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优化分析

2024-04-14王龙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

王龙

摘 要:近几年各地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在不断创新发展,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已经成为了重要模式。对于带状复合种植来说,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中,属于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其具体原理是将玉米带、大豆带进行复合种植,把玉米的边际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大豆受光空间扩大,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一季双收。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此种植模式也在不断优化,为了更好的提高两种作物产量,本文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进行分析,了解种植技术的价值,同时明确技术相关应用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技术;机械化技术

随着农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各种农业种植模式中,大豆玉米带状机械化种植属于一种全新技术模式,主要在田间将两种作物进行带状种植,通过机械化作业及管理,将作物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提高。因为玉米大豆之间,其生长特性互补,在带状种植模式下,能够让土地资源得到高度利用,从而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通过机械化作业,能够让农户劳动强度减轻,使生产效率整体上得到提高[1]。另外,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还能让灌溉、施肥、用药管理等更加合理,让化肥及农药用量减少,使环境受到污染的风险降低。所以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能够让当地农业实现持续发展。

1大豆玉米带状机械化复合种植的重要意义

1.1让种植系统更加稳定

面对现有的农村资源,通过采用间套作系统作业,可以让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在这种复合种植模式下,可通过不同作物间多样化组合及相互作用,使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提高。特别在旱灾的抵抗方面,这种复合系统能让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因为不同作物生长特点、根系结构不同,彼此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协作,对土壤的养分、水分资源共同利用,使水分蒸发量减少,还能够避免出现土壤侵蚀风险,这样就能让作物抗旱能力增强。另外,带状复合种植系统,可让作物单一种植造成的产量不增收问题有效弥补,能够确保作物在市场中价格稳定,使农户得到更高的收益。通过多种作物种植,农户可按照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选择最佳的作物种植销售,避免种植单一作物而造成经济风险。不同作物收获、生长周期也能够错开,确保全年都能实现稳定收入。通过复合种植系统,组合不同的植物种植,可以因此形成更好的生态风险分散机制,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稳定性增强。多种不同作物的种植,还能够让作物受灾害、病虫害风险减少,使农药的依赖性降低。作物间的根系交错、相互作用,还能够让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增强水分的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对农田的持续利用十分有利。

1.2提升资源利用率

通过利用复合种植、间作模式进行生产,能够让多种农业生产有效实现协同效应,作物经济效益及产量不仅能显著提高,还可让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使农田能够高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首先,通过应用间作模式,能够提高10%的根瘤固氮量,20-30%的氮肥利用率,使氮肥使用量明显减少,一般处于4-6.4kg/667m2。因为通过间作模式进行作业,大豆玉米间根系能够实现相互交错,这样可对土壤内固氮菌活动进行促进,使氮素利用、吸收效率显著提高,这样就能将化肥依赖程度降低,对土壤健康维持、环境保护十分有利[2]。其次,利用复合种植模式,可以将病毒病、斜纹叶蛾等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在此模式的支持下,可减少10-15%的农药使用量。主要因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以将病虫害传播途径扰乱,使其侵害作物及繁殖能力降低。通过田间的合理配置,还可营造出更加优异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益虫、天敌,对田间害虫数量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农药用量。另外,大豆玉米种植产生的秸秆,还可用于牛羊等动物的饲养,充分实现秸秆还田的同时,高效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两种作物秸秆的养分含量丰富,通过牛羊等动物食用并消化,可以产出有机肥,将其应用到农田中补给养分,这样能将秸秆浪费量减少,还可让土壤肥力提高,对农业持续发展进行促进。

1.3作物增产

在大豆玉米的种植中,通过应用带状机械化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将玉米边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大豆有更多的受光空间,这样两种作物就能实现协同共生,真正做到一季双收。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中,一般都将大豆玉米单独种植,相比这种种植模式,带状复合种植可将经济效益、产量显著提高。在实际种植期间,玉米种植虽然和传统方式相似,但通过与大豆间作,产量平均能实现120kg/667m2。所以,這种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生长空间,还可让光照利用率提高,使作物间的竞争减少,对产量提高和作物发育十分有利。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应用

