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病虫害的成因、特征及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2024-04-14李昆宇高鹏飞张殿峰
李昆宇 高鹏飞 张殿峰
摘 要: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关于病虫害的防治是有关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同时,作为林业领域较为重要的树种之一,松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系数较高,往往需借助高效的生物技术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同时,实现最终的防治目的。本文简要概述林业病虫害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因,分析现代林业病虫害的主体特征,重点研究生物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防治
作为我国较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林业不仅关乎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生态平衡。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常年稳居世界前列,但是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便可能对我国林业造成严重干扰。在树木的生长周期内,一旦遇到虫害、病害,枝叶脱落,植株容易衰亡。为缩减污染生态环境的可能性,应积极应用绿色科学的生物防治技术,实现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治理。
1林业病虫害发展现状
目前,关于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受各类外界因素干扰,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剧了病菌与害虫的发展速度,扩大了病虫害在林区内的影响范围。我国国土的覆盖面积较大,不同区域有着较大的区别,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多种多样。除此之外,少数病虫害的影响时限相对较长。
其次,在林业的运转过程中,时常存在外来物种侵入的可能性,我国生物圈中没有能够抑制其生长的天敌,这使得生物圈处于倾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所产生的影响持续加剧,不但会减慢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更可能导致环境损毁程度进一步提升[1]。
再次,除物种入侵外,在以松树为主的林区内,各类新型病害和虫害还存在外扩趋势。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害虫及病菌的繁殖阶段,生存环境的变化极易导致基因突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衍生出全新的病害和虫害。
最后,我国现有的病虫害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针对我国部分区域而言,病虫害的影响力较强,出现问题的林区面积也较大。若林区内出现严重病害且未得到妥善处理,其影响范围便会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部分病虫害还存在较强的偶然性,若没能采取合理的手段,则会发生更大面积的虫害问题,并呈现循环往复的发展态势。
2林业病虫害的主要成因
研究表明,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引发病虫害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林区内架构简单,林木不能有效抵御病虫害,另一方面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存在一定弊端。
2.1林区结构
以往有关部门需要利用林木的生产及加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松林区的管理者过度注重管辖地区内苗木的长势和生产情况[2]。但是此项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区的整体构造较为简单,不能为松树等植株抵御病虫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工作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始终报以漠视态度,不能有效完成针对待种树种的防疫检测,这导致未达到既定的防治目标,从而为病虫害传播制造了机会。
2.2防治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国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通常会采用人工喷涂的手段,将药剂喷洒至植株表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的防治目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害虫会生成一定的抗药能力,降低药剂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反,若在处理病虫害时,使用过量的化学药剂,极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林区还缺乏完备的管理程序,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也不能落到实处,从而引发更严重的风险问题。同时,站在林区工作人员的视角可知,由于其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缺少经验,无法胜任林区的病虫害防治,从而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3现代林业病虫害的特征
3.1具备偶发性
在我国林业领域,病虫害通常为一类具备较强偶发性的问题,由于其毫无规律可循,因此防治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随着环境变化,生态系统逐渐趋于复杂化。同时,还有较多外来种群不断入侵,这导致病虫害类型呈现增多态势,甚至有较多工作人员不了解的未知种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菌与害虫,所需的防治方法各不相同,若不能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便无法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3.2影响范围大
在我国现有的生态系统中,作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林业拥有较多不同类型的物种,其中包含松树、杨树等,但是这也为病虫害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如若林区内的树种结构比较简单,单位密度较高,这可能会加剧病虫害的影响,整片园区的全部植株可能会遭遇病虫害侵扰。同时,温度变化也会对害虫的活动造成干擾。进入温度较低的冬季后,害虫容易出现大量衰亡的现象。但是,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气候变暖会进一步提升病虫害防治的难度系数。
3.3变异速度快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病虫害的变异速度较快,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内实现形状变动。近年来,尽管科研工作者研制出各类科学防治手段,大量的化学药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频繁更换防治手段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病虫害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变异、进化,防治难度不断增强[3]。
4生物技术在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4.1生物药剂
调查显示,相较于化学手段,生物制剂的原材料通常取自活体及其相关衍生物,安全系数和稳定度更强。即使长时间应用此类药剂,也不易使其出现较强的耐药性。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尽管应用此类方式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也不容易对生态环境、动植物造成严重干扰[4]。同样,生物药剂研制成本较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小。通过对成分的分析,市面上常见的生物药剂主要有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及天然药剂等。
4.1.1真菌制剂
一般情况下,真菌制剂通常在分化成孢子后,附着在害虫的身体表面。当其接触到水分子后,会迅速侵入虫体。在温湿度满足要求的环境中,菌丝会不断分裂繁衍,从而实现绞杀害虫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境内较为常见的真菌杀虫药剂主要有三唑酮、淡紫拟青霉、代森锌、多菌灵等。临床显示,真菌制剂的杀虫效果较为明显。
4.1.2细菌制剂
在植株表面施加细菌药剂的过程中,其会与胃毒发生反应,随着害虫的活动,药剂会逐步被肠道吸收,将其融入至虫体的组织液中,进而迅速扩散至整个虫体,以此完成杀虫的目的。将此类药剂应用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其成效较为显著。同时,使用细菌制剂还可以有效抑制各类病菌,因此其也成为当前较为常用的灭菌药剂。
4.1.3病毒制剂
所谓的病毒制剂指的是,以虫体为核心,在整个害虫群体中广泛流传的流行性病毒。其中,常见的病毒杀虫剂有核酸及蛋白质。由于此类药剂中不存在细胞组织,因此当其进入害虫体内后,核酸便可以和组织液反应,完成病毒细胞的不断分化,衍生出大批量的抑毒因子,以此实现杀虫灭菌的目的。目前,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常用的病毒杀虫剂为核型多角体病毒,其成效显著。
