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产优质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应用
2024-04-14温志明
温志明
摘 要:提高优质玉米的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开展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生产质量。玉米产业作为我国农业基础,其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人们的饮食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产优质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和管理要点,为完善种植技术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优质玉米;种植技术;管理要点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食品业、畜牧业、工业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农业科技的迅速进步使得玉米栽培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玉米栽培技术,可以使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得到提高,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1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信息化背景技术要点
1.1.1建立生产模型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种植人员可以通过加速生产模型的建立,高效地模拟玉米的全生长过程,更好地显示出玉米播种后的生长状况、叶片展开度等情况。目前,我国已开发玉米种植仿真系统,可以提前通过输入各类数据,实现对玉米种植全过程的高效仿真。种植人员可以通过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作物动态变化的描述。此外,该系统还设置了控制反馈机制,可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优化水肥管理,并可以根据实际种植地科学地筛选种植品种,优化玉米种植管理方案。
1.1.2选择优良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种植人员需要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土壤状况、栽培管理水平、耕作制度、病虫害发生规律、品种特点等,构建出完整的行政平面图、地形图、土壤肥力调查图。种植人员应针对各区域的具体农业生产条件筛选出符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玉米品种,为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1.1.3实现精准施肥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玉米种植区的地域状况进行矢量化操作,加速玉米种植区的数字地图建设,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高效取样、化验和分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对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不同区域土壤的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状况,再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集成分析特定种植区域的氮、磷、钾有机物的实际需求量[1]。
1.2玉米种植机械化栽培
1.2.1机械化栽培应用现状
当前,玉米的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就已在全国范围开展全过程机械化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河南和山东等主要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程度已达90%以上。世界各地区均有不少玉米主产区开始采取机械化耕作。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最高的国家,其玉米栽培机械化程度已超过90%。此外,南美洲一些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等,也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玉米机械化栽培,并均收到了较好成效。
从总体技术层面上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较为成熟,并已在较多地区推广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装备的更新,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1.2.2机械化栽培应用价值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传统的玉米栽培方式以人工或畜力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推广全过程机械化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机械化耕种技术能够使土地施肥、育苗插秧、松土除草、收获果实等一系列耕作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的稳定。
传统的玉米播种方式基本以手工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耗时长,易造成种植人员的体力消耗及疲劳。而机械化操作则能减少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其工作时间,降低种植人员的生理伤害与疲劳,改善工作效率与品质。
采用机械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也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的革新,传统的栽培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农业中推广机械化作业,是实现农业現代化的重要途径。
1.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植的调控
1.3.1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型生长调节物质可促进玉米茎、叶的伸长与分化,增大光合器官的数目与面积,提高光能利用与产量。采用促进型调节剂能够促进玉米茎秆伸长与壁厚,增加茎秆长度与重量。根据研究发现,通过刺激雄花的开花与传粉,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结实率与穗粒数,改善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但过多地喷洒促生型调节剂会导致茎秆过长过细,茎秆强度下降,抗倒能力下降。
与内源IAA互相发挥作用是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的作用机理,通过增加内源IAA含量或活性,促进型调节剂能够增强其在细胞分裂和伸长中的作用。促进型药剂能够影响IAA信号在传导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如转运蛋白、受体蛋白、转录因子等,改变IAA信号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此外,促进型药剂还可以干扰IAA代谢途径中的酶,如氧化酶、脱羧酶、乙酰化酶等,改变IAA在不同时期下的稳定性或敏感性[2]。
1.3.2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抑制型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茎干、叶的伸长与分裂,使植株变矮、变粗,提高茎秆的抗倒能力。通过抑制乙烯的释放,可以延缓果实的成熟进程,提高种子品质,提高油脂含量。但尽管抑制型调节剂能够提高茎秆的稳定性、抗倒性,过度使用仍会导致茎秆品质下降,影响作物产量。
抑制型调节剂通过与内源GA互作,能够降低内源GA的含量或活力。该调节剂可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内源GA的含量,削弱其对细胞分裂与延伸的影响。通过调控GA信号通路,影响转运蛋白、受体蛋白和转录因子等,能够影响GA信号在各植物组织中的表达。抑制型调节剂能对赤霉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水解酶、氧化酶进行干预,影响赤霉素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稳定性。
1.3.3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复合型调节剂是一种多功能调节剂,其能够适应作物的生长需求,实现对玉米株高度、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的有效调控,提高玉米的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实现理想的调控效果。此外,复合生长调节剂还是重要的调控因子,其能够通过调控内源激素的含量或活性、信号传导和代谢途径等,达成各种内源激素互作,协调光合器官数量与面积,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1.4玉米高效种植技术措施
1.4.1种植技术措施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时刻注意玉米的种植密度,保证每667平方米面积内的种植密度为4000株,单株产量要大于250g。若单株产量小于250g,则要保证种植密度为5000株,使玉米的单株产量达到200g。
