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基础、理论意涵与实践路向

2024-04-15曲铁华龚旭凌

关键词:高质量质量发展

曲铁华 龚旭凌

从全球视野来看,高质量转向一直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实践难题。中国与世界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摆上议事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9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4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价值遵循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关键一环,事关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事关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牵引性作用。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质量导向,在准确把握学理支撑和现实逻辑的基础上,明晰内涵特征,并努力探索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向。

一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的话语生成,代表了教师教育清晰有序的高阶发展状态。这一概念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教师教育外部发展环境和教师教育系统自身特殊属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

(一)理论基础

1.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了适应新时代赋予中国的新使命和新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网,2021年11月16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xinhuanet.com/2021-11/16/c_1128069706.htm。的时代命题,是一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独特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以人民实际需求为导向,植根于中国土壤,观照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智慧结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之途,教育先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延伸概念,必须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写就。走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这条新道路,必须以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作为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强师”深刻嵌套于“强国”、“强教”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高质量教师教育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与各级各类教育高度适配的师资力量引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因此,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启动“双一流”建设项目,这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直接指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2018年8月,《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双一流”建设应坚持高校主体原则,要求高校主动作为,对接需求,统筹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4)《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网站,2018年8月27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

“双一流”建设工程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差别化发展,率先跻身世界一流,进而带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建设进程中的特色化存在,教育学科是师范类大学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高水平师范大学和高水平综合大学联盟,意味着开放化、高规格、混合型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渐构建,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优质综合化之路,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教育人才培养能力,与“双一流”建设具有逻辑一致性,可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

3.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全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有50.82万所学校(园)(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数情况》表计算得出,参见: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年版,第684页。、2.33亿学生(6)《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23年7月5日发布,2023年7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人民群众对有学上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对更加公平均衡、更加特色优质的基础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既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责任践履和使命担当赋予了全新挑战。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大约有1610.47万人,占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总数的85.65%(7)《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23年7月5日发布,2023年7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教师数量、规模问题得到缓解。但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差距明显。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构系统中,“强教”和“强师”相互嵌套、动态促进与交互共生,具有逻辑一致性(8)朱旭东《〈强师计划〉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9期,《卷首语》。。2022年4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将“高质量教师”与“高质量基础教育”紧密联结(9)《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网站,2022年4月14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力量,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二)实践逻辑

1.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应然选择

纵观教师教育发展的变迁历程,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实力,深刻把握未来发展格局。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为透镜,可以发现其变迁轨迹体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内在规律。

在全面恢复时期(1978-1984年),为了缓解教师奇缺的压力,我国恢复和增设了一批师范院校,初步构建起教师在职培训网络;在快速发展时期(1985-1995年),师范教育取得优先发展地位,数量与规模齐头并进,初步形成独立、定向的三级两类师范教育体系;在探索时期(1996-2005年),师范教育稳中求进,从追求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进入追求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师范教育从独立走向开放,并探索培养、培训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创新时期(2006-2018年),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的迫切需求驱动了教师教育改革,我国探索施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制定教师教育标准(10)曲铁华、于萍《改革开放40年教师教育改革与未来展望》,《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第36-39页。;2018年以来,我国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良好风尚,教师教育获得长足进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转型的应然选择,能够为各级各类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师资。

2.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

首先,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此后,关于教育质量的主张和表述纷至沓来,多次在政策文件中予以体现。加强教育质量保障、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等话语相继出现。而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也相继形成了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双一流”高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专业表述。

其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直接撬动了高质量教育需求,引发教育政策跟随的联动效应,以教育质量为内核的分形表达政策话语被高度凝练,统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迅速成为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典型主导话语。例如,2018年2月,《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3)《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网站,2018年3月23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2021年8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提出,从源头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造就一批“四有”好教师(14)《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教育部网站,2021年8月3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108/t20210803_548644.html。。2022年2月,《关于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通知》提出,通过构建高质量师范大学体系,整体提升师范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教师培养质量(1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2年2月22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2/t20220222_601227.html。。2022年4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坚持质量为重的基本原则,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16)《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网站,2022年4月14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这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的出台,彰显出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进程中坚持以质量提升作为引领,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固的政策基石。

最后,经过多年探索积累,我国教师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一,2022年我国专任教师已达1880.36万人(17)《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23年7月5日发布,2023年7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这支队伍支撑起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其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公费师范生教育、国培计划等助力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升。其三,教师队伍短板加速补齐。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师计划、特岗计划等为乡村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输入合格师资,并初步形成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格局,推动了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其四,教师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日益加速。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国家级线上专项教师培训等,开辟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的新路径。可以说,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备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3.教师教育发展隐忧问题亟待破解