4.2引进天敌
在自然界中,生物及其天敌构成了最为基础的生物链,二者以互相制约的形式存在。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松林区引进害虫的天敌,完成生物链的有效构建,转变生物圈有害生物及益类生物彼此紊乱的模式,推动林业领域的正常运转。其中,关于天敌的引入,不但有利于把控害虫的单位数目,还能构建多样化的生物圈。落实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助力林业的稳定发展。截至目前,较为常见的天敌手段是以毒攻毒。关于昆虫的引进,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把控昆虫的引入总量,还要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从根本上实现林业生态平衡的发挥目标。
在生态系统中,不仅是益类昆虫,大多数鸟类也以捕食害虫为生。为此,在现代林业的运转阶段,还可以在林区内引入足量的鸟类,实现杀虫灭菌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首先,借助人工的方式,为益鸟修筑巢穴,并将其投放至林区内。其次,关于物种的挑选,应优先选用适应能力、繁衍水平、猎捕水平都较高的鸟类。完成上述操作更有利于保证其得以长期生存在目标区域内。最后,采用鸟类诱捕手段,能够从根本源上抑制害虫的存活,并实现杀虫灭菌的目的。由此可见,引进天敌开展病虫害防治,不但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更能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为此,其在我国的林业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
关于现代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引进天敌,有利于降低病虫害问题造成的恶劣影响。对症下药是当前成效最显著的方法,还不易对林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干扰。为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人员应全面调查管辖区域内全部的病虫害类型,并根据林区的生物圈展开全面分析。在病虫害为害严重的地区,引入适量天敌,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林区的影响,实现有效防治[5]。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于天敌的引入,常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类:一是引进部分林区内罕见的天敌,在相关物种的帮助下,抑制害虫繁衍。但在借助此类手段时,林区的生物圈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尽管可以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但是容易对林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可能出现外来物种侵入的问题。二是加快天敌的繁殖速度,提升天敌的引入规模,增强病虫害的治理效果。三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天敌构建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天敌的数量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化解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影响。
4.3苗木检疫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时,不仅需要处理林区内原有的病菌和害虫,更要落实对于外来物种的治理。针对外来种群,因为不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天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外界环境满足其生长需求后,该类物种会大规模繁育,进而引发严重灾害。为此,在造林的过程中,应注重针对各类待种林木的防疫检查,降低外来物种侵入的可能性,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4.4微生物防治
关于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林区内全部的害虫类型,研制并使用一种专门对害虫治理有效的微生物制剂。借助此类技术,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内害虫肃清的目的,更能避免林区内其他物种不受威胁。即便如此,此类手段的成本支出相对较高,针对某些较为偏远的林区,受自身条件影响,无法实现该技术的有效运用。当地机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增强资金储备量,以此落实技术的全面推广和使用。
4.5新型防治技术
4.5.1分析种类
现代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还要借助各类人力和物力。为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在正式开展病虫害防治前,林业部门应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前往林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园区内病虫害的种类及主要特点。随后,分析其生活习性,以此探索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此外,更应利用生物手段,研发具有抗病能力的新物种,同时采用杂交手段,改变林木的基因细胞,提升该树种的生长能力和抗害能力,从根本上抑制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但是,结合当前的现状可知,我国的林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此类手段应用难度系数较高,因此未得到全面采用。
总之,无论选用哪种生物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都能全面凸显机关部门制定的环保观念。秉承对症下药的理念,确保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的同时,抑制害虫繁衍生息,从根本上完成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随着生物技术的全面应用,不但有利于强化林木自身的活性,提高成活率,还能实现对于我国现有林区的有效防护。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技术手段,可以忽视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2激素防治
当害虫处于活动状态时,其体内往往会产生定量的生长激素。此时,借助具备干扰效用的性外激素,有利于抑制害虫的激素分泌,进而减弱其自身的繁殖能力,上述环节即为激素防治技术的实质。一般情况下,可以借助人力,向林区内放射大规模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害虫的繁衍。此外,也可以应用专业的诱捕设备,先将其引出蟲洞,再对害虫进行诱杀处理。使用此类手段时,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消减害虫繁殖水准的同时,降低病虫害问题出现的概率。
4.5.3不育防治
应用不育防治手段,可以从根本上缩减病虫害问题在林区内迅速扩散的可能性,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抑制。该手段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对害虫繁殖器的改造,进而抑制害虫繁衍,将单位面积的害虫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发展目标。
关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运用生物技术的价值。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明确此类技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完成上述操作后,挑选危害程度较低的技术手段。当外界环境和温湿度出现变化时,病虫害的活动频率和影响力也存在一定变动。
综上所述,为实现现代林业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关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应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积极应用生物制剂,例如细菌、真菌等类型的杀虫剂。同时,还可以在以松树为主的林区内,引进其在自然界中的天敌。全面分析病虫害的主体特征,选用激素防治手段,抑制害虫繁殖。此外,也可以借助猎捕装置,将其引出后进行诱杀。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弱害虫繁衍速度,还能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瑜.林业技术对林业病虫害的控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8):138-140.
[2]艾艳芳.现代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4):47.
[3]卢小军.现代林业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1):111-112.
[4]薛梅朵.浅析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J].新农业,2023(02):17-18.
[5]李冬梅.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