2.1机械化播种

2.1.1播种事项

播种前要事先了解玉米大豆的成熟期,然后对播种、收获先后顺序进行确定,在此期间还要详细规划播种的作业路径,避免机具掉头转弯等出现问题。如果要进行大面积播种,要事先展开试播工作,对机具参数进行调整,同时对作业质量进行查验,按照土壤墒情变化,调整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实际进行作业时,需确保衔接行行距均匀,避免衔接行的间距出现过窄或过宽问题,将作业速度降低并提升作业质量。大豆的行距相对较小,在行间很可能发生堵草,特别在杂草地块或麦茬地更为严重,需对其加大重视。

2.1.2机具选用

为了将大豆玉米播深、行距、镇压强度、株距等要求有效满足,一体机主要利用分别控制、单体播种原理。根据排种器型式,产品一般包含勺(内充)轮式、指(勺)夹式、气吸式。根据实际的开沟器型式,主要可分为尖铲开沟式、圆盘开沟式。

首先,4∶2模式。具体有两种方式进行播种,一是利用一体化专用播种机。两种作物进行同期播种时,将一体化精量播种机(4∶2模式为2豆+2玉+2豆、1玉+4豆+1玉,其中大豆共4行,玉米共2行)作为优先选择,施肥量、播种精度、株行距等,都要满足相关要求。二是借助净作播种机,高质量完成分步播种[3]。直到目前为止,在玉米播种机的类型中,3行与4行属于主流机型,而对于大豆的播种机来说,3到6行属于主流机型。进行分步播种期间,需对配套动力轮距的选择加大重视,避免播种后播作物时,对已播的苗带造成碾压,使作物出苗受到影响。实际播种玉米时,可改装播种机为2行,对行距进行调整,一般保证为40cm,株距调整到12-15cm,保证玉米净作和种植密度相当,同时将增设排肥器、肥箱容量加大,并将排肥管加粗,这样能让施肥量增大。实际播种大豆时,3行、4行播种机都可优先选择,通过对株行距进行调整,使大豆的农艺要求得到满足,密度超过净作70%。

其次,4∶3、6∶3、6∶4模式。播种玉米作物期间,播种机可选3或4行类型,行距调整为55cm,通过将传动比进行改变,调整株距到12-15cm,种植密度平均为4500-5000株/667m2。实际播种大豆时,4行、6行播种机要优先选择,将传动比改变,或将排种盘更换,把穴距调整到8-10cm,大豆的种植密度,平均为8000-9000株/667m2。

2.2机械化除(控)草

对于作物的田间管理来说,病虫草害的防控为其中关键,主要在完成播种后,于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同时在苗后对茎叶部位进行喷施处理。实际管理期间,施肥差异、灌溉需求要作为重点关注,严格防控田间病虫草害。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保证科学性,根据机械化植保技术,从整体上加强杂草防治。如果两种作物属于同期播种,一般在播后苗前期间,需要将封闭除草工作完成,这样能将苗后喷用除草剂造成的药害问题减轻。除草剂在苗前进行喷施时,需确保喷洒均匀,在地表将一层药膜形成。苗期除草还要将物理隔离做好,这样能将要害问题减少。

2.3病虫害防治及适期化控

对大豆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控时,通过对种子及时进行药剂包衣,能够对整个生育期做到有效防控。在实际的田间管理期间,要将病虫害监测工作做好,结合具体的变化类型,采用高效绿色的措施进行防治,确保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比如在花荚期,如果大豆受到危害,会导致其产量严重降低,所以在此时期要将防治工作作为重点[4]。处于收获期时,也要通过不同方式将田间病虫基数降低,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次年防治。

通过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应用,能够显著增强玉米的边际效应,但在单位面积内,一般具有较大的群体,所以和可能发生倒伏问题,对大豆生长造成影响或出现减产。当玉米生长到7-11叶时,此时要使用化控剂进行喷施,以此对株高进行控制,同时让倒伏能力增强,群体结构也能因此改善。如果大豆呈现过旺的长势,当处于分枝或初花期时,选择烯效唑30mg/kg兑水50kg/667m2作物,对茎叶进行喷施以此实现控旺。

另外,还要对水肥管理加大重视。作物实际生长期间,要与田间土壤水分情况相结合,如果田地比较干旱,需及时进行灌溉,如果田间遇涝,需及时进行开沟排水。在完成排涝工作后,在两种作物带之间,通过自走式追肥机及时进行追肥,避免作物产量受到影响。