尽管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要,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我国教师教育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之间矛盾凸显。一是在规模上的持续性供大于求,2006-2015年,我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平均数为70.16万人,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能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18)王琼《教师教育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2日,第3版。;二是在结构上的脱节性供需不适,基础教育对高层次教师的需求与大规模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供给之间的矛盾、基础教育对高质量教师培训的需求与现实教师培训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19)朱旭东《建立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教师教育体系》,《光明日报》2018年9月27日,第14版。;三是体系上的错位性供需不畅,在大规模师范毕业生等待就业的同时,地方政府存在有编不补、进而无编的入职困境。另一方面,就教师教育内部而言,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部分师范院校定位模糊,在教师教育自我优化逻辑和追求学术性发展逻辑之间摇摆不定,使其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境尴尬;二是很多院校尚未建立起与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三是部分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管理粗放,放羊状态的教育实习占据相当比例;四是教师教育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和需求,借助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契机,我国教师教育未来发展必须以质量转向作为鲜明主题,通过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优质教师,肩负起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二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涵

(一)内涵明晰:以质量为核心导向的内外部协同发展

教师教育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延扩大式,主要通过追求数量,如增加新建学校数、扩大招生数、提高在校生数等方式,达到发展目标;另一种是内涵提升式,通过结构调整、内部潜力挖掘和质量、效益的提高来达到发展目标。外延式发展模式曾长期占据着教师教育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需求的不断上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逐渐取代外延式扩张成为主流模式,迈向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向。

“高质量教育不仅是内涵发展的自然延续,更是教育内涵发展认识上和理念上的拓展与深化,是教育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功能的再升级。”(20)李立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与目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第31页。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侧重教师教育自身,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则是以质量为核心导向的内外部协同发展,意味着教师教育由局部优先质量建设策略转向整体性和全局性的高质量建设战略,直接指向质量建设的高位均衡。

就教师教育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体系必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同时观照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治、历史传统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其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助力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提升,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人口优势与教育优势的合力,凸显现代性特征;其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植根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适应中国国情,在基于质量提升的进程中追求特色化发展,这也是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路径,彰显适应性特征;其三,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教师教育水平应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靶向先进性特征。简而言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表现为教师教育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也表现为教师教育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影响。

就教师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以质量为核心导向的建设策略不仅局限于质量层面,而且动态平衡数量与质量、供给与需求、结构与效益、过程与结果、投入与产出、贡献与服务等多重关系。教师教育高质量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和教师教育对象的高质量发展,分别指向条件性高质量和结果性高质量两个方面(21)王鉴《中国特色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逻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第35页。。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条件性因素,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动态互嵌,互为促进。2022年4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教师教育体系应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高水平综合大学为参与、以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以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22)《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部网站,2022年4月14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探索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之路。作为结果性因素,教师教育对象的高质量必须从生源选择和培养培训过程两方面予以保障。严格把控教师入口关,同时在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环节中,从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做到优质配给。总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导向的内外部协同发展作为旨归,针对基础教育的实际作出战略性回应,彰显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的价值表达。

(二)基本特征

1.目标任务:从增量扩规发展为提质增效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基础教育薄弱、合格师资严重缺乏的窘迫现实,教师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基础教育领域各级各类师资培养提升有渠道可依,有机构可附,为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一是恢复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师、中师、幼师等各级师范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师范教育网;二是创办各专门性的师范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等方面所需师资;三是恢复师范生享受助学金和履行服务的制度,切实保证各级师范院校招生质量。“数量补差”和规模扩张式的发展方式成为教师教育的行动选择。

21世纪以来,教师供给数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教师质量问题得到关注。教师教育由需求导向的数量、规模发展逐步向质量导向的结构调整与层次提升转变(23)荀渊《教师教育变革的基本逻辑与未来走向》,《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第76页。,实现由“数量为先”到“质量追赶”的转型,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服务。一是打破师范院校垄断教师培养培训的格局,推进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二是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的培养培训由分离转向一体化;三是从旧三级师范教育向新三级教师教育过渡,实现由“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跃升。

教师教育目标“质量为要”取代“数量为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教师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将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级各类教育对优质师资供给的新需求。

2.方式手段: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教师教育的要素驱动是指在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发展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形成教师教育快速发展的相对优势。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教师教育选择了以要素驱动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其自洽性逻辑基础。在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下,我国师范教育通过重建三级师范院校体系、扩大招生规模、增设师范教育专业等举措迅速恢复办学秩序,满足了各级各类教育对大量师资的需求。

