棚设计和安全监控设备设计使得用户在极端天气和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提示和反馈,站台本身也无法起到很好的安全性能。此外,站台座椅的一体化设计无法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因而多数情况下座位余量较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2.具体设计方向

由于洞泾镇政府在前期进行公交站台建设问卷征集时主要侧重于对站台功能的调研,忽视了对地域文化、交互方式、风格特色等方面的调研,因此,本文采用定距定比分类法对洞泾智能公交站台要素偏好进行统计,得出要素占比(見表1),以进一步获得具体设计方向。

从表中可知,“现代都市文化”将是洞泾站台建设的主流方向,“提示”“共享”“卫生”将会是站台紧要需求,而随着交互技术的普及,全息投影技术深受广大市民青睐,结合洞泾文化发展现状,提出如下设计方向。

(1)外观设计兼顾现代与传统

由于长兴路/同乐路站台地处人工智能基地和镇政府之间的中心位置,且有着较大的人流量,站台的外观造型应兼具都市文化现代性和洞泾镇文化地域性。

笔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洞泾当地文化日渐衰弱,人员构成主要以外来务工群体为主,由此本文认为,对于洞泾文化的挖掘应结合时代和产业发展趋势,凝练出具有当地人工智能特色的现代文化,将人们显而易见的图形标识融入进去以此形成新的视觉形象。而视觉信息对人们的情感因素产生着很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形状,色彩以及各种信息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形成一条情感纽带,[10]这也对宣传洞泾文化起到了正向作用。

(2)设施设计满足规范与需求

该设计方案应基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相关规范,满足较好的实用性以及“候车”的基本功能[11]。根据对乘客候车行为分析,乘客的候车过程中,涉及查看车站与车次信息、休息、聊天等多种行为,[12]因此,其内部设施应包括智能电子站牌、电子广告灯箱、坐凳、站台顶棚、站台立柱、监控摄像头、防盗锁、垃圾箱等。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通讯技术,使公交管理者实时了解各公交线路与车辆速度、载客量、位置等情况,以便管理者及时做出科学的调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基于城市客厅理念的洞泾智能公交站台设计创新

基于上述调研分析结果可知,公交站台的设计应符合洞泾城镇品牌发展需要,因此本文结合工程规范,聚焦候车乘客的现实需求。以G60科创走廊和城市形象作为设计基石,以智能交互设施和人文特色宣传作为设计创新点,从文化符号设计、候车场景设计和智能交互设计3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情感化设计方案,以符合洞泾镇城镇文化属性,加强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归属感,以此提高城市软实力建设(见图4)。

(一)文化符号设计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13]因此,在区域站台设计中,部分站台造型与当地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通过提取文化造型元素,在形态、色彩、材质上赋予站台文化属性,以此来弘扬和传承当地文化,响应国家发展号召。

长兴路/同乐路公交站台背靠开放式公园,结合洞泾人工智能产地特色,站台外观整体上采用科技白和生态绿作为主体颜色;基于洞泾位于G60科创走廊建设沿线的特殊地理位置,特利用“洞”的拼音变形,将“DONG”和“G60”组合成新的标志镶嵌在站台外立面顶部;在外立面设计中,左侧采用代表极简风格的几何装饰海报,用于宣传沿G60科技走廊的都市智能文化。而右侧则采用格栅渐变的方式,以显示洞泾镇的logo,强化站台的地域属性,加强人们的心理认同感。同时,将有关根雕、剪纸等落户松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置入报刊架中,形成流动图书站,在增强人们对于城镇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宣传同时,积极贯彻城市客厅的概念。