1.4.2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大多属于干旱多风性气候,因此,地面蒸发量较大。为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应采用薄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地表具有较好的地温和含水量既可以弥补当地气候条件的缺陷,促使玉米种子发芽,也对玉米的生长和成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1.4.3施肥技术措施
在播种和施肥过程中,可以实现玉米与肥料同步播入,省时省力地实现玉米增产。在进行玉米播种时,要把播种的深度控制在3~4cm,施肥的深度控制在10~15cm,播种和施肥的行距为10cm,这种播种施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化肥对种子造成灼伤效果,使玉米在生长期间能够较好的吸收养分,不会对作物造成损伤。同时,在播种时,种植人员需要保证每亩地的化肥用量维持在40~50kg[3]。
1.4.4播种技术措施
在进行玉米播种时,种植人员要保证做到苗全苗齐,选择包衣的种子,有效地防止苗期发生病虫害。播种时应采用早播的方法,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上旬播种,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出苗率,促进玉米的后期生长。
2高产优质玉米种植管理要点
2.1运用信息技术
2.1.1 3S技术
3S技术是指地理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三种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玉米种植技术体系。
地理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地理遥感手段,间接地获得被测区域的相关信息。该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遥感手段,从空中获取地表目标的真实属性,依据不同目标对光谱的折射或吸收能力的差异,实现对地表各类产品的智能识别。该方法通过与全球定位系统或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导航技术相结合,可以对遥感数据和图像进行网格化分割,智能化地采集、捕捉地表各种数据资料,并及时将获取到的信息传递给总部分析判定。应用地理遥感技术可以有效监控玉米长势,准确估算玉米种植区域、产量和质量。
全球定位技术是一种将卫星与通信相结合的新型定位技术,运用高精度、高速度导航卫星可有效解决目前地理遥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精度较低等问题。采用地理遥感和全球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多源遥感数据的同步收集,实现多源数据的高效匹配与更新,为地理信息系统静态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监控玉米种植区的面积、植物物种、农作物资源等,确保资料的准确性[4]。
2.1.2可視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大规模监控技术,该技术能将声音、图像、文字与通信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并以最直接的方式监控玉米的生长状况。此外,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利用通信渠道,高效地传递数据,使种植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玉米的生长信息。
2.1.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可以对各种紧密联系的数据进行有组织的动态存储和管理,并加以利用。通过采用数据库技术,种植人员可以对整个网络的信息进行实时动态记录,并对其高效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定性处理数据。在调取库中数据时,可以通过搜索对应的关键字来获得对应的数据信息,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需求。
2.2机械化栽培管理要点
在玉米机械化栽培中,地块的平整是决定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玉米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分析土地条件。土地条件不同,对于机械化种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因此,在进行机械化作业前,需要对土壤的含水量、质地、深度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机械装备及工作方法。
(2)注重耕地深度。在耕作过程中,要注意耕作深度,耕作过浅会影响地力,过深则会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水土保持。为了避免在耕作工作中产生不均匀的耕作深度,种植人员要保证耕深均匀。在耕作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机具,并针对具体地块的实际条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控制。
(3)施肥技术要点。在进行施肥及翻地时,要选用合适的化肥及翻晒方式。肥料的品种、施用量都要结合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玉米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耕翻过程中,要注意耕翻的深度和次数,确保耕层的透气性与肥沃程度。
(4)选用农机装备。在对农田进行机械化整地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选用适宜的农机和机具。适当的机具及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耕地的耕作效果与质量。
2.3玉米高产管理技术分析
2.3.1田间管理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保证玉米的高产种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时刻监控和控制玉米的生长状况,当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要淘汰掉长势不达标的劣等玉米苗,保证玉米产量的优质程度。
种植人员要及时进行拔节浇水。在拔节期期间,玉米植株和根系同时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干旱时要浇好拔节水。种植人员可以对其采用小麦秸秤覆盖保墒的方法,或采取前水后用的方式,增加玉米产量,减少劳力消耗,降低玉米的种植成本。
2.3.2病虫害管理
玉米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害虫,其能够损伤玉米茎秆组织,影响玉米的养分输送。一旦发生螟虫灾害,玉米产量会下降20%~30%,种植人员要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在玉米苗期,地老虎一般会潜伏于土壤中,夜间对玉米进行取食,啃噬玉米颈基部,造成玉米田出现缺苗和断垄的现象。针对地老虎这种害虫,可以采用90%敌百虫混合嫩草,引诱地老虎并对其消灭。在玉米生育后期会出现大量的蚜虫灾害,影响玉米生长,此时,种植人员可以用10%吡虫啉和0.3%硫酸锌溶液杀灭蚜虫。
玉米叶片的主要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赤星病和锈病等,叶片病害引起玉米叶片枯黄、坏死,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随着病害面积的增大,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在玉米叶片病害的防治过程中,一般会在苗期喷施20%百克,防止叶锈病的发生。在玉米成熟前15天时,可以采用20%三唑酮乳油剂防治叶片病害[5]。
2.3.3优化种植结构
要想保证玉米的高效生长,种植人员需要对玉米的田间种植结构持续优化,采用适当的种植方法,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种植人员可以采用玉米和大豆类植株混合种植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利用玉米和大豆的害虫天敌,提高种植效率。在玉米成熟阶段,种植人员还可以在玉米四周种上秋菜,不断地擴大害虫天敌的控害作用。
想要实现玉米高产,种植人员需要优化种植技术,完善栽培管理,使玉米实现高效栽培,促进玉米产业发展。要促进先进技术的高效运用,达到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调整,保证玉米生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使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景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23(12):26+30.
[2]付家斌.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分析[J].南方农机,2023,54(22):86-88.
[3]张新颖.淮北地区夏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管理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2):72+74.
[4]张吉芳.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05):94-96.
[5]张凤玲.粮饲兼用型玉米高效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12-13.