要素驱动的改革手段遵循简单性思维,分割肢解教育构成要素,虽然有其特定历史背景和合理依据,但丧失了对教师教育整体性的识别能力,在实践中逐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需求的非一致性。“要素驱动造成当代教育改革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与屡改屡败境遇”(24)郝德永《方法改革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困局破解》,《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40页。。21世纪初,各级各类教育对教师数量的需要转变成对教师质量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动力呈现出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内在路径。所谓创新驱动的教育改革方式,是指由片面化、单向度的改革转向整体性、综合性的推进,使改革跳出必要性有余而充分性不足的怪圈。党的十八大之后,教师教育改革正式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新阶段。创新是教师教育改革第一动力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共识,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必须将创新驱动主导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路径。

教师教育坚持以创新作为驱动,就是要面向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基础教育的现实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实现师资人才培养培训的推陈出新。近年来,教师教育已经启动了创新实践的探索,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核心价值导向,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要求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激发自主探索改革的动力;加强科学技术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助力教师在职研修;注重教师教育制度创新,摆脱教师教育借鉴他国经验的路径依赖模式,“强师计划”、“银龄计划”、“优师计划”等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发展道路,代表了教师教育的中国发展范式。

3.评价重点:从指标评价走向系统评价

教师教育评价能够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和导向等作用,是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实证主义和计算主义在教育领域内的影响逐渐增强,导致教育评价陷入对“量化指标”和“效率至上”的迷恋。我国教师教育评价侧重于“结果”的可视化评价,强调将可量化的论文、项目、奖项、就业等指标作为评价重点,对“过程性”和“持续性”评价多有忽略,对难以量化的教师教育价值、思想和理念缄口不言(26)陈亮《高质量教师教育评价:内涵特征、逻辑架构与推进策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第28页。。囿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量化评价曾一度被视为先进的评价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教师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性增值作用,也并不能真正推动教师教育在育人模式、育人内容和育人体系等方面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以系统评价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教师教育评价方式将成为时代必然趋势。

2020年10月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立足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要求教育评价努力消解“五唯”霸权、以合格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评价的主要考核指标(27)《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年第30号,第13页。。从传统量化评价向高质量教师教育评价转型,必须打破指标霸权的禁锢,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导向,形成与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内涵相匹配的评价导向、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系统评价明确了教师教育评价的根本价值旨归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即以未来教师的实质性发展作为评价目标;聚焦于多元融合的评价内容构建,通过对未来教师师德师风、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综合性考量评价,推动未来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融合式发展;在分类评价基础上形成多维度评价模式,根据未来教师的类型、层级和学科差异,建立起差异化考核标准和多维度评价方式。

三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

(一)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多样化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由于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形态和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因而教育质量观可谓是纷繁复杂。教师教育质量革命不仅发生在行动层面,也发生在思维和意识层面。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教师教育质量认知范式革新为传导,树立多样化质量观,激活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力。

首先,树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质量观。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从低水平的“质”转向高水平的“质”的阶段。我国教师教育表现出从“合格质量”到“卓越质量”的嬗变趋向。具体而言,卓越质量的教师教育应坚持全面质量观,体现为教师教育供给机会的分配正义和民主;卓越质量的教师教育应坚持系统质量观,追求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卓越质量的教师教育应坚持多样化质量观,支持教师教育机构在质量行动路线上的多样化探索,鼓励切合国情、扎根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当然,无论教师教育质量观如何全面、系统和多样,教师教育质量的核心一定是人才培养质量,应将“育师”理念与育人理念高度融合,以未来教师的实质性发展作为本质要求。

其次,树立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质量观。教师教育质量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涵盖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在职前培养阶段,应以教师教育机构标准和专业标准,确保培养质量合格的未来师资;在入职培训阶段,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严控入职教师质量;在职后专业发展阶段,应通过教师专业培训、高级教师专业培训,实现教师质量的长期提升。

再次,树立多方协同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支撑,强化教师教育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实现多元主体共谋。教师教育质量改进涉及多主体利益,需要党和政府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配合协同,缺一不可。其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党对教育事业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决策部署、保障落实的职责。同时,政府应进一步简政放权,运用政策法律、财政拨款、质量标准、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和支持教师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提高。其二,教师教育机构应发挥自主探索潜能,努力达成相应的机构和专业标准,积极与中小学协同合作,保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其三,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实习和职后专业发展主要场所,应积极配合教师教育机构,为教师培养提供不断的评估、反馈、引导和专业活动支持。