(二)候车场景设计

公交站台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候车,而座椅是候车场景中的关键内容。人们在候车过程中一方面希望有个干净舒适的位置可供休息使用,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和陌生人有过近的接触,这是因为当心理上的安全距离得不到保障之时,人的行为会因此受到很大限制,会考虑自身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不愿意受到他人的无意干扰,所以导致在很多情景下我们会发现即便站台座椅余量过半,但候车乘客多数还是选择站立等待。为此,本方案在候车场景的设计中,首先在座椅造型方面,结合站台造型的科技风格,利用整体模块化思维将多个圆角矩形块进行镂空处理,圆角的设计能够为候车乘客提供心理安全和舒适感;在色彩设计方面,利用色彩属性与心理暗示之间的关系,采用高明度、高纯度的草绿色涂装方案,可以带给人们生命、安全、祥和、宁静的心理感受,降低候车焦虑;[14]在安全距离方面,利用报刊架将两条长凳进行了隔断处理,为候车乘客提供更为灵活的选择方式,可以提升座椅利用率(见图5)。

(三)智能交互设计

智能交互设施也是结合当地智能特色文化的设计内容之一。交互系统主要包含智能交互机柜、3D动态裸眼屏、电子、广告灯箱公交信息全息投影的设计。

该方案的智能交互机柜将导航系统与自助售卖及共享服务系统于一体,共包含4个模块:信息查询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共享服务模块和自助售卖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以外设的液晶显示屏为输出载体,将周边信息查询、政务信息查询、天气查询、旅游规划等功能与自助售卖功能结合在一起,为候车乘客提供一屏多用的功能,提升站台服务质量。语音播报模块依靠语音报站器提供即将进站的车次信息、座位信息及爱心提示,以确保候车乘客提前做好规划有序上车。共享服务模块结合市民、游客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雨伞,以便应急使用。自助售卖模块就是为候车乘客提供可自主选择的饮水、食物,以解决乘客们的用水用餐需求。此设计考虑到该地段老年群体居多,因此,在语音播报系统的右侧设置了公交卡槽,对于没有携带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可以利用公交卡里的钱进行自助购买服务。

站台左侧的透明玻璃为3D裸眼屏,可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裸眼展示,当乘客接近时会自动捕捉乘客的动作来形成新的3D画面效果,通过与人的互动缓解乘客候车疲劳。

站台顶部設有全息投影灯,由于站台为半包围设计,因此无论白天和夜间,光束均可在地面呈现清晰的界面效果,可以极大减轻市民的等候焦虑,通过地面投影显示公交信息亦将大幅提升效率和科技感(见图6)。

结语

在城市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城市再生成为当下值得深刻探讨的话题。公交站台不仅是乘客临时候车的地方,更是一座城市中独到的风景。完善的站台设施,入微的人文关怀将会给乘客耳目一新的感受,使乘客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会对这座城市产生美好的印象,本文对长兴路/同乐路公交站台的设计改良方案利于洞泾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拓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著.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与高质量发展研究[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01.

[2]徐枫.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话“高质量发展”[J].上海人大月刊,2021(10):38.

[3]周萍,陈雅.区域公共文化精准服务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视角[J].图书馆,2020(06):42-48.

[4]王少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09):29-30.

[5]谢雍君.探索越剧现代戏舞台新样式[N]. 中国艺术报,2021-05-24(006).

[6]蒋应红,胡晓忠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街道设计标准》.上海市,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2019-01-15.

[7]常哲晖,徐皓田.阿尔瓦·阿尔托的有机设计理论研究——以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作品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10):90-92.

[8]潘晨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党的作风建设[J].理论观察,2021(02):31-33.

[9]邓乃川.城市智能公交车站设计与研究[J].设计,2019,32(20):135-137.

[10]张静,李嘉薇,颜妗真.基于形状文法的西安城市公交车站地域形象视觉设计[J].设计,2022,35(20):113-115.

[11]倡导绿色出行 促进生态文明[J].人民公交,2021(10):21-26.

[12]胡以萍,杨嘉仪.乘客行为导向的武汉市公交车站设计策略优化[J].设计,2022,35(19):157-160.

[13]张玉鑫,奚东帆.聚焦公共空间艺术,提升城市软实力——关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3(06):23-27.

[14]姜春媛.以色彩心理暗示为导向的医药包装设计研究[J].中国包装,2016,36(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