2.4田间管理配套机具

在苗后对除草剂进行喷施时,可以选择喷杆式喷雾机,在生产中对其进行改装,通过改装设置喷头区段控制系统和双药箱,这样存在不同药液时,能够实现分条带的喷施。在玉米带大豆带之间,还要将隔离板加装完毕,避免药物发生带间的漂移现象。通过药剂喷施进行防治时,要事先了解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明确发生区域后选择独立喷施,或统一喷施方式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专用型喷药机实现一喷施两防治。对于植保作业机械来说,其隔板高度要比植株高出一部分,保证为可升降状态。利用定向喷雾装置作业时,比如定向罩子、定向喷头等,需控制好喷头和地之间的高度。在田间积聚的配套外,除了上述这些基本装备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高科技装备,比如无人机设备。通过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对田间实际情况进行监测,针对病虫害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通过所得信息为决策工作给予支持。无人机处理可以获取田间基本情况外,还可以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和传统的防治措施相比,无人机可以实现定点、定高、定速飞行以及定流量喷洒,在药液穿透力、施药精准性、防治效率方面优势更加显著,可以真正实现防治不留任何死角。

2.5机械化收获

2.5.1机械化作业要点及收获机具应用指引

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籽粒含水率、成熟度、作物品种等,对作物收获期、收获次序进行确定,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收获,以此将损失减少。对于玉米来说,随着基部出现黑层,籽粒的乳线逐渐消失,以及果穗苞叶逐渐干枯后,此时即可进行机械化收获作业。对于大豆来说,当茎秆部位变黄同时叶片出现脱落,豆荚也表现出品种特有颜色时,此时就可进行收获。

对于收获机具应用来说,要与作业要求、种植行距、地块大小等条件结合,对收获机进行选择,再按照实际作业条件,对机械作业参数进行调整。在选择玉米收获机时,要选择和玉米行距、带行数匹配的割台配置,保证行距偏差5-10cm,如果数值>10cm,就会导致落穗损失增加。在实际选择大豆联合收获机时,要选和带幅宽匹配的割台割幅,比如可选择专用挠性割台,这样能将收获损失率降低。大面积进行作业前,要事先展开试收,对收获作业质量及时检验,并对机具参数进行调整[5]。先收获玉米时,要先完成地块周边玉米的收获。如果先收大豆,地块周围的大豆要先收。这样的实际收获中,对机具掉头转行十分有利,能够让机具的空载时间缩短。

2.5.2收获机配套原则

首先,先玉米后大豆。4∶2模式,玉米选擇2行收获机,幅宽小于大豆带间距。也可选择高地隙跨带机具,对两带4行作物进行收获。收获大豆时,完成玉米收获后,机型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收获机的幅宽可与大豆带宽匹配,幅宽要保证大于大豆带宽40cm,也可选用常规的收获机,在田间完成减幅作业。4∶3、6∶3模式,整机的宽度要小于210cm,选择3行联合收割机。完成玉米收获并收获大豆时,可选择常规收获机,或者幅宽和大豆带宽匹配的收获机。

其次,先大豆后玉米。4∶2、4∶3模式,大豆收获后在收获玉米时,玉米可选2行或3行收获机,或者常规机具作业。选择谷物联合收获机或大豆专用收获机,收获机的轮距,不能超过玉米的带间距离,采用此收割机完成收获。玉米收获机选择3、4行类型,对籽粒、果穗进行收获。

最后,大豆玉米同收。实际作业期间,两种作物收获顺序并未有固定要求,具体按照地块两侧作物类别进行确定。通常分别用玉米、大豆收获机前后布局,对作物进行轮流收获。因为实际作业期间,一侧的作物收获完成,会降低轮距、机型外廓尺寸的要求,此时可按照玉米行数、大豆种植幅宽,对幅宽匹配的机型进行选用,后者采用常规机械进行减幅作业。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豆玉米的种植中,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作业生产效益。通过应用此类技术,作物质量产量能实现双重提高,农户也可以此增加收入,让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也十分有利。所以,在实际生产作业中,除了重视此技术的应用外,还要加强技术的推广,让更多人能认识到此类技术并应用技术,以此促进当地农业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海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分析应用与展望[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9):58-60.

[2]郭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7):58-60.

[3]徐绍光,王帮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J].农业知识,2023(6):11-13.

[4]花志斌,王利峰,杨春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机械化技术实践[J].农机科技推广,2023(4):47-49.

[5]刘燕,陈彬,于庆旭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39-47.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
昭通市昭阳区天麻仿野生种植技术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浅谈杨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探讨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