(二)靶向基础教育需求,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持教师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度张力,关乎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教育供给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表征和载体,而评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准心在于‘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方向引领上。”(28)张新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多维视域的审思与融合》,《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年第1期,第13页。判断教师教育供给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卓越,关键在于基础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

首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准,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应将高尚道德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贯穿于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牢固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新时代的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将纯正师风和臻善师德贯穿于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一方面,要打造独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思政课程,从中华传统师德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资源(29)龚旭凌、曲铁华《中国共产党百年师德政策:回望、逻辑与前瞻》,《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3期,第25页。,观照教师未来职业发展,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育活动中,加强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教育活动应靶向提高未来教师道德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树立“德育是教师职责之一”、“道德示范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有机构成”的专业思想(30)邵光华《发挥教师道德示范作用》,《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第73页。。

其次,优化教师教育生源供给结构,把“托底性”生源向“基线型”、“选拔性”生源调整,吸引优秀生源投身教育行业。从供给侧来看,早在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51.6%(31)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23》,第690页。,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当前,教师教育体系亟须以需求牵引供给,把提高教师教育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有计划地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教师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高质量适应性。

再次,继续优化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服务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全方位实践体系,实现课程理论同教育实践的同步交互推进、彼此衔接强化。这要求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共赢机制。在政府的引领下,建立优质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基地,高校与中小学应在实践教育环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分享教学案例资源,探索师资协同培养模式。

(三)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教师教育结构是一个动态演进系统,随着基础教育领域各要素的变化,必须及时予以调整。在新时代背景下办好教师教育,应立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战略地位,从空间布局、专业布局、层次布局等多重维度思考,与基础教育结构进行耦合协调,构建供需高水平平衡的教师教育新发展格局。

首先,优化教师教育区域分布结构。要让教育高质量发展引起更多情感共鸣,必须在重视质量承诺的基础上强调教育机会平等,关注弱势群体享受优质教育成果(32)朱旭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启中国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第13-14期,第3页。。因此,应关注教师教育结构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对乡村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的质量溢出。一方面,继续利用政策杠杆,通过“公费师范生”、“硕师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专项计划开拓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另一方面,从根源上探索解决薄弱地区教师资源不足的难题,依托“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高水平师范大学以“1+M+N”的方式组团帮扶,以强带强,健全薄弱地方教师培养体系。

其次,调整教师教育专业结构。分学科的差异化培养,反映了经济社会对不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也反映了师资培养的专业布局与招生名额分配的理性规划。虽然我国教师数量和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需求,但是,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劳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专业教师依旧紧缺(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22年6月6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206/t20220609_452310.html。。因此,在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与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需要增强政策法律对基础教育需求的敏感度和识别度,及时调整教师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师资培养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度和迁移性。

再次,上移教师教育层次结构。截至2021年,小学阶段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1.89%(34)根据教育部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计算得出。参见:《小学教育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情况》,教育部网站,2023年1月3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3_1037874.html。,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4.58%(35)根据教育部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计算得出。参见:《初中阶段教育 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情况》,教育部网站,2023年1月3日发布,2023年6月5日访问,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3_1037906.html。。与英法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36)赫德永《示范性师范大学建设的标准、要件与对策》,《教育研究》2021第2期,第24页。,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仍相对较低。因此,应继续优化教师教育的学历结构,一方面,推进修订《教师法》,重新确定教师合格学历的法定标准,将本科学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职业资格的基准线;另一方面,稳步扩大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招生规模,逐步缩减中专层次招生规模,实现教师培养层次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教育标准开发,完善质量评价机制

标准是质量的准绳。从本质上而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教育的高标准达成。教师教育的高质量转向,必须在以标准为引领的基础上,以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支持。一方面,建立专业化教师教育标准体系。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功能的追求渐成趋势(37)王安全《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功能的限度及其把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53页。。自2011年以来,我国连续发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及中学、小学、学前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引导并促进了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制度的规范性建设。未来,应继续出台“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对教师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评估;继续出台“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明确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角色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完备的证据体系是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方向(38)朱旭东、赵英、武尚文《教师教育认证的循证逻辑——基于CAEP2018版认证标准的分析》,《教育科学》2022年第3期,第1页。。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基于证据的评价和分析过程,而证据必须来源于数据。一是明确学生学业进步评价路径,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依据;二是采用多种评价标准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等级划分,设计严格透明的评价体系;三是发挥证据的反馈和改进功能,切实帮助教师教育机构进行针对性改进。

猜你喜欢

高质量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质量”知识巩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